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2600字,水300字的资料不过分吧)
低配版行军丹的材料不算多,而且大都是廉价易得的草药,制作流程也不复杂,普通人都能制作。
不过,岳川这里有一个更方便、更简单、更易操作的方子,托作者分享给长期支持本书的朋友。
想要减肥减脂却又吃不得苦中苦,可以考虑吃土豆。
就是那种几毛钱一斤的普通土豆,发芽的土豆一定要去掉芽和周围区域,切记。
土豆洗净后不加任何调料水煮,或者上锅蒸,然后直接吃,并且坚持长期吃。
既能饱腹又能减脂,还没有任何风险。
感觉寡淡可以少加点盐,或者搭配少量爽口榨菜,但是切记,不要炸土豆、炒土豆,也不要蘸糖。
坚持长期吃,一定能快速减脂,尤其是最难减的内脏脂肪,也能快速消耗掉。
不像跑步伤膝盖、吃减肥药毁身体,岳川分享的这个方法安全无风险,对身体也没有损伤。
土豆富含所有人体所需的营养,如果在没有其他食物,仅有土豆的情况下,人也可以健康的活下去,就是活得骨瘦如柴,不太健康罢了。
分享完毕,言归正传。
岳川将大量低配版行军丹送到姜国,姜国可以毫无压力的赈济灾民。
不管是不是姜国子民,只要有困难,都能去工地上找一份工作。
干活管饭吃,一天一粒行军丹,再加一个窝窝头。
行军丹可以管饱,窝窝头可以给不能劳动的家人。
灾民基本都有劳动能力,所以,行军丹加窝窝头的组合能保障几乎所有灾民安全无忧的活下去。
如果一家有好几个劳动力,不但能吃饱,还可以慢慢攒下一些口粮。
这对于忍饥挨饿,只能冻毙于风雪之中的杨国灾民而言,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大黄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筛选。
年轻、机灵,有一把子力气的,都分配在稷下广场工地上,与八百少年一同学习建筑。
上了年纪,又学不了什么技能的,就派出去修路。
此时的修路以夯砸为主,就是一群人抬着重物,朝地面做活塞式往复循环动作。
体弱的妇女和老人,主要负责担土、清理杂物,或者烧热水、制作窝窝头等。
八岁以下的小孩则集中起来,进学堂接受统一的教育。
对于上学,灾民们是抗拒的。
小孩怎么也算半个人,也能干半份活,给家里挣半份食物。
但是……
学堂管饭,而且管三顿饭。
哎呦,不知道八岁零两百个月的小孩能不能上学?
听说这种好事,不但杨国灾民心动,姜国的百姓也按耐不住。
上学去,都上学去。
这个年纪的小孩,正是鸡嫌狗厌,送去学堂清净了,还学本事,最主要的家里减少一份口粮。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小孩正是最能吃的年纪,送出去上学,家里瞬间减负。
尤其是那种家中好几个孩子的,全都送出去,瞬间从赤贫变温饱,从温饱变小康。
姜国宫内,明堂周围的一大片建筑都被清理、拆除。
这里原本供奉着姜国列祖列宗的牌位,却被紫霄门一道惊雷劈了,之后更是冒出一个神魔封印。
龙阳原本想把这里重修一下,但是考虑再三,没钱。
只能把残垣断壁清理一下,砖瓦木梁会收起来重复使用,修建起一排排学堂和宿舍。
这里就是姜国的学堂。
八岁以下的孩童们会在这里生活、学习,劳作。
哦不,在这里通过抄书感悟文字的奥妙,每天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没有一口豆浆是白喝的,也没有一个馒头是白吃的。
作为“龙文”的“创造者”,龙阳更是亲自上阵,教导文字。
音符注音、简化字、字典。
这三板斧一通操作,再加上饥饿的威胁,孩童们迅速完成了扫盲。
然后孔黑子、长卿、大黄,甚至岳川轮番上阵。
