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地只向一个方面努力,就很容易会碰壁,越努力结果就会越离谱。这时如果放弃固执,绕个弯,兜个圈子,那么就一定能更快地走向成功。一位失败者去拜访一名成功者。他来到成功者面前,看到了一扇漂亮的旋转门。他轻轻一推,门就旋转起来,他夹在两块透明玻璃间转进去,看到成功者正站在面前。“你能不能告诉我成功有什么窍门?”
失败者虔诚地问。成功者用手一指他的身后:“就是你身后的这扇门。”
失败者回过头去,只见刚才带他进来的那扇门正慢慢地旋转着,把外面的人带进来,把里面的人送出去。两边的人都顺着同一个方向进进出出,谁也不影响谁。发明旋转门的人,看到了360度的妙处,他成功了。生活是同样的道理,固执地一条道走到黑,也许你会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或者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旋转360度,可能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试着转变一下你的思路,或许成功就在换角处。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儿子大了,一个富翁老了。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家产?富翁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100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家产。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同时回到家。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了,他顺利进去了。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这个故事不正说明,按照常规思维,坚持一贯的方法不如换个角度解决的道理吗?360度思维通常可以在两种情况下运用。第一种情况是实现目标的途径相当明确,原有各种思维方式、思路、方法均可达到既定目标,但由于人的习惯思维,尽管原方法有优有劣,但往往总是死抱住一条路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果断寻找新途径。例如要剪一块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人想到用圆规画圆,把圆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不同方法解决了同一问题,还节省了时间。第二种情况是为解决某一问题孜孜以求,朝思暮想,但按常规方法却难以完美解决,这时不妨转换一下思路,从与自己研究无关的领域中寻找解决的方法,或者请“外行”来参谋,出点子,或许很容易就能解决问题。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鲁班发明锯、莫尔斯发明电报就是这种思维的典范。《孙子兵法》说:“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秦朝末年,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做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词的由来。这种计策的运用正是360度思维。修栈道是韩信利用了一般人一条直线的思维习惯,为渡陈仓作掩护,所以成功地赢取了胜利。作为人类和社会的一员,知道适时迂回,放弃固执的直线思维模式未尝不是人生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