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才闻言,笑了笑说道:“意见箱没用,那是因为放的位置不对,你放在大庭广众之下,肯定没人放意见信。”
“这种选择去投意见信的,大多都是不敢用或者是不能用正常通道来反应意见的,这些人本来就害怕曝光,你还让他们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去反馈举报,这可不得没人吗?”
“所以我的意见就是我们把意见箱,放在常去又私密的位置,最好是没有监控的地方,这样就肯定不会是摆设了。”
“到时候我估计公司还需要再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来处理这件事。”
张晓寒看着王有才悠悠然的模样,思索了一下之后,才不确定地问道:“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把意见箱装进卫生间里?”
“对!然后安排人每天中午、晚上两次去搜集意见箱里面的材料,当天进行意见和投诉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级别划分,安排专人去跟进事情的处理进度,月底的时候,我们再结合当月的意见反馈,来讨论一下公司管理制度方面有没有需要微调的地方。”
“而且一旦公司有这个机制了,其他人在做事的时候,也会掂量一下。”
王有才显然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越说越兴奋。
“虽然想法很好,但是我已经想到后续的意见箱大概率都要被现场的投诉意见挤满了。”
光生产现场的就有七八千个职工了,等到后续订单量再大起来的话,肯定还是需要再找一些工人,把夜班也开起来的。
到时候估计又要增加几千人。
这个人数的基数在整个公司里都已经占到百分之七八十了,再加上制造部经理王景龙的管理模式一向都比较粗暴,上行下效。
制造部的这些现场主管没挨过几次打,张晓寒都觉得这是厂里面工人们素质比较高。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虽然张晓寒也觉得王有才的这个主意不错,但是想到后续庞大的工作量就有点望而却步了起来。
王有才察言观色的能力一向不错,此刻见张晓寒不说话,立刻就想到了张晓寒的心里所想。
王有才轻咳了两声之后,就一脸不满地说道:“这个王景龙真的是太没素质了,我们办公室离得那么远,我还能天天听到他骂人的动静。”
“以后我们让每个月投诉意见最多的部门领导出来做个检讨......”
王有才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张晓寒打断道:“你什么时候和王景龙经理结的怨呀?他要是知道你这么整他的话,今晚就能找你去对线!”
开玩笑,制造部那么多人呢!就算王景龙做得再好,也总会有人不满,以制造部的这个整体基数,无论什么投票,王景龙估计都能拿个第一吧!
已经因为岗位内推的事情,被王景龙追到人事部办公室,当着人事部所有下属的面拍桌子的王有才,闻言一脸哀怨地看向了张晓寒。
如果没有张晓寒今天晨会上挖的坑,他至于被拍桌子,在下属面前颜面尽失吗!
张晓寒也懒得去管这些事,反正以她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来看,各部门领导之间,真正关系好的也没有几个。
张晓寒想了一下,直接安排道:“这样吧!以后我们每个月都举办几期学习班,外聘专业的讲师过来授课,凡是因为管理粗暴、骂人问题上榜的,我们就给他定制一套管理沟通课程。”
王有才闻言忍不住闷笑了一声,他并不觉得张晓寒这决定比他之前的建议好多少。
相反估计王景龙宁愿做个检讨,也不愿去上这种企业培训类的课程。
他要是真的有心思学习,那也不至于是这种管理模式了。
此刻王有才已经在心底盘算,如何加大他们学习的强度了?如何考察他们的学习成果呢?
反正这是“错误改造”,哪能让这帮人这么舒服啊?
否则的话,谁都想犯错,来进修呢!
张晓寒和王有才又聊了一会儿之后,基本上就把这些主要投诉事件的处理方向定了下来,之后张晓寒就让王有才再在她的总经理办公室的下面再组建一个投诉部了。
等两人把事情的大方向定下来之后,张晓寒就让王有才回去了。
而王有才这一次的工作效率也是奇高,当天下午就在公司内部抽调了十个员工,组建了这个投诉部。
再把这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定了下来之后,又是立刻在卫生间里安装了意见箱,然后就直接全公司发了这项公告。
而制造部和生管部的几个人多部门的领导,看到这项公告,就立刻打着汇报工作进度的名义,找到了张晓寒,询问起了这件事。
在得到张晓寒的肯定答复之后,场面就成了几个人的反思大会了。
显然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度还是很高的,张晓寒见状直接安抚道:“没事,谁还没有一点小毛病啊!到时候我和你们一起学习!”
众人听说张晓寒也要去上课,总算面色好点了。
有张晓寒在,他们到时候受到的嘲讽总能少点。
晚上,在众人都下班了之后,张晓寒又换上无尘服进了车间。
无尘室内陈彦霖正和一众大佬们围观着那两台euv光刻机。
因为今天只是装机第一天,大佬们对这两台新的euv光刻机的内部构造也不是太了解,所以没有人敢轻易动手。
毕竟euv光刻机里面,光零部件就有10万个左右,一不小心把那里弄乱了,后面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调试工作了。
龙芯芯片公司能让他们入厂参观学习,就已经让他们十分感激了,他们当然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时激进就损害龙芯芯片公司的利益。
众人一看张晓寒过来了,就立刻让开了位置,打起了招呼。
张晓寒和众人打完招呼之后,也凑到了设备的内部看了起来。
这也是张晓寒第一次亲眼目睹了euv光刻机的内部构造。
光从euv光刻机的内部构造就知道它为什么会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卡脖子工程了。
它涉及的知识面实在是太广了,光是一个镜片就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沉淀。
张晓寒看着刘院士端详着光刻机中心镜头上的镜片惊叹的模样,也是默默地在心中长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