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稍后更正………………………………………………………………眼看着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汉军的楼船忽然地一齐向左转舵,原本直线前行的船队,此刻却突然的横在了江面上。
袁建顿时是一头的雾水,这样的水军阵法,却是他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算神马的打法?楼船横置,那将完全地失去前进的能力,莫非是汉人发现了吴军的意图,想要拦截吴军的穿插行动?
可这也不太可能啊,毕竟就算是楼船横置,也不会将吴军战船穿插的通道给堵死,吴军一样可以轻松地从汉军两船之间通过,如果此时汉军有所动作的话,反倒是容易自己两船相撞,这样的船阵,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所以袁建对汉军的变阵,虽然深感奇怪,但却也没有改变自己的计划,依然维持刚才的命令,快速地向楼船舰群冲了过来。
就在此刻,从楼船上突然地激射而出无数根竹子一样的东西,既快又准,许多艘蒙冲战船都被射中了,这些竹子的前端,都装有枪头一样尖锐的箭头,可以深深地钉入到蒙冲战船的船舷或甲板上。
袁建一脸的懵逼,水战之中使用弓箭或弩箭都是很平常的,但象汉军这样使用这么粗的竹子做弩箭还真是第一看到,除了架式有点吓人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也不知道汉军汉军使用这种弩箭是准备搞什么。
可还没等袁建搞清楚这些弩箭的真实用途,那射中船舷和甲板的弩箭却发生了剧烈的爆炸,无论是船舷还是甲板,在倾刻间就被撕出了一个大口子,江水汹涌地灌了进来,整艘战船都处在了下沉之中。
那些在甲板上爆炸的弩箭,其至将战船上的吴兵给炸得是人仰马翻,许多人在爆炸的冲击波之下,真接就被抛入到了江水之中。
袁建倒是听说过汉军的火药之威,当年陆抗入蜀地作战,就曾遭遇过刘胤的部队使用过火药武器,当时炸得陆抗是灰头土脸,这件事被记录了下来,吴军内部的人员都是比较清楚的。
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回袁建亲眼看到——汉军使用的火药武器,才知道其有多少的可怕。一艘蒙冲战船虽然不太长,但好歹也有十几丈长,既结实又厚重,一般的普通武器是伤不到它的分毫的。
但没想到汉军的火药武器如此可怕,这么大的蒙冲战船,轻易地就可以被摧毁掉。而且这些火药弩的准度也是非常地可怕,基本上每射出十支弩箭,就有五支左右可以射中蒙冲战船,那怕是吴军的蒙冲战船再多,也架不住汉军这样的攻击方式,除了袁建指挥的首舰和其他为数不多的战船侥幸没有被射中之外,排在第一排的吴军战船受到了重创,十损七八。
袁建一看大势不好,急令蒙冲舰群快速后撤,以逃离战场。袁建也瞧出汉军的这些火药弩射程有限,只要能撤到安全距离之外,汉军自然是鞭长莫及的。
但就算是吴军的蒙冲战舰再灵活,此刻回转也需要时间,但汉军的火药弩却是丝丝毫不停地发射出来,不断地击毁着吴军的战船。
整个江面上,到处都是吴军被摧毁的船只,半燃着飘浮在江面上,许多战船甚至直接就沉入了江底,江水之中,挣扎游动着的,是吴军水兵,所幸这些人大多都熟知水性,掉到江里也不太碍事,大多人可以拼了命地游回到岸上或者是别的船只中。
袁建则是没有那么的幸运了,一支弩箭正好落在了他的脚下,未等他反应过来,火药弩箭就已经是爆炸了。
巨响还算没有直接要了他的命,不过却也炸掉了他的一条胳膊,血肉模糊,痛彻心扉。
更要命的是这艘船被火药弩在单板上炸出了一个大洞,水大量地涌了进来,这艘船已经是在劫难逃,开始沉没了。很快这艘蒙冲战舰就沉入了水底。
袁建的水性是不错,但只剩下一条腿的他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在江水中存活的,他拼命的挣扎着,却是无人问津,很快袁建就被江水所吞没。
由于袁建率领着蒙冲舰群冲得很快,很快就进入到了汉军的百步射程之内,一旦进入到射程之内的吴军船只,是很难再逃得出去的。
汉军的楼船已经是很快地调正了方向,对着仓皇逃窜的吴军进行了追击,而汉军的蒙冲编队此刻又加入到了水战中来,痛打落水狗,所以东吴水军在这次的水战之中,是损失惨重,整个蒙冲舰队几乎是全军覆没。
在后面押阵的岑安风势不妙,引着残余的舰队仓皇而逃,至于此次是来援助永安的个目标,看来是无法达成了。岑安侥幸地逃出了一命,至于永安的守军,只能是自求多福了。
王濬没有穷追猛打,瞧得岑安率残余的吴军水兵逃入了峡江,王濬下令汉军水师停止追击,回过头来收拾残局。
这一仗是汉军的火药弩大发神威,轻而易举地,就摧毁了号称天下无敌的江东水师,看来这火药弩是非常的厉害,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形势,这必将成为水战史上全新的一篇。
这次的水军作战,彻底地断送了永安吴军的后路。以前汉军从陆路进攻永安,根本就无法将永安给围死,永安守军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江上获得补给和粮草,但此番永安水战之后,东吴水军再也不敢轻易地进入到了峡江之中,永安城的守军算是彻底地陷入了绝境之中。
虽然说吴军在永安城还是屯积了不少的粮草,但再多的粮草也有吃光用尽的时候,失去了后勤支持的永安吴军,陷入了深深的惶恐之中。
孙腾是心生绝望,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是选择,弃城而逃,但在出城之后,却遭到了汉军的截杀,全军尽墨,无一生还,孙腾本人,也战死在了乱军之中。
永安在失守了十三年后,终于又回到了季汉王朝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