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寂静后,众人才反应过来,“陛下不可啊,就算要出兵讨伐林丹汗,也不用陛下亲征啊,陛下可是万金之躯,大明的天,要是···”
七嘴八舌,所有人都反对,就像上次崇祯说要去陕西一样,而这次反对声比上次更加激烈,毕竟草原鞑子可不是陕西的几个乱民能比的。
这个一弄不好,陛下要是被鞑子捉住了,岂不是又来一个“土木堡之变”?
有些人或许不关心崇祯的生死,可是他们怕崇祯被抓后,连累他们啊!到时林丹汗要挟,要赎金,给还是不给呢?
“陛下,就让老臣挂帅,亲自给鞑靼人一点颜色看看,这点小事就岂能惊动陛下”,孙承宗真情切意说道,他也担心皇帝出现点什么意外。
“好了,尔等不必再劝,朕也不想亲征,但这次事情非同小可,为百姓讨公道是一回事,还有是这次出征,涉及到大明未来的大局,没有人能把握的住,只有朕最合适!”
崇祯说的没错,要是用不上他亲征,他也没必要抖威风,亲自上阵,在后宫耕田不好嘛,这才是一个穿越者应该干的事。
可此事确实涉及到大明的转折点了,打林丹汗只是次要的,把建奴压回辽东才是主要的,当然这些崇祯不会跟这些人说,毕竟谁是内奸还说不清楚。
还有如果不是他亲征的话,这个度很难把握,把草原打残?这不是崇祯想要的,打得不够疼,又起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虽说北京城和草原很近,但是快马也要两三天的时间,战机稍纵即逝,崇祯可不想把自己的未来,放在任何人身上。
“可陛下···”,其他人还有话要说,但直接被崇祯打断了。
“诸位爱卿,不必再劝,尔等无非担心朕死在草原,或者被林丹汗那厮给逮住了,朕在此下一道圣旨:若朕死在草原上,或者被林丹汗抓住了,诸位就按上次朕出征陕西时的安排,朕现在有两个儿子,等她们成年后,由诸位和两位皇后共同推举一位,立为新君,但在此之前,一切事务,都按照朕的安排进行,不可更张!诸位爱卿听懂了吗?”
“臣等遵旨!”皇帝都说道后事的安排了,那还有什么好劝的了。
“陛下真要亲征的话,一定要多带点兵,现在新军能战者已有十五万之数,陛下可尽数带上,剩下的五万新兵守卫京师住够了”,孙承宗生怕崇祯出事,让他把练好的新军全带上。
十五万之数的可战之兵,孙承宗这句话说出来,着实是吓了那些人一跳,怎么不经意间,新军就发展到如此地步了,难怪陛下有底气亲征。
新军的一切,对于非崇祯心腹,基本是个谜团,他们想知道新军的情况,只能靠猜。
至于十五万之数,崇祯当然知道,甚至知道的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骑兵只有四万,其他都是步兵之类的,还有一些新的军种,如炮兵、燧发枪兵等。
而四万的骑兵基本基本上,是现在的大明的极限了,崇祯最近虽然有钱,但是大明太缺马匹了,有钱都买不到,就算买到了,也都是劣马,新军的军马要求甚至比骑兵本身还要高,毕竟士兵锻炼容易,马匹没有天赋的,训起来难如上天。
让没有训不好的马匹带着士兵上战场,跟送死有什么区别,而且崇祯一向追求的是,兵在精,不在多,四万骑兵也不少了。
“朕要是把京师的兵力抽空,那建奴万一来犯,必将万劫不复,而且朕这次是去追杀草原骑兵的,带上步兵也没什么用,所以朕这次将新军的四万骑兵都带上就好了!”
底下的人听到皇帝只带四万人,就敢上草原,都纷纷咽了咽口水,皇帝这是要找死啊,还是太过自大?
“事情这这样定了,朕出征后,京城里就靠诸位齐心协力了,在此朕也丑话说在前头,不要出现上次的情况,否者别怪朕心狠”,崇祯恶狠狠说道,他这是在警告那些人,不要搞什么幺蛾子,又来个逼宫什么的。
“臣等遵旨,一定恪守本分,协助监国、内阁!”
崇祯点点头,不管他们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话已经说了,到时真有什么,只有动刀子了。
“户部,在明日午时之前,尽量把粮草准备好,此次是骑兵出征,给大军准备好五天粮食就好!”
“兵部,朕的新军虽直隶于司令部,但后续的工作你们也要做好,该做什么的就做什么!”
“工部,择一风水宝地,给朕建立一座祭祀用的大殿,一定要气派,等朕凯旋归来后要用!”
·····
崇祯每个部都没让他们闲着,对于雷厉风行的皇帝,这些大臣好像也习惯了,现在可不会把他当作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