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禹廷的话,李承乾大为惊讶,不知李禹廷为何会对东突厥内部了解的如此透彻。若不是相信李禹廷的,他都怀疑他是东突厥派来的奸细。
“禹廷兄,你……怎会对突厥如此了解?”
李承乾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前年师父离世前带我游历的最后一站便是东突厥,并且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对他们有一些了解。”
“所以,我们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趁他病要了他的命。这样一来。便能永绝后患,我大唐北方便再无威胁。”
“若我们一忍再忍,等他们缓过劲来,你敢保证那帮野蛮人也会对我们相敬如宾?”
“你的礼让,在别人眼里就是软弱。你的一片诚心,并不一定能换来对方的礼尚往来。”
李禹廷再次假借“师父”之名解释道。
“禹廷兄果然是见多识广啊!”
李承乾感叹道。
“承乾兄,有句话我也要好好说说你。”
“禹廷兄请讲!”
两人也不知谁大谁小,皆以兄长相互称呼。
“你乃一国储君,将来大唐的掌舵人,你虽然学识渊博,心有存仁慈,但却缺少了一点硬气!这一点你就不如陛下。”
“南平公主好歹也是你的亲妹妹,你怎能忍心让她远嫁给自己的敌人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呢?你若连自己的家人都保护不了,你又怎么让天下子民相信你能保护他们?”
“你连家人都能拿去牺牲,保不齐哪天你不会拿百姓的性命去做交换。”
“你若一直有这种委曲求全的想法,将来很难有所大的作为。”
李禹廷教育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禹廷兄的话让承乾深感愧疚!”
李承乾对自己的言行深感懊悔。此时,在他心中升起一团无名的烈火。这也为他今后的心性转变埋下了隐患。
“记住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李禹廷补充道。
李承乾用力点点头,眼中满是坚定之色。
“明日早朝,若再有大臣赞同和亲,我想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承乾心中已有打算。”
“我敬禹廷兄!”
李承乾以茶代酒举杯道。
……
“好了!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家里人若是有事找我都找不到我。”
李禹廷站起身道。
“也好!”
李承乾起身送李禹廷到殿外。
“这是我东宫令牌,你拿着,日后方便进出。”
“明日早朝你去不去?”
李承乾将一块令牌塞进徐禹廷手中并问道。
“该说的我都给你说完了,我还去干嘛!站木头人啊!”
“拜拜!”
李禹廷边下台阶边回话。举着手中的令牌向身后的李承乾告辞道。
……
多日的朝堂之上,皆是为东突厥此次和亲之事展开了讨论,大多数人还是同意和亲来避免与东突厥的开战,而大多数武将则认为不能和亲,理由则是,现在的大唐已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就算与对方开战,定然不会落了下风。
武将有如此底气还是多亏了李禹廷解决了粮食不足之事。不然,他们可不敢如此信誓旦旦。
“太子,你认为此事该当如何?”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
“回父皇,儿臣认为我们拒绝和亲。”
“理由呢?”
“回父皇,儿臣得知东突厥此时并不好过,我大唐北方已是连续寒冷,人畜皆有冻伤,更何况是更北的突厥?他们此时定然是粮草紧缺,人心不稳,其内部矛盾激化。”
“若我大唐能在此时出兵突厥定能大获全胜,清除北方威胁,永绝后患。”
“若是我大唐答应和亲,就算换来一时和平,等对方日后粮草富足,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再次南下掠夺我北方边境?”
“再者。我大唐以公主求得和平,此举也会寒了天下子民的心。我大唐连自己的公主都会拿去与他人交换,这让天下百姓怎能相信我大唐有能力保护他们呢?”
“还请父皇三思!”
李承乾的话让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也让诸位官员惊讶不已。一向看上去温文尔雅,书生气更浓的太子,今天竟然会如此霸气。
“那太子的意思,无论和不和亲,我大唐必要出兵与突厥一战?”
李世民惊讶过后再次问道。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父皇,儿臣认为此仗非打不可。趁他们内忧外患之际,我们何不一举拿下这个自古以来北方地区最大的隐患。从此以后,我大唐周边再无劲敌。”
李承乾先引用了李禹廷的话后再肯定的答话道。
“好一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陛下,老臣赞同太子殿下的建议。和不和亲已无关紧要,接下来便要好好商议一下如何进攻突厥事宜。”
程咬金跳出来支持道。
“陛下,万万不可!”
文管阵营站出一人阻止道。
“爱卿有何见解?”
“陛下,突厥虽连年霜冻,但也不至于粮草不济。若我大唐军队贸然进攻突厥,却又不能一击必杀,导致突厥四散逃离,草原如此辽阔,请问又该如何收拾残局?”
“若撤兵,突厥再汇聚南下又当如何?”
“若不撤兵,茫茫草原,又去哪里寻找他们一决雌雄?”
“北方寒冷,若战事拖的时间过长,可有想过将士会不会因此冻伤冻死,因此而士气低落,最终功亏一篑?”
“臣认为,只有和亲才能保我大唐边境安然无恙。生在皇室,就当以命保我大唐,护我百姓。若和亲达成,免去一次战事,百姓定会对公主感恩戴德,岂会是寒了百姓的心?”
此人几个质问,让众武将无法反驳,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能一举彻底灭掉突厥。而此人最后一句话明显是在反对李承乾的。
李世民一时间也是拿不定了主意,因为此人说的也有道理,突厥本就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若不能一举拿下,定会给大唐留下无休止的隐患。到时,很可能会演变成两方长久的拉锯战。你进他退,你退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