也没什么固定的课本,更没有什么固定的学科。
总之,就是天马行空的乱教。
有时候是蕴含美好道德的小故事、大道理,有时候是孔黑子周游列国的见闻,或者《论语》创作过程中的经历、感悟等。
长卿则主打行军、列阵、扎营,最后总会绕到骑兵的培养,以及骑兵在未来战争中的重大意义。
大黄表示,小场面了,过去一年里,老师都是这样教自己的。
至于岳川,主要对前面几位查漏补缺,发表一下不同的见解。
甭管这些孩子懂不懂,总之,先把他们的视野拓展,格局打开。
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五彩缤纷的种子,然后看哪个种子发芽,哪个嫩芽能长成参天大树,再因材施教。
栋梁之材就按照栋梁之材去培养,其他的,就老老实实当个码字机器,抄一辈子书吧。
反正也是一个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旱涝保收的体面工作,比祖祖辈辈种地强多了。
授课之余,几位先生凑到一起闲聊。
孔黑子犹豫再三,还是说道:“如果以后抄书形成规模,著书者就不能通过写书获得收益了,甚至吃饭都成问题,这可如何是好?”
对于穷困,孔黑子是印象深刻,刻骨铭心。
之前还能通过著书和抄书,赚取一些收益,衣食无忧,可一旦这种学堂式抄书产业形成规模,自己的收益就要大打折扣,甚至零。
会不会再一夜返贫,重新回到断粮绝食的地步?
岳川笑着说道:“抄书或许能大批量生产文稿,但都是毫无灵魂的重复性劳作。而你们,是带着灵感去创作,就像那指路的明灯,摘星的双手。你们的地位是不可能被替代的。”八壹中文網
不过岳川也明白,姜国学堂这种与工作室类似的产业,对原创者的冲击极大。
不加控制的话,这就是盗版源头,甚至会成为“笔趣阁”一样的毒瘤。
有些规矩,必须尽早立起,并且长期坚持,形成秩序。
岳川淡淡说道:“如果书籍也能征税,诸位以为如何?”
“书籍征税?”
“这……闻所未闻啊……”
“此事恐怕不易。”
岳川点头,“此事确实不易,但正因其不易,才更值得我们去做。”
随即,岳川讲述了“版权”的概念。
“假如我们将书籍也视作一种劳动成果,就如农人耕地、工人做工、商人货物,文人创作的书籍也可以拥有单独的价值——注意,是在抄书之前,就已经有价值。”
“原作者可以将这个价值一次性贩售出去,或者按照书籍的抄录量,每一本书收取一定的费用。如此一来,文人就可以埋头创作,无需再费心诸多杂事。”
“至于姜国学堂,则作为一个媒介,一边负责教书育人,一边负责抄录书籍,并且保障双方的收益,让双方都能通过著书、抄书获取一笔合理的收益,保障生活。”
听到岳川的话,众人齐齐点头。
这个法子真是太妙了。
孩童有书可读、少年有书可抄,成年之后可以离开学堂,娶妻生子,并且继续抄书获取报酬,养家糊口。
借助学堂,姜国的孩童可以避免因饥饿和疾病的夭折,并且完成修身、齐家,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学而优则仕,走向治国、平天下。
百姓们没有生娃、养娃、教育子女的负担,也可以放心大胆的生育,只用把孩子养到三四岁,就可以上交给国家,几年之后,孩子开始抄书,就可以源源不断给家里带来收益。
美滴很!
大黄和龙阳对视一眼,人人如龙的世界,仿佛又近了一步。
岳川说道:“关于工作室……哦不,学堂这块,需要一个人来负责,不知诸位有什么好的人选推荐?”
众人想了一圈也没想到什么好人选,毕竟是新模式、新事物,谁也没有经验。
龙阳一挥手,“翁卿最近好像清闲了许多,正好,给他找点事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