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国粹 > 第112章 汉口行(4)

第112章 汉口行(4)(1 / 1)

“这可是不敢啊,黎将军可是军武前辈啊!”皇甫向摆出惶惑的样子。

“无妨,张帅对我有知遇之恩,栽培子义,那可是我实在的长辈!”

说起来,这黎黄陂的年纪也只比詹眷诚小三岁,可是因为走的路数不同,此时的詹眷诚已经蜚声海内外了,而他,还窝在武昌这里当个初级军校的“会办”。

说起这满清的官场,还真是不以年纪论辈分,就说这袁世凯吧,也不过比黎元洪大五岁,可是黎元洪此时能与袁世凯称兄道弟吗?怕是报个晚辈去拜谒都很难,别看袁世凯现如今已经被开革回到老家,可是在新军里的地位是无人撼动。

正因为袁世凯和手下一帮新军将领,比如段祺瑞、曹锟、冯国璋等,年纪上与黎元洪都差不多,可是,这些人就没有瞧得起黎元洪的,乃至后来黎元洪当了总统,下面的人根本就不鸟他,形成了“府院之争”,最后黎元洪甩手走了。

“通达啊,你跟着詹总办多年,你说说,这修铁路难不难?”黎元洪此时已经摆下了两个酒杯,“来,这是本地的好酒‘汉汾’,很是给力,一点也不比北方的烧刀子和汾酒差,如果你酒量不大,可以量力而行,你我相遇,以喝好为要。”

别说,这黎元洪待人接物还真是个“厚道人”,国人到一起就喜欢劝酒和赌酒,黎元洪是行伍出身,无论是在水军的时候还是现在当了军校的校长,他喝酒可是有一套的,可是他见到文质彬彬的皇甫淳却是不劝酒,提出“喝好”的观念。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来,我敬大哥一杯!”皇甫淳恭敬的站起来向黎元洪敬酒,“我知道黎大哥是吃过苦中苦的人,将来必然有一番作为。”

“嘻嘻,谢你吉言,我回敬你一杯,来,我干了,你自便!”黎元洪一口喝干了杯中酒,“今天,你给我把修铁路的事情讲一下子。现在,想要修筑川汉铁路,我就是不明白,那里的山势和江河不是北方那些可比的,能修的通吗?”

“这个嘛,戏文里不是说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古人亦云,人强胜天。”皇甫淳此时也许是喝了点酒,开口不是戏文就是典故。

“我师父说了,从大面上说,铁路是可以修到任何地方的,关键是如何设计线路,山高可以盘桓而上,我们在修建京张铁路的时候,那个坡的高度就超过了铁路的设计要求,而山旮旯里又很逼仄,没法设立缓坡。”

皇甫淳一边说一边用手指蘸着酒水在桌子上画了起来,黎元洪在一边看的很仔细,还不时的点头配合。

“可是我师父就设计了一个之字形的路线,将那个困扰的问题解决了。”说着话,皇甫淳在桌子上划出了一个之字形的路线,“这边的山势困难不怕,关键是还要看地质情况,遇到太高的山可能就要挖隧道了,这些都是有先例的。”

“也就是说,只要银两充足,修铁路没有问题!这就可以解决蜀道难的问题了,如果是这样,那可是太好了!”黎元洪兴奋的搓着双手,“天府之国里有多少好东西运不出来啊,一旦沟通了铁路,对两边可是都有好处的!”

“光是银两充足还不行啊,首先,得有像我师父那样的人去勘测,不勘测好,铁路就没法设计。其次,这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总得有个修路的衙门管着吧?可这一条是最难的,看看东边的津浦线,再看看广东那边的,都是在官办还是商办之间夹缠不清。”说到这里,皇甫淳几乎是无奈的摇晃着脑袋。

“你说的这是个啥意思啊?我好像还有些不开窍啊!”黎黄陂红着脸问道,他是一沾酒就脸红的那种人,可别小看他的脸红,酒量是真的练出来了。

“俗话活,修桥铺路大功德,修铁路本身是造福苍生,这是善举,可是,这要是跟孔方兄搭上关系,事情就不好说了。”皇甫摇晃着脑袋,夹了一个鱼头,

“卢汉铁路的盈利已经让许多人动起了心眼,是,铁路能赚钱,赚很多钱,这就必然引起许多人的觊觎,不说别的,光是四九城里的那些王公贵胄们就不会轻易的放手。你是经历过甲午海战、庚子事变的,应该知道这两场败仗我们付出了多少赔款,加起来,林林总总的超过了八亿两白银,可是,你看才几年,那点赔款压根就算不了什么,咱们这里的百姓是太能生财了!”

