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四侯在若干年前便开始暗地里联络江湖人士,这些江湖人士中,有的是绿林土匪,有的是犯了事在各处流窜的罪犯,他们呼啸山林,打家劫舍,只要利益足够,什么都乐意去做。
当一大批江湖人士被四侯笼络之后,四侯便命令这群人潜伏在京城内外。只等待时机来临,与四侯的人马里应外合。
他们可能是隔壁能做一手好活计的木匠,可能是帮着孩子们做风筝的小伙子,他们像是不起眼的沙子一般,掺杂在普通百姓之中,而且警惕性很高,长恭帝纵然得到了消息,为了保持街面市井的稳定,不能大张旗鼓地查,暗地里的查证,却极为缓慢和难以分辨。
更为棘手的问题是,由于查证过程的不顺利,长恭帝不由得怀疑,负责此事朝臣,是否也被四侯收买、控制,暗地里阻挠查证的过程,并且对这些江湖人士进行包庇。
长恭帝需要一个能够绝对信任的人,他思来想去,只有承平郡王。承平郡王知晓了事情的始末,二话不说,便就接过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唯一的条件,是按照他的想法来行事,任何人不得干涉。
责任虽然紧迫和重大,但承平郡王好似丝毫没有压力,他的生活比起以往,更为潇洒豪迈,自由自在。白日,他呼朋唤友,乘坐着船舫,沿着三元河顺流而下,踏浪而歌;夜晚,他流连于灯红酒绿,有美人相伴,觥筹交错。
承平郡王才华横溢,性格浪漫不羁,早已经名声在外,而这时他更是摆出了来者皆是客的姿态,顿时吸引了许多三教九流的人马围绕在他的身旁。这些人当中,有些是真正仰慕他的才华,一心与他品诗论道;有些则是别有用心,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人多了,来自四面八方,真真假假的消息也渐渐多了起来。
传说天香楼的头牌花魁念柳,极得承平郡王宠爱,甚至郡王为了博美人一笑,一掷千金。才子佳人,一段街谈巷议的风流佳话。然而,这只是承平郡王的一个幌子,目的是让给世人留下任性,游手好闲,沉迷于女色的印象。四侯人虽不在京城,却是耳目众多,相信承平郡王的所作所为,能使四侯放松对他的警惕。
承平郡王的胡闹与放纵,终于使得皇太后和淑宁太妃不满,同时又很是担心。她们在长恭帝跟前的一番抱怨,使得长恭帝,一时也不知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长恭帝也不耽搁,将承平郡王召入宫,两人长谈,承平郡王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几日之后,长恭帝下旨,让承平郡王前往京城外的皇家庄子静静心。承平郡王带着念柳,来到了早已经被十三卫打点妥当的皇家庄子。这时,所有的人都以为承平郡王惹恼了长恭帝,被长恭帝一怒之下,逐出了京城。
新闻替代了旧闻,很快,承平郡王的风流韵事便被人遗忘了。待到一切风平浪静之时,承平郡王便开始亲自带领人马,根据已经收集到的线索,查证潜伏在京城内外的江湖人士。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一年多的功夫,终于得到了完整的得到查证结果。长恭帝和承平郡王按兵不动,并未对这群人进行拘捕。四侯花费了这样多的财力,精力,必定会有大动作。
果然,开春之后,千淩江水道泛滥成灾,流民成千上万,流民们被有意识地引导到京城来。
四侯的诡计已然昭然若揭,潜伏京城内外的江湖人士对京城情况已经熟悉,利用他们暗中埋伏,再加上城外一大批极为容易被人煽动的流民,一旦对京城发动攻击,京城将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
若是成功,京城陷入混乱,四侯便会派出大军前往京城,以君王无道,引来水患,四侯替天罚之为名,废除长恭帝,拥立大皇子登基。退而求其次,长恭帝尽力保住了京城,朝廷也会元气大伤,恐怕短时间内很难再积聚起与四侯对抗的力量了。
所幸,看似危机四伏,然而一切皆在长恭帝和承平郡王的掌控之中。
文,有冯子康建言,辟出土地,新建一座城镇,流民迁移过去,入籍新地,生活安置;武,有殷远郊勇武,率领十三卫兵士,将潜伏在京城里伺机而动的江湖人士一网打尽。
危险,总是伴随着机遇。
