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和毕自严从御书房出来后,一路同行出宫,二人刚从东侧门(文武大臣出入皇宫的门)走出来,正想作揖告别时,迎面冲过来一身披黄麻孝服的年轻人,大约十七八岁。
此时已是寒冬腊月,天气非常寒冷,年轻人被冻的嘴唇乌紫,瑟瑟发抖,看来是守候在此已久。
守门的禁卫以为此人想要行刺当朝首辅,怠慢不得,迅速抽出腰刀,想一刀了结了这个“刺客”,千钧一发间,孙承宗反应过来,哪有身穿校服,还敢在大内禁卫门口行刺的刺客,于是大喊道:“住手!”
禁卫的腰刀在年轻人脖子前五寸的地方停下,就差那么一丝,年轻人就得人头落地。
只见年轻人来到孙承宗跟前,“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双手将一块写满血字的白布,举到头顶,递给孙承宗。
“孙大人孙阁老,学生要给家父等人申冤,请大人给学生做主”,年轻人痛哭流泪说道。
孙承宗没有急着接过血书,疑惑道:“你既然有冤屈,为何不到顺天府衙击鼓鸣冤,而且老夫也不是主管刑部的官员啊”。
“学生去了,找了前任顺天府尹刘宗周,后来刘宗周贪墨赈灾款被陛下砍了,又找到现任府尹郝晋,可此人不敢接学生的状纸,极力推脱,学生又找了温体仁温大人,周延儒周大人等,可最后也鸟无音讯,眼看申冤无门,故而学生冒死来此找孙大人做主”,年轻人说完又痛哭起来。
孙承宗很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冤屈,让这么多人推辞不接,于是他接过年轻人的状纸,一看也是大吃一惊,难怪那些人不敢接。
原来年轻人是来为“东林七君子”的案子而来,想为七人平反,还有状告魏忠贤、许显纯等人,而现在魏忠贤等被皇上收服,作为崇祯的心腹,孙承宗当然知道陛下收服这些人的目的,于是心中便有了盘算。
“孩子快起来,黄尊素是你父亲?”孙承宗看完状纸后动容说道,然后把他扶起。
“正是家慈父,大人,学生黄宗羲是家父长子,父亲蒙冤而死,现又四处申冤无门,只有出此下策,望大人为学生做主”,黄宗羲抽泣道。
原来黄宗羲在几个月前听闻崇祯即位,于是就北上京城申冤,按照原来历史时空,崇祯上任后就杀了魏忠贤等,为“七君子”平反,黄宗羲也是在此时状告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并身藏铁锥,准备随时锥杀许显纯等人。
但现在穿越而来的崇祯改变了历史轨迹,没有杀魏忠贤,所以就没有历史的“谋逆案”了,黄宗羲到处找东林党大佬,但都是口头应承下来,然后就没有音讯了,无奈的他在京城滞留了两个月,看到皇帝陛下计杀“五虎”、诛杀客氏等,又让他燃起希望,想告御状,但皇帝深居简出,又无人引荐,他根本接触不到,于是又想到皇帝重臣孙承宗,所以就有了今日的情节,还好孙承宗制止的快,不然现在黄宗羲早已被禁卫一刀了结了。
“孩子,你父亲当年虽与老夫政见不同,但老夫却是很佩服他的才气和胆气,你父亲等人的案子,事关先帝威仪,此事非同寻常,老夫也无能为力”,孙承宗说到黄尊素,他还是很感概的,虽然黄尊素当年因为调兵遣将的事情,违背过他。
正在黄宗羲听到孙承宗说无能为力时,感到绝望时,孙承宗又接着说道:“虽然事关先帝老夫也无能为力,但老夫可以给你引荐当今皇帝陛下,你父亲的案件也只有陛下能处理,陛下为人你多少有点耳闻吧,到时成与不成就看你自己了”。
“学生谢过孙大人引荐之恩,无以回报,但作牛马”,黄宗羲郑重叩首说道,是真心感谢孙承宗,孙承宗当年和他父亲不对付他是知道的,但孙承宗现在可以不计前嫌帮他,怎能不感动,反观那些东林党大佬,真是让他心寒。
孙承宗与毕自严告了礼,就带着黄宗羲转头进宫去了。
……
御书房崇祯还在烧脑,到底年轻一辈有谁可当大用呢?毕竟银行可不是一般部门,和科学院一样都是国之重器,当此大任者,品行必须过关,思想必须跳跃,还要有相关的能力。
真是头疼,也不怪崇祯烧脑,这个时期是乱世,所谓乱世出英雄,自然会人才济济,就算他后世时是学历史相关专业的,也不可能记得那么多人的名字,或者根据能力找人,除非是那个人出现在他面前,他才能找到那个人的相关记忆,知道他有什么能力。
正在崇祯苦恼时,耳边响起王承恩的声音:“皇爷,孙阁老在外边求见,带了个年轻人一同前来,说是来告御状的。”
崇祯愣了一下,暗道这个孙老头怎么回事,朕吩咐他去找人建立银行,他却带人来告御状?
“带他们进来吧!”
“遵命,皇爷!”
片刻王承恩就带二人进来,此时黄宗羲已经把他的孝服脱下了,不然穿着孝服进宫那算什么回事。
“孙爱卿,这是怎么回事啊?”崇祯不等孙承宗下跪行礼就说道,他很不喜欢在自己这些心腹大臣面前搞那套虚礼。
刚要行礼的孙承宗被崇祯这一问搞得一顿,于是就改作揖,说道:“陛下,臣刚和毕大人出宫门,就遇到此子上前鸣冤,于是就带他进宫,由陛下做主”。
“告状应该到衙门啊,再说什么样的冤屈,你孙阁老也处理不了?”
于是孙承宗就一五一十的告诉崇祯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崇祯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当年“七君子”之一黄尊素的长子黄宗羲,他是来给他父亲平反的。
崇祯脑子飞快回忆黄宗羲的相关事情,好家伙,真是正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啊,这不就是自己要的人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