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国粹 > 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义...

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义...(1 / 1)

黎元洪的话顿时让宋教仁的眼珠子都亮了,他酷爱法学,曾经在日本深究西方法学体系,本来,他心里想着的是革命成功后,再结合本国的一些特点搞出现代的法学体系来的,没想到,黎元洪的话让他触动不小。

“我们是新型的政权,在咱们民族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们不能走在共和的路上,用的还是满清的章程吧?这个绝对不行!所以,想要稳定民心,第一要务就是搞出一个章程来,如果怕与将来的统一政权发生冲突,难道我们不可以搞一个临时约法吗?只要有了这个东西,湖广民心必然就会稳定了!”

黎元洪自己本身就有这个想法,经过皇甫淳与他的一聊,他心里就完全认定了这个道道了。宋教仁是啥人啊?那可是同盟会里的司法部检事长,连同盟会里都要进行各种约法规范,老百姓呢?没有了约法,社会不乱才怪!

“好!我立即就组织人去搞这个东西,黎总督的这个醒提得好,是我们疏忽了!我们革命党将来要走的道路必须要用法律文件明示出来,规范出来!”

“这个想法我曾经与湖广谘议局的议长汤化龙吹过风,你也可以找他议论一下。”临了,黎元洪意味深长的对宋教仁又说了一句。

要说黎元洪能站出来,最后坚定的成为了共和派的人,与汤化龙也是有关系的,光是皇甫淳说的肯定是不够的。毕竟,皇甫淳的年纪和见识摆在那里,虽然很睿智,可却不如汤化龙说出来的话有分量。

武昌起事后,黎元洪本来还抱着“逼朝廷立宪”的想法,因此,担任总督的初期也是被迫的。可是汤化龙对他说了一番话,让黎元洪茅塞顿开。

汤化龙,湖广浠水人,光绪年间的进士,可在官场上混的不行,1906年自请资送留学日本。这句话是啥意思?由于他身在官场,想要去留学得请示朝廷。如果不是前一年已经取消了科举,他汤化龙怕也是很难被批准。

能够自资出国留学,也说明他的家境还是不错的。

在日本留学三年,返回来后,正赶上当时国内要求立宪的呼声很高,满清朝廷为了缓解舆情,承诺九年后立宪,并在各省设立立宪的筹备衙门,谘议局。

这个谘议局实际上是个半官方衙门,除了担任议长和副议长的人有薪俸外,其他议员都是“义务”性质的,只有在开会的时候,会补贴议员每天三元五角的“差旅费”。在满清朝廷看来,这是个花钱不多,能够评议舆情的缓兵之计。

到了1909年的时候,各省都建立了谘议局,而担任议长的往往还都是在吏部挂号的进士和举人,也就是说,由朝廷半公开的指定一些候选的官员担当。

汤化龙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为湖广谘议局的议长,他是进士出身,又出国留洋过,加上家境殷实,为人正派,在湖广谘议局里算是众望所归。

可就是这个朝廷派下来的议长,双十首义后,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革命。在武昌起事的第二天,汤化龙就向全国发布通电,

“清廷无道,自召灭亡。化龙知祸至之无日,曾联合诸公奔赴京都,代表全国民意,吁请立宪,乃伪为九年之约,实无改革之诚。”

汤化龙还在这份通电中细数满清清廷的之误之错之罪,“皇帝溥仪竖子黄口;摄政载沣,愚谬昏庸:兵财大权,存亡所系,而竟摈弃汉人,悉授亲贵;溥伦、载涛,童騃儿戏,竟分掌陆海军部;载泽贪狠,管领度支,意在钳制汉人。”

骂了朝廷上述后,汤化龙宣称,“清廷强持专制,维新绝望,大陆将沉。吾等神明之裔,岂能与之偕亡?楚虽三户,誓必亡秦;非曰复仇,实求自救。”

汤化龙的通电,无疑是一根火柴,点燃了全国民众对满清朝廷的愤恨。可以说,此时的汤化龙是个明白人,他看透了武昌起事的真正意义。

黎元洪犹犹豫豫的时候,又是汤化龙向黎元洪说出了另一番道理,“国人已经给满洲人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可是这些年来,满洲人做了什么?为了一己私利,反复无常,贪腐无度,实是辜负了民众的期待。现在,湖广新军首举义旗发难,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满洲人的倒行逆施,阻止摄政王搞的历史倒退!”

