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臣有一事相求,还望天可汗恩准!”
正当大家高兴之时,气氛更是烘托到位,歌舞升平,好不快活的时候,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
众人看去,说话的是刚刚赐爵为蓟平侯李楷洛。
“爱卿有何事?”
李璟问道。
“臣想要臣的部落族人内附大唐,愿世代成为天可汗的子民!”
李楷洛向李璟行礼,将想要内附大唐的想法说了出来!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对于李楷洛想要内附的想法表示理解,毕竟,身为酋长的李楷洛都到长安去吃香喝辣,想要拉一把自己的族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这件事情还需要看皇帝怎么想,他要是不同意李楷洛的部落内附,谁也左右不了。
对于李楷洛的提议,李璟自然不会反对,反而还会大大欢迎。
“朕同意了,你回去告诉你的族人搬迁,朕会给你们一个好去处!”
李璟点头笑道,他打算把这些内附的契丹部落,都迁徙到陇右去。
挑选水草丰茂的地方,还要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地方,让他们一边放牧,一边屯田开垦种植粮食。
“谢天可汗!”
李楷洛大喜,他决定等庆功宴结束之后,立刻回去通知族人,准备搬迁去新的地方生活。
契丹是游牧民族,李楷洛相信李璟给安排的地方,肯定是水草丰茂的地方,这样他的族人就不用改变生活习性。
内附的事情顺利解决,庆功宴继续进行,直到半夜才结束。
李璟回到住处,内侍命人拿来热水,将毛巾放入水中浸湿,捞起拧干后,递给李璟擦脸。
“长安最近怎么样?”
李璟边擦脸边询问。
“内侍监传来消息,长安一切安好!”
李璟一直有跟西门阳互相传信,以方便掌握情况。
这样做也是防止长安出什么乱子,不过,明显李璟是多虑了,长安那边只要各衙门运转正常,基本不会出什么岔子。
只要他这个皇帝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要过分干预朝廷衙门运转就行,三省六部能够处理好军政要务。
李璟点了点头,总算是放心了,李璟之所以要时刻关注长安,并非他要过多的去干预朝廷的运转。
李璟本质上是藩王之子,通过造反谋夺九五之尊的大位,名声上多少有点不好听,李璟没有摆烂的打算,反而想要超越,或者成为唐太宗那样的明君。
正因为他不是名正言顺即位,是通过造反谋夺大位得来的天下,内心多少有点不自信,自然也就会使一些特殊的手段,来对付朝中大臣。
只要朝中大臣,能够安分守己,兢兢业业的为大唐效力,李璟自然不会发神经去找他们的麻烦!
“大祚荣父子找到了吗?”
李璟将毛巾递给侍女,再次开口问内侍。
李璟不允许渤海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建立,整个东北都是大唐的疆域,不允许有任何人,或任何势力分裂大唐的疆土。
必须要在大祚荣成气候之前,找到对方,并将大祚荣带入长安,给他安排给闲散职位。
大祚荣是粟末靺鞨族首领乞乞仲象之子,是粟末靺鞨族的少主,要是把他们父子干掉,粟末靺鞨族定会心生不满,定会为祸东北。
所以,一定要找到他们,给他们官职,以此来安抚粟末靺鞨族人。
“黑衣卫正在白山黑水之间寻找,至今没有任何音讯,粟末靺鞨族倒是有个叫祚荣的人,并没有什么大祚荣!”
内侍急忙说道。
李璟听后一阵无语,这个内侍还真是不行,办事能力比西门阳差多了。
李璟很是无奈,却没有责备内侍,谁让他多说了一个大字,这个时候的大祚荣,还没有姓氏。
后来人们尊称他为大,这才给自己取姓大氏,以后他的子孙后代都用大这个姓氏,来作为渤海国的王姓。
历史上大祚荣能建立渤海国,武则天功不可没,没有她的存在,大祚荣也只是生活在营州,粟末靺鞨族一个小部落酋长之子。
等他爹乞乞仲象噶了之后,他会继承酋长之位,像他爹一样过完一生。
历史上由于李尽忠叛乱,大祚荣父子与另一靺鞨酋长乞四比羽,趁这次兵乱,跟着李尽忠一起作乱。
后来契丹叛乱被平息,乞乞仲象、大祚荣和乞四比羽怕被武周清算,几人一合计,决定远走他方。
于是,大祚荣父子率部及部分高句丽人取道天门岭,东渡辽水,踏上了逃还故乡的道路。
神功元年六月,彻底解决契丹叛军后,武则天卑鄙无耻,假意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谎称赦免其罪。
本来,武周要是真的这样做,就没有后面的渤海国。
可武则天偏偏不这么干,非要致大祚荣他们死地,人家怎么可能坐以待毙!
令骁勇善战的李楷固、中郎将索仇率军进击乞四比羽,将其杀死,所属部民尽遭屠害。
这时乞乞仲象恰好去世,大祚荣继任为部落领袖,于是率余众逃走,在天门岭伏击武周大军。
当武周军渡过天门岭时,大祚荣利用有利地形,组织所率高句丽、靺鞨兵据险抗拒,全歼武周军。
后来,由于契丹残部归附于后突厥,阻断武周军东进道路,武周不能再行进讨。
大祚荣乘机兼并乞四比羽余众,收容高句丽遗民,东渡辽河,返回靺鞨故地,向东占有太白山,又与周边靺鞨各部联盟将势力扩展到奥娄河一带。
大祚荣于东牟山筑城定都,这就是粟末靺鞨的最初都城,后来被称为"旧国"。
大祚荣自立为靺鞨国王,并以尊称"da(古通古斯语即酋长)"自创其姓大氏,因其父曾封震国公又对外称"大震国",从此开创了渤海国的前身。
大祚荣为了巩固震国政权,不但遣使与突厥结盟,而且又通好新罗,巧妙地在强权林立的四邻之间斡旋,故在数年之间,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后来建立多民族的渤海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