皇甫淳说的没错,庚子年后,新学盛行,资本经济也发展起来了,1901年的财政收入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到了皇甫淳说话的这一年,朝廷的财政收入就接近三亿两,这还仅仅是朝廷的财政收入,那些在下面干的热火朝天的买卖人,到底赚了多少?肯定要比上缴的税银多多了。

“照你这样说,川汉铁路修建的最大难点不是银子,而是最后如何分账!”黎元洪终于明白了皇甫淳说的意思,他摇晃着脑袋,做出了不理解的样子。

“卢汉铁路现在每年是三四百万两的红利,京张铁路刚刚交付,可我听说已经赚了百万两。这还是漠北贫瘠地区,如果川汉铁路修通了,你估摸着每年的红利有多少?刚才你都说了,天府之国都是好东西,那这个钱归谁?如何分?”

“你的意思是朝廷不会轻易的放手,这修铁路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当铁路的老板?难道说,朝廷里的那些大员们就不在乎与民争利?”黎元洪说道。

“他们要是在乎这些,能让袁大帅开缺吗?还不是最近社会安稳了一些,又想着自己独吞好处!那些满人可都不是善茬!”皇甫淳见店里没他人,说了实话。

也不知道是黎元洪跟店家打了招呼,还是天气渐冷,无人光顾,这个小店里再无人进来,俩人也是喝得开心,聊的开心,都毫无顾忌的摘下假辫子,皇甫淳是脱掉大褂,黎元洪是脱掉了没挂军衔的军上衣。

这黎元洪为嘛不挂军衔呢?说起来,这晚清的军衔也是奇葩的很,基本上是模仿西方列强的样式,平时根本就没法子佩戴穿出来,一般都是在进行会操,检阅的时候,一些军官穿着礼服才佩戴那怪里怪气的军衔。

黎元洪本身就是个“散淡人”,而且,其为人是很低调的,反正学校里的那些学兵和城门楼子上的守军都认识他,所以,他平日里是穿着没有军衔的军装。

这新军的军装其实也是从西洋和东洋学回来的,甚至连国内都不能加工制造,还是日本商人在大连一带的工厂生产的,可是这样的新式服装穿着起来可是比原来的满清黄袍马褂方便多了,再加上军官脚上的靴子,可以说,在功能上就有优越性,许多军官就养成了平日里也穿军装的习惯。

“唉!这天下人数最多的是汉人,真正管事的也是汉人,可是,朝廷为什么就非要把满汉划得那么清呢?我看是自寻绝路!”黎元洪也不忌讳了,跟着皇甫一起说了起来,“从康熙爷那会儿就说满汉平等,可这都过了二百多年了,满汉还是不平等,也难怪那些革命党要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我看是有道理的。”

“天地轮回,万物更新,以当今的民意和呼声,满清朝廷最多还能撑上几年,绝不会再长了,现在就是汉人里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立宪派,本质上还是维护满清的国祚正统,另一派就是革命党,他们可是以推翻朝廷为目标的,这两派只要争论出了一个结果,乾坤必然变色,不信你看吧!”

不能不说,皇甫淳今天是喝大了,这嘴巴上没有把门的了。另一方面,也是与黎元洪投缘,店里又没有其他人,就把自己思考的事情一股脑倒出来了。

在家乡的这几个月里,表面上看皇甫淳无所事事,搞点小买卖,娶妻成家,可在他的脑子里多少还是在思考。他与那些立宪派肯定是说不到一起去,从骨子里,他觉得立宪是不可能的,满清朝廷里的王公贵胄是绝对不可能去仿效西方的那种君主立宪,满清入关后,连明朝确立的“与天下士子共天下”的理政概念都废弃了,如何能让出君权去搞立宪?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亮剑开始的崛起之路 三国:从黄巾军开始称霸 从乞丐到皇帝:我不是朱元璋 极品商人,被退婚后我从摆摊翻身 五代十国那些事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世界级帝国 回到古代当匠神 我穿越了,竟然成了一条狗? 诸天最强天师 楚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