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诗兰在秦氏的指引下,跪拜了王氏和俞秉贵夫妻俩,感谢几人的养育之恩。
秦氏长长的一番贺词后,俞雅端着铺着红绸的盘子走到俞诗兰身边。
吴芸站在俞诗兰身后,拿起红绸上那新买来的梳子,先是将留在耳侧以及中间的头发轻轻梳了梳,接着再用发簪仔细地挽了起来。
如潮水般的掌声及笑声顿时响彻云霄。
俞诗兰也跟着欢喜不已。
许氏、林氏等人也纷纷将剩余的发簪插在了俞诗兰的发髻上。
瞿墨深站在人群里,一眼不落地看着前方的小姑娘,用力平息着心底那因她的一颦一笑而产生的悸动。
还好,她还是他的。
加簪完毕,宴席正式开始,大伙儿也纷纷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觉得自己顶了一座山的俞诗兰总算是松了口气,和王小霜、俞雅等人坐一桌,继续聊了起来。
热闹而丰盛的及笄宴一直持续到两个时辰后才算结束。
俞诗兰不顾王氏等人的阻拦,和大伙一起收拾。
王家和张家的人也在收拾规整后离开了。
俞诗兰送完人回来,和俞雅几人说了几句,便打算找她娘回屋将头上的簪子卸些下来。
可是找了一圈,也没发现人在哪儿,便去了王氏的屋子里,打算自个儿摘些下来。
哪知门却是锁着的。
“奶,你在里面么?”
推不开门,俞诗兰只得开口朝里喊道。
话音刚落,门便被打开,
“哎哟,娘,你在这里啊,我到处找你呢。”
边说着边进了屋,意外的是张氏也在。
“大伯母。”
俞诗兰笑眯眯地招呼人后,坐在了上午梳妆的地方。
“这就要取下来了?”张氏笑道。
“嗯。”俞诗兰点头,“留我娘插的那只便好,其余的都取下来。”
王氏和吴芸也没阻拦,毕竟戴那么多在头上,一走一晃荡的,确实不太方便。
吴芸上前,边取着她头上的发簪,边道:“娘,大嫂,说句实话吧,这两门亲事我都不怎么看好,尤其是兰儿,我是坚决反对的。”
俞诗兰一惊,将要转头便被吴芸给扶住了,“小心点儿,一会儿扯着你头发了。”
“不是,娘,啥亲事儿啊?”
虽然知晓娘不是不靠谱的人,但俞诗兰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你大舅婆和你奶提了提,想把霜儿嫁给你大哥,而你二舅婆呢,则想撮合你和他们家的升卓。”
吴芸解释完又看向张氏,“大嫂,你是怎么个想法?”
张氏嚅嗫了几下嘴,一脸的为难状。
“心里是咋想的,就咋说。”王氏看着她,直接了当,“他们是我娘家人不假,可东儿和兰儿还是我亲孙子亲孙女呢,谁远谁近,我还是分得清的。”
饶是王氏发了话,张氏还是怕她误会,先解释了一句,才说出了内心的真正想法。
“娘,我不是对霜儿有啥意见。我就想给东儿找个识字会算的。”
“嗯?”
别说王氏了,就是吴芸母女俩也惊讶了一瞬。
“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王氏问道。
张氏看向吴芸,苦笑道:“以前我弟妹你在,每次都及时帮我算好账,我愣是没觉得有啥为难的。这几个月你不在,我和秋儿每次都得用木棍,就这还天天出错呢。”
而后看向王氏继续道:“虽然县城里已经有和咱们家差不多的包子铺,可吃惯了咱家包子的客人也不少,这包子生意以后肯定是要继续做下去的,我不想文东他们和我一样烦恼。”
王氏闻言,没再说啥,只看向吴芸道:“你呢,不同意的原因是啥?”
吴芸收拾发簪的手一顿,和自家闺女对视一眼,才道:“我们就兰儿一个女儿,不说招上门女婿吧,但兰儿怎么都得留在我们身边才行的,那升卓家里能答应啊?”
王氏想着王升卓家里的情况,顿时摇了摇头。
毕竟是在福隆镇上开杂货铺子,前两年又置办了宅子,再让他回村里来,想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冲两人道:“既然你们心里都有了打算,那我便回了她们去。”
“诶!谢谢娘!”吴芸道完谢,又拍了拍俞诗兰的肩膀,“先出去,我再和你奶她们说点事儿。”
“好。”
俞诗兰大抵猜到她娘要说啥,也没纠结,起身快步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