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的朝阳 > 第132章 锐变(第二更,求月票)

第132章 锐变(第二更,求月票)(1 / 1)

屋外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吹得院间的枯树呜呜地吼,枝上的积雪不时被抖落下来,溅起一团团白雪,院内几只小鸡回来于雪地间觅食。

屋内却是暖烘烘的,临窗的地方,铸铁暖炉的马口铁炉管直伸到窗外,炉上的铜壶盖处微微冒出些热气,而暖炉边的一个青年则趴在书桌上看着书,与往年看书时需要怀揣着炭炉不同,这屋子打从了有那铸铁暖炉便上暖烘烘,有时候甚至让人生出些困意。

这暖炉和蜂窝煤在不经意间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至少对于沿江的城里人而言,每到冬日时再也无须为薪柴苦恼,廉价煤球和炉子,用起来远比薪柴更方便,尤其是这铸铁炉非但一年四季一开水龙便能接出热水来,到了冬天接上几截铁皮管,便能让房间里变得暖烘烘的,虽不及北方的火坑,可对于习惯了冬季阴冷的南方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种享受。

但此时,钮永建却没有闲情去感受这种享受,而是沉浸于书本带来的那种痛彻心扉的苦痛之中,他感觉自己的双手在不住的颤抖着,内心更是有一个声音在那里呼喊着,以至于全不能自拔。

“惕生……”

突然门推开了,一阵凉风灌进房内,只让纽永建从内心的悲鸣中恢复过来,看着走进来的吴敬恒,他只是勉强笑了下。

“稚晖,你怎么来了?”

见好友进了屋,纽永建连忙请其坐下,又从桌边小几的茶盘中拎起竹壳暖水瓶为其倒茶,开水倒入茶杯内,泡着茶的开水顿时变了色,这值二两多银子的暖水瓶用着确实方便,尤其是对于书院中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有了暖水瓶再也无须为待客无茶而心恼。虽说价格不菲,可若是算起来,却比不了日日烧水费下的柴钱,只要小心轻谢别碰碎了便行。

“先喝杯茶,暖暖身子!”

请其喝茶时,纽永建的脸色依然有些不太正常,瞧着好友的神情,吴敬恒便于一旁试问道。

“怎么,惕生,莫非有何烦心事?”

“烦心?”

摇摇头,纽永建看着吴敬恒说道。

“中国书社出《江阴八十一日记》敬恒你看过吗?”

中国书社,虽说没有人知道那书社在何处,可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其出版的书籍却于读书人中私下传递着,一本本书册让人看后总会泪流满面,总能挑动那根脆弱的神经,挑起人们压抑于内心的情感。

现在这中国书社的书,只是在一些书店悄悄贩卖,可对于读书人而言,他们却知道应该往那些书店去买,每一次,当书社新书到货后,总会立即售空,甚至就连同那制衣的《汉唐衣制》亦会瞬时被读书人购尽。

而纽永建口中的《江阴八十一日记》则是书社进腊月后方才出版的新书,书中记载的是闫应元与江阴百姓抗清的历史。

“八十日带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闫典史与江阴百姓,与我中国之忠,可表日月……”

念叨着这句话时,面上隐带一丝痛色的吴敬恒又轻咏道。

“露胔白骨满疆场,万里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念及书中那无名女子殡节时的绝命诗,泪水便不自主的从吴敬恒目中流出,那手中的茶杯更是轻双手轻颤而出些许声响,年青人总是容易被触动的,或许对于长者来说,他们总有这样那样的顾忌,但对于年青人而言,他们却少了许多顾忌。

“置身于这江阴城中,瞧着那街上之百姓,再往那明伦堂看去,江阴百姓可曾记得先祖尽为满清鞑虏所杀?难道咱们中国人的血性,就是这般为鞑虏尽杀吗?难道当年“留不留头”之下,咱们中国人的血性都杀尽了吗?”

一声咆哮从纽永建的嗓间迸出来他,他的那双眸子却溢满了无边的痛苦,通红的双眸中痛苦与仇恨交错着,那一声泄后,纽永建却又无力的坐在椅上。

“每日,我呼吸着江阴的空气时,都会闻到空气中的血腥味,每天,在睡梦中都能听到十万人同心死义的呐喊,我,我……露胔白骨满疆场,万里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我今世之活人,非但不记此等亡国灭种、毁我文明之奇耻,反倒以“我大清”自居,实是可恨至极,每每思及家父叮嘱我等要考取功名、报效朝廷,我便顿生羞不愧当之感……”

似抱怨、似泄的话语于纽永建的嗓间越的低沉,终于,他痛苦的闭上眼睛,于唇边喃喃着。

“活人不及死人香,我今世之活人,远不及先烈之忠义!我等已剃、衣已改,有何颜目面对先烈,有何颜目面对我汉家之祖宗!”

