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你在这看着(1 / 1)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高大的筒车也在河流中立了起来。

河水冲击推动着筒车,筒车带着河水转至上方,哗哗哗的将河水倒入大木箱。

木箱下方连接竹节管道,众人在这儿看不到水流的状况,便一窝蜂地去要浇的地里查看。

“出水了!出水了!”

“哗啦啦!”

激扬的水流飞入地里,迸溅的水珠中映着每一位乡亲淳朴喜悦的面庞。

“这个好!筒车上的水走管道,不用往沟渠里渗,又能省好多水!”

“都好!都好!”

“有了两台水车,再也不用愁浇地了!大家都能排上号了!”

闻言,大家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心里的称赞还未来得及口,那边又有人叫:

“快看!快看!安磨啦!”

除了浇地的人家,众人又呼呼啦啦的往河边跑。

纵然是浇地的人,也忍不住伸头探望。

末了,对儿子说道:“你在这里看着,我去瞅瞅!”

儿子在后面交代自己的兄弟:

“水车灌溉方便,用不了多少人。你在这看着,我也去瞅瞅。”

老大推老二,老二推老三。

最后,剩了个十来岁的孙子,站在地头儿,望着父亲和叔伯欢脱的背影,挥手大叫:

“爹!爹!你们记得快点回来!看完了,换我也去看看!”

筒车旁边,村里的儿郎们合力把石磨和转轮、连轴等安装好。

“能用吗?能用吗?”

众人都伸长了脖子观看。

只见筒车滚动间带动竖轮。竖轮带卧轮。

当卧轮开始转动的时候,上方的石磨也“咕噜噜”跟着转了起来!

“哎,真的行啊!转了!转了!”

“不用人推,也不用牲口拉,磨盘自己就转了!”

“哎呀,这是咋想到的?太妙了!给我一百个脑子,我也想不到还有这样巧妙的布置!”

“那是!张夫子哪是常人能比的?”

“读书人的脑子就是好使!

可惜我家孩子此次没赶上张夫子收学生!

也不知道她下次什么时候收学生?”

旁边的妇人接口道:

“我也想知道!

现在想想,还是顾八爷聪明,怎么着都要让娃娃跟着张夫子读书。

只要能学到张夫子一星半点的本事,还用愁没出息吗?”

众人纷纷点头。

送孩子去学堂的人家心中暗暗庆幸。

没有送和没来得及送孩子上学的人,无不扼腕悔恨。

沈河乐呵道:“我们虽不是张夫子正经的学生,但听公开课,也算是半个学生了。

张夫子布置的课业你们都完成了吗?”

一说这个,众人谈性浓烈。

“我都已经背会了!云淮讲的字我也会写了!”

“我拿树枝在地上写,一个字足足写了三十遍!

如今闭着眼都能画出来水、车、河三个字!”

“那背的呢?你也背会了?张夫子可是说了,要全文背诵!”

正骄傲自己写字成果的人打哈哈,“背了一部分!一部分!

哎,张夫子怎么还不来?不是有人去叫张夫子了吗?”

去送口信的人呼哧呼哧跑回来。

“张夫子说,她还要上课,就不过来了。

牛婶负责为学堂里的孩子们做饭,让她来先用磨盘是一样的。”

众人让开身,让拎着谷物袋子和小炊帚,端着面盆的牛婶夫妇上前。

牛婶儿把麦子倒进磨盘的洞中。

“吱扭、吱扭”

水力带动磨盘。

很快,磨盘边缘就出现了磨好的面粉。

“诶哟!这东西还真是好使!磨面一点也不费劲!”

“可不!就是两个娃娃来,也能看住了!咱们还能去忙活其他的!省不少时间呢!”

大家笑意盈盈地说着话。

牛婶儿欣喜地把面粉扫进面袋子。

其实,今日张夫子让她来,不仅仅是磨学堂要用的面粉,还有她自家的,张夫子也让一并磨了。

她笑道:“托张夫子的福!咱轻便不少!”

她从面袋子里舀出两碗面,倒进面盆。

“老午,你在这儿招呼着,我先回去给张夫子他们做饭!”

“去吧!去吧!”王午摆摆手,眉开眼笑的。

他留这儿,不紧不慢地磨面,声音高昂地和已经浇完了地,安安心心呆这儿的乡邻们侃大山。

时不时的互相背上一段张梓教的课文,其他人进行监督指正。

……

王柯造好了水车,家里的地也浇完了,身心一轻。

一心一意地按照张梓若给图纸打造模型,很快就都给她送了过来。

张梓若看这个好,看那个也漂亮。

又问他:“这些模型可能上漆,涂颜色?”

她记得,我国的漆器历史源远流长。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将其调成各种颜色,用于美化装饰的国家。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漆器。

夏朝的木胎漆器,更是常涂有朱、黑二色漆。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无论生漆颜色,还是漆器花样与制作技术,都越来越丰富多彩。

想来在这个时空,上漆应该也不是难事。

果不其然,王柯应承了下来。

“要是简单的颜色,我这边就有。给人打造桌柜时会刷些漆。

但你若想专门做漆器,就得去县城了。

县里有一位老手艺人,祖祖辈辈都是做这个的!”

“那倒不用。”张梓若笑道,“最起码暂时不用。”

“我把这些先刷上颜色,当做奖品,看看大家的反应。

以后,等时机到了,我们可以专门售卖模型,到时候就需要做得更精致漂亮一些。”

王柯惊讶道:“这些小玩意儿会有人买吗?”

“单卖可能没多少人买,但是要搭配故事和演出,就不一定了。”

等大家生活稳定,手里也有了余钱。把他们村子打造成《西游》游乐园,专门售卖西游衍生产品。

兼顾文化宣传、旅游、食宿、产品售卖等,地方经济支柱不就有了吗?

若是可以,再联动附近两三个村子,不就能一起富起来了吗?

因这些都为时尚远,张梓若没与王柯细说自己的打算,只大致解释了一下。

然后加钱,请王柯将模型涂上她要的颜色。

自己只拿了王柯送来的六个雕版回去。

雕版已经有了,造纸也要搞起来!

然而,张梓若还困在制浆这个步骤。

她每日要讲课,即使学堂休息了,她还要讲公开课。

再加上洗衣服,做晚饭,缝缝补补等零碎之事,每天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

造纸的进度自然就比较慢。

她觉得这样不行——整个人都被困住了,再没时间去做其他的事。

干脆把花些钱粮,把后续的事情交给顾八爷一家。

自己则带上抄写和默写好的数本书,同顾云淮往县城书斋去。

先搞一波钱,再去买买买!

经济扎实,好发展!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末世女配翻身记 农女买夫 都统夫人她富可敌国 太子妃拒绝争宠 王妃她又作妖了 邪王在上独宠倾城萌妃 锦衣仵作 战王,嫡妃很甜 重生空间神秘夜少结婚嘛 斗罗之极冰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