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爱面子,一些人甚至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一旦伤了人家的面子,可能就会给自己留下无穷后患,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保全别人的面子。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1922年,土耳其决心把希腊人逐出自己的领土。穆斯塔法·凯墨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他说:“不停地进攻,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
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展开了,土耳其最终获胜。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军前往凯墨尔的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但凯墨尔却丝毫没有显示出胜利的骄气。他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
凯墨尔即使在全面胜利的兴奋中,为了长远利益,仍然牢记着这条重要的信条——让别人保住面子。古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常常无情地剥掉别人的面子,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抹杀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我们在他人面前呵斥别人——下属或者孩子,找差错,挑毛病,甚至进行粗暴的威胁,却很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考虑别人的自尊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让对方下得了台阶。罗宾森教授曾说过一段富有启示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他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人人都有自尊心,不但大人物有,小人物也一样,甚至更强烈。当一个人一无所有时,自尊心便是需要固守的最后领地。没有人愿意别人漠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有时,人们为了维护自尊,甚至会坚持错误,不可理喻。有一次,张女士花不低的价钱买了一件衬衫,回家试穿了一下,感觉很不舒服,大概是布料的原因。没过几天,一位朋友来看她,看了她的衣服,大呼:“你上当了,这种料子穿到身上发板、发硬,特别不舒服,而且还容易退色,送给我都不愿穿,你还花那么高的价钱买它。”
张女士吃亏了吗?是的。可是,朋友的话虽然在理,张女士听起来却特别刺耳,似乎在贬低张女士的智力。张女士莫名其妙地开始为自己的面子辩护了:“虽然有点硬,不过穿到身上挺有形的,我还是比较满意……”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张女士。她称赞张女士身上的衬衫很漂亮,还问张女士在哪里买的,说也要买一件。这时,张女士反应就完全不一样了:“说实话,这衣服挺贵的,而且穿在身上不舒服,有点板,有点硬,而且还退色,我正后悔不该买它呢!”
这时,张女士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起来。可见,如果对方处理得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里,结果就适得其反了。保全别人的面子,是我们通向成功的一条宽广之路。面对别人的过失或窘境,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如果我们当面驳斥一个人,他会同意我们的观点吗?绝对不会!因为我们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同意我们的观点,还要进行反击。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常常以一种“坚持真理”的姿态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处处碰壁,人生的旅途就很容易拐进死胡同。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对待别人、尊重别人,才是“真理”。除此之外,只有冲突和调和,没有真理。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上或语言上持过分肯定的意见。我决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我想象’。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所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看来好像稍有不同。我很快就看见了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变得融洽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人接受,冲突也减少了。我最初这么做时,确实感到困难,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使我提出的新法案能够得到同胞的重视。尽管我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钝,有时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打人不打脸,说人不说短”,如果你能记着给人留面子,那你脚下的路一定会更好走,你的人缘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