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皇长孙 > 第227章 在宫外改奏疏

第227章 在宫外改奏疏(1 / 1)

有关朱逸《道德经》新注的事情,随着朱逸和黄子澄两人的那场纠纷,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开来。

至少对京城里的那些读书人来说是十分惊讶的。

他们没想到如此著作竟然是一个商人写出来的。

朱逸真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商人吗?

而且此前朱逸还培养出了陈伯颜和张顺之这样的人。

一时之间,朱逸的文名在京城之中迅速传播,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前段时间拜师风波刚刚平息下来,朱逸门前的人少了一些,这段时间又多了起来,前来拜师的人络绎不绝。

朱逸现在每天只能偷偷从后门出去。

奉天殿。

处罚黄子澄和张显宗的事情显然没有给朱元璋留下太多的印象。

蒋瓛正在和朱元璋汇报朱逸最近的近况。

听到朱逸每天被人围得连门都出不了以后,朱元璋哈哈一笑,似乎觉得很有趣。

“咱大孙现在在读书人里头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了,这一点很好!”

事实上,朱逸虽然有淮西武将集团的支持,但是朱元璋一直想要帮朱逸在文官那里打开局面。

原因也不全是朱元璋怕朱逸上位以后文官那里阻力太大,还有一层原因是大明需要一个文皇帝了。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铁血,雷厉风行。

在武将当中名望极高,但是这是开国皇帝。

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得到文官集团的支持,朱元璋虽然有时候会很反感这群文人,但是不得不承认,文人治理国家确实有其优势的一面,所以第二代皇帝得选一个文皇帝,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朱元璋会选朱允炆为太孙的原因之一。

按理说,朱允炆不是太子朱标的嫡系,这太孙人选不一定非要给朱允炆的,朱允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朱元璋就是选了朱允炆。

为什么?

因为朱允炆得到了文官集团的支持。

当然,早期最佳的人选肯定是朱标了,朱标不管是文官集团还是武将集团都有很高的支持率,只可惜朱标英年早逝。

朱允炆是朱元璋多方权衡之后,不得已的选择。

如果第二任皇帝还是一个武皇帝的话,这就会造成武将集团势力过大,文官被打压的局面。

这种情况不是朱元璋希望看到的。

当然,朱允熥要是表现出能够解决这种失衡问题的能力,哪怕他没有得到文官的支持朱元璋也会选他。

立储一事向来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

所以朱逸虽然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朱元璋也相信,即便他现在上位了,今后也有能力平衡住文武两方。

可是现在自己毕竟还有时间,能够帮他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这样朱逸以后也能轻松一些。

朱元璋向来都是这样的心态,把一切事情都给子孙安排得好好的。

就在朱元璋心中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

皇城外,左都御史王骞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望着巍峨的大明皇宫,王骞有些唏嘘。

此次前去蓝田县,几百条人命,那些犯官的家属,一个不留全部给杀。

这种震慑,直到现在,王骞都难以忘记。

数百条人命,就这样死在了锦衣卫的屠刀之下。

稍稍感慨了一下以后,王骞走进了皇城,还没到都察院门口,就有几个同僚并肩赶上。

“王大人回来了。”

王骞点了点头。

这时,一名官员左右看了看,说道:“王大人,之前陛下所批的那个杀人的奏疏,你看了没有?”

王骞愣了一下:“怎么了?”

他不明白此人忽然提这个是做什么。

那人低声说道:“王大人,我们最近发现陛下批的奏疏似乎有些古怪。”

“有些古怪?李大人这是何意?”王骞问道。

李大人说道:“王大人没发现无论是从语气还是从用词上,最近的奏疏都有很大的变化吗?”

听到李大人的话,王骞忍不住一激灵。

之前还不觉得,可是经过此人一提醒,他还真想起来了。

虽然之前陛下批给自己的那封奏疏,同样还是杀人,可是和陛下之前的奏疏相比,这封奏疏用词不如陛下以前霸气,但却更加地凝练。

之前王骞还没多想,但是此人这么一说,他还真觉得有点问题。

一个人的文风不可能突然之间变成这个样子。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而且皇爷以前看到这种情况,都是雷霆大怒,批复的奏疏当中肉眼可见的怒气,但是此次批复给自己的奏疏虽也有怒气,但是好像在克制?

仿佛是强压下自己的怒气让自己尽量冷静?

这明显不是皇爷的风格啊!

“听李大人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王骞疑惑道。

李大人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只是我总有种感觉,老爷子好像在把这奏疏给别人在批一样。”

听到李大人的话,王骞神色一凛,大惊道:“把奏疏给别人批?难道是给殿阁?”

殿阁,通俗点讲,就是已经消失的宰相班子,自从胡惟庸案以后,朱元璋就取缔了华夏延续了千年的宰相制度。

要是殿阁重新恢复权利,那岂不是意味着宰相制度也恢复了?

王骞摇了摇头。

“不可能,陛下断不可能这样做。”

“可是陛下这奏疏到底是谁批的呢?”王骞疑惑道。

“而且,不知道王大人发现没有,最近经常有锦衣卫带着一大堆奏疏从宫外进来。”李大人说道。

王骞惊讶道:“宫外?怎么可能?”

可是话刚出口,王骞忽然想起,之前自己拿到奏疏的时候,好像就是蒋瓛从宫外拿进来的。

这……

王骞有些心绪不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爷子为何要把奏疏带到宫外?

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了。

“慎言慎言……”李大人说道。

王骞没有再多说什么。

几人分开。

……

另一边,盐山大棚区。

自从水泥路修好了以后,朱逸便让人将大棚区成熟的黄瓜蔬菜送到煤山上,给那些工人们,算是发福利了。

现在盐山和煤山的道路被铺好,他们来往也比较方便。

朱逸正在巡查盐山的时候,福伯忽然走了上来,说道:“东家,要不我们把从盐山到京城的这条路也铺一下水泥吧,这样大家伙去城里买东西的时候,也能方便一些。”

和朱逸相处了这么久,福伯也知道朱逸的脾气,有事直接和他说就行,他也是一个能够听取别人意见的东家,没有别人那种对待下人时的高傲。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开局教坏皇太子 权谋天道 三国:天纵英才麒麟儿 三国之重建大魏帝国 身在曹营主公却是刘备 三国:从街亭开始北伐 我不想上梁山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穿书赘婿:护老婆有什么错 王爷归来,不要春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