汤化民的话是说的很客观的,从鸦片战争算起,国人真的已经给了满清朝廷足够的时间去痛定思痛,给了满人自新自立的机会,可是,满洲人仍然对不合时代的老章程抱残守缺,仍然幻想国人继续被他们奴役。

满清朝廷是华夏历史上最恶心和最愚民的朝代,有历史学家通过折算的方式做过推算,在几个主要朝代里,满清时期的识字率是最低的,清末时,全国识字率不足1%,而在宋代是30%。明代是40%。即便是唐朝以前,那也有10%以上啊!

华夏自古就重视教育,不要说孔子等诸多学者提倡教育,就是许多王朝也是鼓励教育,可是偏偏在满清时期,从康熙开始就罗织文字狱,对读书人肆意打压。

清初,汉人学风仍盛,各地书院多达五千余座,可自从有了文字狱后,书院被朝廷直接干预,除了数得出来的几座著名书院外,民间的书院基本上都形同虚设了,到了晚清,由于洋务运动,各省才又开了新式学校,可即便是这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底层百姓,根本就没有可能受到教育。

当黎元洪还对立宪抱有希望的时候,汤化龙进一步说道,“既然已经起事,就不应该继续抱着君主立宪的希望,哪怕是朝廷答应了,最后的秋后算账必不可免,还不如毕其功于一役,将我泱泱中华顺势引领至共和体制。”

汤化龙后面的解释基本上与皇甫淳说的大同小异了,无非是时代潮流、家天下变民天下的解说,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已经完全把满洲人看透了。

宋教仁找到汤化龙,两人一说,都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于是,。宋教仁执笔,汤化龙润色,仅仅十天时间就写出了《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凡7章60条,规定了湖广新都督府的各项权利和产生办法,这是在华夏大地上第一次喊出了“中华民国”的称谓,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了1949年。

11月9日,都督府宣布了《鄂州约法》,至此,现代国家的体制由此发端。是民国宪政的起点,是排除帝制,排除君主立宪制后第一份共和制宪法。这部宪法不很严密,也不很详尽,但其三权分立、人民至上的原则却是得了充分体现。

袁世凯自己也没有想到,仅仅一个月后,江南十三省全部宣布脱离满清朝廷,12月,孙文回国,到了12月中下旬,全国十七省代表云集南京开会,选出了孙文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文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职位。

此时,满清朝廷还在逼迫袁世凯的新军南下平叛,可这个时候的袁世凯却是按兵不动了,而且,还鼓捣下面一干军人,联名向朝廷施压,“将在外国银行所存款项提回,接济军用”,说白了,这是趁火打劫,要把皇室贪腐的银子抢回来。

就在这个时候,孙文和袁世凯又合伙上演了一场双簧戏,孙文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

袁世凯则给予响应,以利害关系游说和买通了庆亲王奕劻,内阁协理大臣那桐,一起去威吓隆裕太后,称大势已去,如果革命军杀到北京,则皇室生命难保,若同意让位,则可有优待条件,总比灭族要好。

袁世凯可是当过外务部尚书的,诸多驻外使官都得到过他的照拂,到了此时,不起哄才怪,元月3日,一群驻外使官们给朝廷发电报,请清帝退位。

孙文发出那个声明是不想看到南北军事对峙,不想看到国人相互厮杀。而袁世凯的想法则是利用革命起义,自己撷取政权。2月13日,袁世凯如愿以偿,清帝退位,清朝从此灭亡,这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次没有大规模流血被推翻的王朝。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最强兵王:无敌从亮剑开始 大国军舰免费阅览 最强特种兵:我无敌实力藏不住了 重生之大明战神 三国之问鼎天下 大国军舰全文免费 大国军舰免费阅读全文 一品王爷 大国军舰全文免费阅读 大国军舰免费阅读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