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头人巴拉图在与后金大将觉尔察.安费扬古商讨如何来消灭明军的过程中,有时还会不时提醒一下觉尔察.安费扬古倘若两军交战时要防范是什么。
巴拉图的这一举动在很多人看来,或许认为他这是出于好心,在为后金在为觉尔察.安费扬古作想,其实并不是这样,这里面也并没有这么简单。
其实后金与大明交战,无论谁攻打谁,以及谁最终败于谁,对巴拉图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并没有什么影响。
其实巴拉图心中现在所想的,和他现在所做的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后金在与大明帝国的磨擦和交战中,自己能从中获得一丝好处,得到一丝帮助,然后运用这些好处和帮助再把自己那个已消亡的蒙古国给重新建立起来。
巴拉图在向觉尔察.安费扬古分析完明军的情况后,二人还制定了一套针对童仲揆这支孤军的较为完整的诱敌和灭敌计划,并且决定连夜开始实施。
巴拉图与觉尔察.安费扬古二人研究好了对付童仲揆这支孤军的计划,而童仲揆显然是无法知晓的。
童仲揆虽然无法知晓巴拉图针对他的计划,但此刻的童仲揆也并没有闲着。
自从后金那边所派来探子被童仲揆抓住,并一怒之下杀掉后,童仲揆也意识到自己的这支孤军已经被敌人给盯上了。
童仲揆曾官至辽阳城副总兵的位置,在辽东的边关上,他大大小小的对敌战斗也有不下百余次,从来没有惧怕过谁。他的军队被敌人盯上,他也并不在乎。在他看来最多不过敌人杀过来时与敌人战斗一番而已。
至于生死,对于明军的将领童仲揆来说,那又算得了什么?
但童仲揆在经过反复考虑后,在考虑到他们此次领兵带队前来沈阳城的目的,以及考虑利援军的整体利益,最后他才做出决定:暂时让自己的队伍向后方进行一段距离的撤退。
当然了,在童仲揆的军队后撤的过程中,童仲揆也让兵士们随时准备着与有可能会突然出现的敌人进行战斗。
童仲揆让军队后撤的目的和想法还真如巴拉图所脆脆的那样:一方面是希望在军队后撤的过程中,能够等来陈策的大军到来;另一方当然也是为了达到前一个目的,而拖延一下时间。
童仲揆也已经能够猜到后金的大军人马,此刻可能就在不远的前方某个地方,但只要他们还没有攻下沈阳城池,童仲揆相信即便后金那边知道自己这边是一支人马不太多的孤军,也不敢调大队了远离他原先围攻的沈阳城池来攻打自己这边。
因为一旦后金围攻沈阳城的将领,放下围攻沈阳城池,把那些重兵用来追杀自己,那一定会引来沈阳城内大明守城将领反击,若到时再遇到自己这边大军已到,城内城外大明的军队对后金的队伍来个两面夹击,到那时后金这边可能真的只有惨败的份了。
童仲揆把队伍向后方撤退了一段距离后,便重新的调整好队伍后,他便打算就在此处等待着后面的大军到来。
现在在军队所处的地方,童仲揆算过,他认为应该是比较保险的一个地方。因为现在军队所处的这个位置离沈阳城不算近也不太远,但后金若要从被围攻的沈阳城那边带重兵攻打他们,那他就一定要放弃围攻沈阳城才行。
可后金已围攻沈阳城好几天了,既然现在还没有攻打下来,那一定是有所损失的;如果现在后金放弃攻打,很有可能他们不但再也没有机会攻打沈阳城了,而且现在的这个损失很有可能再也没办法弥补回来。
童仲揆思考再三,最终他认为后金是不会放弃攻下沈阳城的机会,带着围攻沈阳城的人马来攻打他这支明军队伍的。
至于已投靠了后金的巴拉图会不会带他那些蒙古鞑子兵来攻打自己?童仲揆也想过了,巴拉图很可能也不会把他那三千人马拿来专门对付自己,那可是他的蒙古族人,目前就这么多人马,战死一个就会少上一个,估计巴拉图不敢把这些人马直接用来正面于自己对战,因为他舍不得。
不过,就算巴拉图愿意动用他那三千人马来与自己这边对战,童仲揆认为巴拉图也绝对会讨不到好处。必竟自己这里现在有五千人马而巴拉图只有三千人马,二军交战,明军兵士再不至,也会让巴拉图折损不少人马。
而巴拉图手里一旦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马,那他在所投靠后金那里可就显得非常的被动了。童仲揆若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巴拉图应该也不敢冒这个险!
另外,童仲揆还认为后金那边不太可能派重兵来攻打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现在的后金军队来说:攻下沈阳城,童仲揆的这支增援沈阳城的明军就没了意义;攻不下沈阳城,即便消灭掉了童仲揆的这支明军也没多大作用。
童仲揆有着这样的想法,从一个正常的角度来想的话其实还真没错。事实上后金大将觉尔察.安费扬古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所以即便他手握重兵,在知道了童仲揆的这支明军是一支孤军时,也没有急忙的调出围攻沈阳城的重兵来攻打这支队伍。
不过觉尔察.安费扬古虽未动用重兵来攻打童仲揆的明军,但还是布置了一个伏击圈,想用诱敌深入的方法来消灭掉童仲揆的这支明军队伍。
在这件事上,童仲揆想到的是后金将领一定不会放弃攻打沈阳城来攻打他这支队伍,而后金大将觉尔察.安费扬古想到的却是:只要能够攻下这沈阳城,无论咋样的方法谋略都可以用上。
而为了攻下沈阳城,如何阻止和消灭前来增援的明军援兵,这也是觉尔察.安费扬古所要考虑的。而在这一点,童仲揆恐怕并没有考虑到。
这也是明军的童仲揆和后金觉尔察.安费扬古二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时,二人在想法的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最终也必将导致二人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