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中,我们常常易犯随便指责别人的错误,“唉呀,你做的不对!”
“怎么连这点小事也办不好!”
像这样的指责,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听到,然而随便指责别人并不是什么好事,它会给你的人际交往带来严重的阻碍。有一位先生,喜欢跟别人争辩,借以卖弄自己的学识而已,如果你不跟他争辩,他倒也不会来麻烦你、伤害你。这位先生,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不说谎、不伪装,也从来不投机取巧,不做一点亏心事,更不占别人便宜。像这样一个好人,怎么会不受别人欢迎呢?原来他过分看重了自己,以为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人,以为人人都应该以他为楷模、为导师。因此,他就喜欢随时随地地去教训别人、指导别人。看见别人有一点点缺点,就加以批评、指责,像大人管小孩、老师对学生一样,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态。甚至常常有意地夸大别人的缺点,把别人的一时疏忽或无心的过失,说成是存心不良或者行为不端。同时他又不能容忍别人对他有什么不恭敬、不忠实之处。如果他吃了别人一点亏,或受了别人一点点欺骗,他就会把对方当做罪大恶极、无耻之极的人,加以攻击、嘲笑、讽刺或谩骂不已。只要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人是多么地令人恐怖,到处都会激起别人的憎恶与反感。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做一点错事,这自然是千该万该、十分正确的事,但不要因此就把自己看得太高,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以为别人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才是圣人。对别人的过失与错误,首先要分析他们犯错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认识不清,也可能只是一时疏忽,有时还可能因为求好反而犯了错误,即主观上求好,而客观上犯了错误。除了一些真正与人民为敌的社会败类,应该群起而攻之外,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也都是可以改正的。我们应该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别人的错误,在不伤害别人自尊心的原则下,诚恳而婉转地加以解释与劝导,安慰他们、鼓励他们改正,这样做,对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更有效。1863年,盖茨堡战役开始了,7月4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溃退。李将军带着败兵逃到波多马克河边,面对前方高涨的河水与后方追击的政府军,李将军进退维谷,他们此刻已成瓮中之鳖。此役只要彻底击溃李将军的残余军队,内战很快就可以结束。对此天赐良机,林肯信心十足地用电报命令维得将军:“立刻出击,不用再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随即又另派特使督促维得马上行动。而维得将军呢?他完全违背林肯的命令,坚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而后又迟疑不决,一拖再拖。最后,水退了,李将军带领军队越过波多马克河逃走了。林肯闻知此事,勃然大怒,在失望、痛苦之余,林肯坐下来给维得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体现了林肯内心的极大不满。我亲爱的将军:我相信你能懂得因李将军逃走一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他本来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而且,只要他一就擒,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可能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上星期你不能顺利擒得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马克河以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我无法期望你改变形势,而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已经失去,我实在感到无限的悲痛。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心里又产生了别的想法:无论如何,大错已经铸成,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自己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维得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自己,这只有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危及他的前途,以至于迫使他离开军队而已。此时,如果说有人最有资格批评人的话,那个人就是林肯,可是,他却没有那么做。惨痛的教训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恶狠狠的责备,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于是,这封信没有被寄出,它被永远的收藏了起来。试想,如果维得将军拜读了此信之后,会有何感想?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如果你希望激起一种反抗,使人痛恨数年或至死难忘,那么你就可以试试对人发表一些尖酸刻薄的批评,这样你的愿望就可以轻易实现了。指责别人是一种能破坏人际关系的强力炸药,所以遇到问题时,让我们尽量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少一点责备,多一点理解,这样做对你更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