一声声撕心裂肺的话话从纽永建的唇中吐出时,吴敬恒的神情中亦溢满了痛苦,中国书社的书在让人们感受到撕心裂肺之痛的同时,亦让人们于心中升出诸多的问题,旧时的人生观完全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满清的浓浓敌意。

“思甲申而不忠者,其人必不忠……”

痛苦的撕鸣之后,纽永建猛的抬头看着吴敬恒说道:

“稚晖,你说,咱们中国的骨气和血性,当真让满清鞑虏杀尽了吗?”

“咱们中国的骨气和血性,当真让满清鞑虏杀尽了吗?”

咆哮声于杭州万折书院内响起,随着陈庆林的一声反问,一百五十余名青年,无不是凝视着谭嗣同,他们都是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受谭嗣同的影响,在其创办万折书院后,来书院就读的各地学子,而此时,他们之所以陷入争论,却因为一个话题所引的,是起义还是继续沉沦。

“当然没有!”

谭嗣同的嗓间迸出这句话的同时,他朝着陈庆林看了一眼,而后又环视着书院中的学生们。

“若是中国的血性为之杀尽,又焉能诸位赤诚之心!”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等不动起义,推翻满清,恢复中华!”

面对学生的反问,谭嗣同的脸色微微一变,在过去的一年中,他推荐了数百位青年往朝鲜“留学”,而自己则于国内唤醒民众,这些学生受自己的影响,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反清之路。现在他们渴望着用自己的行动去打倒满清,这……

“老师,历代变革鲜有不流血者,纵观欧6各国之民族起义,非起义者流血,不能唤醒民众,中国人之骨气、血性之泯灭,虽是满清之屠刀,但却又与我辈不作为,未敢流血有很大关系,老师,欲革命,非得流血唤醒百姓不可,您常教导我们,为革命要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纵是起义不成功,我等之牺牲亦可唤醒百姓,唤醒中国之血性,纵是牺牲亦有所值了!”

激动言语从陈庆林的嗓间出时,他的目中噙着泪水,随着他的话语,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老师,凝视着将他们引入此路的老师,面对学生们的拳拳赤子之心,一时间纵是有千万个理由的谭嗣同却说不出来。

热血又岂容扑灭?

就在谭嗣同犹豫不决时,唐才常凝视着好友,终还是点头说道:

“复生,这满清非打倒不可,而百姓之醒,非得我辈之血,不可唤醒!”

唐才常的话立即引得林圭、蔡忠浩、秦力山等人的一致赞同,他们无不是受谭嗣同鼓动来到杭州,借书院的掩护联络志同道合之士,从事反清起义,为此他们放弃了科举,现在面对书院学生们的狂热,他们自然也无法置身之外。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

看着似有些失望的众人,生怕把人们的满腔热血扑灭的谭嗣同连忙又改口说道。

“毕竟起义绝非盲动,先,我们必须要解决武器、还有经费,同时,还要联络会党,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选择何地起义,诸君需要明白,杭州并非适当起义之地,虽其近海,可得海外同志的援助,但其满城居内,城内数千旗兵为阻,非起义选之地……”

在谭嗣同提及海外同志时,唐才常等人无不是心头一动,他们之所以追随谭嗣同,除去反满之心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其得到海外同志的支持,尽管尚不知那位海外同志为何人,但在过去一年多间,谭嗣同于国内联络同志、建立书院所需经费都是由其提供,而在早先大家于一起商讨局势时,亦确定起义必须以沿海城市动,如此才能在起义后获得来自海外的援助。

“老师,满城之内满鞑兵丁腐朽不堪,实不足为惧,杭州是为江浙要地,如我等与此时起义成功,必可震动全国,全国反清义士必受鼓舞进而响应,到时革命必成……”

年青人总是激动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有洒不尽的热血,甘愿为了中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而牺牲。面对一张张激动而又兴奋的脸庞,一时间谭嗣同却现自己全不能拒绝他们,最终,他站起身来,看着面前的青年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于杭州动起义……”

(求月票!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o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回到大明当皇孙茶书金鱼 穿越初唐从造反开始 我,贫民,在春秋做老六 大明:开局神级威胁系统,我,最强皇孙! 大宋铁甲军 大明第一奸商 我来做明帝 大唐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