安顿流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明君的贤德和仁义,长恭帝的名声将会锦上添花。而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聚集并分散在京城的江湖人士被剿灭,于四侯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
双方对决,势力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的。
“皇兄,您扣押着慕容清潇,打算要如何处置?臣弟可是听说了,南省光善侯可是派了心腹进京了,朝中也有不少大臣们为慕容清潇求情。皇兄这些日子,压力也不小吧。”承平郡王说道。
长恭帝沉吟片刻,缓缓地说道:“朕倒是想直接了当,可如今还不到与四侯摊牌的时候。不过四侯这株大树枝繁叶茂,适时地修剪一些枝枝蔓蔓,还是必要的。”
德妃放入毓秀宫的毒蛇彩鳞,来自南省,据说是由慕容清潇命人捕抓,并通过隐秘的渠道,送入宫里的。
宫妃的斗争,长恭帝从来都不干涉,睁只眼闭只眼,但这一次,冯晓瑟遇险,却让他无法再忍耐。拿慕容清潇开刀正好,光善侯看重这个外甥,但东省永盛侯,西省永平侯,北省光烈侯,是不会愿意为了慕容清潇与长恭帝硬碰硬的,尤其在长恭帝大获全胜,气势高涨之时。
有时候,分崩离析的种子,在不经意间便种下了。
承平郡王点点头,权谋波诡云谲,他从来不操心,他的皇兄,是谋算人心的高手。但有一件事,却盘桓在他心中许久,实在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皇兄,有些话臣弟本不该说,但……”
长恭帝淡笑地瞥了承平郡王一眼:“说吧,你我兄弟,还有什么该说不该说的。”
承平郡王想了想,道:“皇兄,您对毓秀宫敏妃娘娘似乎特别在意。当然了,英雄难过美人关嘛,这风花雪月,臣弟还是通透的。如今敏妃娘娘生儿生女尤未可知,您便决定了未来帝位的归属,是不是太草率了?”
的确,这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理解,虽说君王的宠爱,是妃嫔的福分,可为何长恭帝就能认定敏妃一定能够诞下皇子?
难道长恭帝早有安排,无论结果如何,敏妃一定会诞下皇子?
这个念头太可怕,承平郡王不敢继续往下想,却又控制不住地往下想,万一敏妃诞下皇女,难道长恭帝会做出那偷龙转凤之事……这可是混淆皇嗣血统的大罪啊,即便他是连国的君主,也是不能被容忍的。
长恭帝默了默,他看着承平郡王那一脸凝重的模样,又怎会猜不出来他心中的疑虑,长恭帝苦笑道:“三弟,你放心,朕之行事,也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那等大逆不道之事,朕还不敢做。”
承平郡王听了,不由得松了口气。他自小与长恭帝亲近,对他的性子很了解,他温和的时候很温和,固执的时候很固执,所谓九五至尊,金口玉言,既然他说了不会做,那就必定是不会了。
长恭帝起身,慢步走到什锦窗旁,悠远的目光不知落在虚空中的哪一处,许久,方才听他低低地道:“三弟,你信命吗?”
承平郡王一愣,一时倒不知如何回答。
长恭帝似乎也不在意他的回答,自顾自地说道:“朕是信的。敏妃,是上天命定的选择。”
承平郡王眼睛睁得滚圆,他设想过多种的可能,却从没想过长恭帝会说出“命定”这两个字:“皇兄,这……”
长恭帝回头,温和的眼眸凝视着承平郡王:“三弟,朕的身体你是清楚的,时间不多了……”
承平郡王急了,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长恭帝跟前:“皇兄,您还年轻着,为何说出这般丧气的话?何况还有逍遥宫的神医在呢。”
长恭帝笑笑,脸上闪过一丝落寞:“这些年,为了朕的身体,皇太后和淑宁太妃耗费心思,派人满天下地替朕找药。但逍遥宫的神医也说过,起死回生的仙药,是需要机缘的。
放下凡俗事物,是诸事不理,静心调养身子,朕如何能够做得到?四侯下克上,已经危及了我连姓河山,为了祖宗的基业,便是填上这条命,也是值得的。”
承平郡王红了眼眶,哽咽道:“皇兄……”
长恭帝轻叹一口气:“朕之所以说敏妃是上天的选择,其一,她的出身,不高也不低,而且冯家还有把柄在朕的手里,一旦新帝登基,敏妃纵然贵为圣母皇太后,采薇以及文家依然有足够的能力来压制住;其二,她聪慧,果决,挡在她面前的敌人都被她碾压过去,这份狠戾,是国朝所需要的;其三,她怀有身孕的时机,恰到好处。”
承平郡王想了想:“皇兄,臣弟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