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最爱面子的,就中国的传统而言,在公共场合,一定不能落人面子,否则就是故意发出挑战。所以在公共场合,我们一定要注意给别人面子,对一般人是这样,对领导更要这样做。在领导的眼里,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公开发难,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
这样,在公开场合不给领导留面子的结果便是,领导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账的方式慢慢报复。这种结果,自然是下属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违背了他的初衷。他大概忘记了,无论是领导,还是他本人,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充满人情儿、十分讲究人际和谐的同一个社会中。领导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其他领导或者众多下属在场的时候的形象,这决不仅仅是因为有个文化的潜意识在作祟,更是在于领导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因受到公开的检验而变得更加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如果下级的意见使领导感到难堪,即使他是出于善意的愿望,即使他的确是“对事不对人”,但其结果却必然是一样的:使领导的威信受到损害,自尊受到伤害。威信受到损害,便会使权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损失。它影响到领导在今后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因为人们不禁要问,他说的是否都对呢?是否会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样,下级在执行中便多了几分疑虑,这必然会降低领导权力的有效性。因为服从越多,权力的效果就会越好。行使权力必须要以有效的服从为前提;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自尊受到伤害,是最伤人感情的,因为它触动了人最为敏感的地带,挫伤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信条。在公开场合丢面子,这说明领导正在失去对下级的有效控制,于是,人们不禁对他个人的能力乃至人格都产生了怀疑。因此,无论是谁,身处此境,最先的反应肯定是怒火中烧,而不是理智的对意见内容的合理性的分析。那么,此后的一系列举动肯定都是很情绪化的。即使他很有面子、很得体地将这件事掩饰过去,情感上的愤怒依然是存在的,这个阴影将会把你美好的印象浸没,使你在后来饱尝麻烦,悔恨不已。因此,当一领导当众受到下属的伤害,丢了面子,即使当场不便发作,日后也会有所忌恨,甚至予以报复。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可能还会有其他人会当庭责难,使他下不了台。“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的道理正是缘由此处啊!钟白是个很有前途的青年,能力出众,工作认真,备受领导器重,进公司不过一年就当上了业务部主任,钟白一定会步步晋升,前途无量。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钟白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经理陪着从深圳赶过来的老总到业务部视察,总经理对业务部这半年的表现很满意,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并说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提。钟白没客气,张嘴就来了一句:“总经理,您不能光说不做啊!几个月之前就说给我们加提成,可到现在也还没兑现呢!”
总经理愣了一下,然后连说:“好,好,回去我再研究一下!”
然后匆匆离开了业务部。后来听说总经理出门后就恨恨地说了一句:“那人是谁啊?怎么这么不懂进退!”
不用说,钟白在这家公司自然是前程无“亮”了。钟白错就错在不该不分场合乱提意见,而且还偏偏提了一个让老总下不来台的意见,惹恼老总的后果就是大好前程付诸东流,一个月后,钟白就被迫离职了。钟白的遭遇颇具代表性,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人下属者都应当三思并引以为戒。所以,下级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有面子。留面子,首先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愿意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留面子,还表明你是尊重领导的,你依旧服从他的权威,你的意见并不是代表你在指责他,相反,你是在为他的工作着想。留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下属可利用这个余地同领导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这个余地还表明,下属只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议权,而领导仍保有最终决断的权威。留有余地,还会使下属能够做到进退自如,一旦提出的意见并不确切或恰当,还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余地。当然,我们讲,公开场合提意见要注意领导的面子,并不是鼓励下属“见风使舵”,做“老好人”。我们是非常赞成对领导多提建设性的宝贵意见的,同时也对直言不讳、敢犯龙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们的着眼点只是在于,提意见要注意场合、分寸,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只注重提意见的初衷和意见的合理性,而不去考虑它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劝谏只能给下属带来灾祸。我们衷心地劝戒每一位下属,一定要在公开场合给领导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