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热气球(1 / 1)

第一步计划到这就算是完成了。虽说是要对倭国进行智取,但也得先进行一番武力威慑,这样一来,进展的速度才够快!但是那“六百精英”的客观条件有限,显然是没有大唐铁骑的威势。不过这可难不倒苏辰。战斗力不够,那就用科技来凑!火浣布就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防火布。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正式记载过这种材料。用火院布制成的衣物,要是沾上了污渍,只需要放到火中烧就能洁白如新。对古人来说,这是种相当神奇的东西。其实这东西就是石棉布的古称,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到了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大规模的出现了。许多粮仓都用它来保护粮食,所以并不难弄。火浣布的可塑性非常强,可以同寻常布料般制成衣物……苏辰拿来这东西,再搭配上高温火炉,目的显而易见,他准备要造个新玩意出来!那就是,热气球!当然了,他要造的是最基础的那种,没法自由的控制升降,只能简单的控制方向。通过高温,给火浣布制成的球体充气,在地面上加热完成之后,就能慢慢地升空。等到想要降落的时候,把火一关,等温度降下来就会慢慢落下。这法子虽然有点土,不过胜在成本低,容易制造,安全性高。像氢气和石油燃料,苏辰都可以制造出来,但性价比完全没有烧火来的实在。因为时间的原因,苏辰也没空多去研究,反正能用就行了。根据苏辰的推算,这样做出来的热气球最高应当能升空两百丈左右,折算下来就是五百多米,不算高,但也够了!因为这个时期倭国的弓箭连两百米都没有……苏辰打算把红衣大炮的炮弹改良一下,将引线延长,然后用五十个热气球组成空军方阵,给倭国安排一套狂轰滥炸!先把他们打懵逼之后,再去施行后续的计划。这就是苏辰连夜做出来的新方案!若不是和倭国之间隔着大海,他甚至想运十几门大炮过去轰炸一番。但一想到红衣大炮那重量,只能遗憾地放弃了。不过有了热气球,也差不多能有那样的效果。每个气球上面放四五个人,一个负责看顾炉火,其他人就负责把炮弹点燃,然后往下扔。苏辰就不信了,就倭国的那个国力水平,能抵御住他的气球兵轰炸!就他们那还拿着木头刀子来回砍的战斗模式,遇到这种恐怖武器还不得被吓得魂飞魄散?经过了十天的忙碌,热气球的零件已经制造完成。一共五十一架热气球已经放在了后山的平地上。苏辰正在指挥着乡民进行最后的组装。围观的百姓都想知道这个奇怪的玩意是干嘛的。虽说苏辰之前也经常会搞出一些新鲜玩意,但是造型这么怪异的东西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苏辰转身对整齐地站成几排的“六百精英”问道:“你们中可有人怕高?”

准确的话,现在应该叫“五百精英”。因为那些那些年纪太大的,还有身体太多的已经被苏辰送回去了,现在只剩下眼前的五百人了。见没人说话,苏辰继续说道:“既然如此,你,你,还有你,你们三个过来一下。”

苏辰随便点了三个人,让他们进入到热气球都篮子里面。“我先提前告知你们一声,这玩意儿一会儿会把你们带到天上去。”

“不必惊慌,等升空之后,你们就不断地往炉子里面填炭,让我看看能飞到多高。”

能飞到多高?!他说完之后,那三人被吓得差点症倒!要把他们给弄到天上去?三人纷纷面色惨白,惊恐万分!见状,苏辰温声说道:“莫慌,这玩意你就把它当成是大号孔明灯。”

“到天上之后,你们什么都不用做待到再也没法上升的时候,就把炉子关掉,你们就会慢慢落下来了。”

“放心,不会有事。”

劝说了一番之后,三人一咬牙,就迈步走到了篮子中,按照苏辰的吩啦开始操作了起来。点火之后,火浣布很快就被热气充成了球状。苏辰去近处仔细观看了一番,心中默默地点头。目前看来,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又过了好一会儿,几声惊呼响起。那热气球在众人震惊的眼神中晃晃悠悠地升起来了!刚开始的时候,那三人吓得半死,但没过一会儿就冷静了下来。这个热气球上升的速度并不快,盖茶的功夫才到离地面约莫一百丈的位置。下面的人群虽说变小了很多,但也能看得清楚。又过了一会儿,热气球在离地面约莫一百八十丈的位置停了下来。任凭炉子中的火苗继续散发高温,热气球也没法再继续上升。看见这一幕,苏辰满意地点了点头。果然和他预让的高度相差不多,稳定性也还不错,总体来说非常满意。半个时辰后,热气球顺利降落了下来。和上去前略有不同,那三个被选中的人脸上的表情已从惊恐变成了兴奋!这可是在天上飞了一圈啊!纵观全大唐,他们也算得上是第一人了!一时间,他们看向苏辰的眼神变得格外尊敬。他们现在终于知道陛下为何对这个少年郎如此看重了。这简直就是神人啊!苏家庄的百姓们这时候也都围了过来,争先恐后地叫喊了起来。“少爷,让我也试试行吗?”

“少爷,我老庄也想飞上一圈!”

“少爷,其他的这些还要不要试验?”

……所有人都想要体验一下上天是什么感觉。“去吧!”

苏辰大手一挥,所有人都兴高采烈的进入了热气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