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哥,这块是什么?怎么卖?”
摊主看了眼苏齐所指的石头,犹豫着回答:“这是我父亲生前从河里打捞上来的一块石头。
一直留到现在,具体是什么品种,我也不清楚。
你若喜欢,一两银子拿走便是。”
“一块石头要一两银子?能不能便宜点?”
苏齐听一块破石头价格还这么贵,心里是打算走的。
但不知为何,就是挪不动步子。
仔细看那块石头,似隐隐还能发现其闪着绿光。
他心里很想把这块特别的石头给买下来,想着正好可以用来给自己刻个印章:八壹中文網
“300文,如何?”
摊主摇摇头:“这是我父亲生前最喜爱之物,三百文不卖。”
苏齐心道:既然是你父亲最喜欢的,你不留着作纪念,却拿出来卖?蒙谁呢!
但他还是一咬牙,接着道:“五百文,不能再多了。”
见摊主迟疑,苏齐怂恿道:“大哥,就一块破石头,能卖到500文,只有我这样的傻帽才会给你送馅饼。
错过我,你这石头就只能拿回去摆着占地方了。”
摊主好笑地看着苏齐,自己说自己傻的,他还是头一回见:“罢了罢了,既然公子你喜欢,那就卖给你吧。”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苏齐捧着石头左看右看,发现方才看到的绿光不见了,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心里隐隐肉疼起来:真是中了邪了,居然掏五百文买了块石头?
回头再瞧那摊主,看都不看自己,仿佛怕他反悔似的。
苏齐没法,只得转身朝状元书肆走去,他想让汪掌柜替自己刻个印章,以备不时之需。
“贤侄可是还缺什么?”
汪掌柜见人又回来了,以为他拉了什么没买,开口问道。
“汪叔,小侄有个不情之请,想请汪叔帮我刻制一个印章。”
说着,他将方才买的石头放在了柜台前,“就用这块石头刻制。”
汪掌柜看了眼,本打算推荐苏齐用他书肆的材料,还不等他开口,忽然发觉不对,朝另一头的伙计喊了一嗓子:
“小于,将我的西洋镜拿过来。”
西洋镜,也就是现代的放大镜。
苏齐疑惑:“汪叔,这石头有什么问题吗?”
汪掌柜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自己接过西洋镜,迫不及待凑到石头上查看起来。
上下左右,仔仔细细看了个遍,似乎发现了什么奇特的地方。
苏齐见他看得认真,也凑过来一起看。
但他瞧了半天,石头还是原来的石头,没看出什么特别的地方。
忽然,只听“哎呀”一声,汪掌柜惊喜地叫道:
“果真是青田石啊!
贤侄,你这石头是从哪里找到的?
你知不知道你得了块宝贝啊!”
苏齐对石头完全没有研究,也不知道这青田石有什么特别,但“宝贝”两个字他爱听。
看来自己没有花冤枉钱。
“汪叔,小侄我才疏学浅,不懂这青田石有何特别之处?”
汪掌柜难掩兴奋:“这是块上等的青田石,用其雕刻出来的东西,可卖到上万两之多。
若是放在京城里,那也没什么稀奇,但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绝对是难得一见呐。
你若让我来给你刻这印章,那刻章的钱我就不收了,但你要把剩下的材料留给我,可行?”
既然这石头这么值钱,就算是刻章剩下的边角料,也能作些高价值的小玩意出来。
苏齐其实想想挺肉疼,巴掌大一块石头,刻完一个印章,
还能剩下很多边角料,就都要被汪掌柜给赚了去,心在滴血啊!
但人际交往,不该斤斤计较太多。
人家都给自己推荐了笔大买卖,还免费帮自己刻印章,本就欠下了人情。
自己若只进不出,那目前友好的关系,也就走到头了。
汪掌柜见多识广,人脉不小,自己目前只是个白生,能攀上这样的关系,委实难得。
想到这里,他拱手作揖:
“汪叔能亲自帮我刻一份印章,小侄感激不尽。
这剩下的材料于我也无用,汪叔尽管拿去便是。”
汪掌柜哈哈大笑:“好,有前途。这印章我亲自帮你刻,保证你满意。”
说着,就取了个盒子,将青田石小心地放了进去。
随后将苏齐引到了二楼:“贤侄请跟我来。”
苏齐跟着来到二楼的一间雅室,这里摆满了篆刻好的印章,以及一些未开发的石头。
“贤侄先选一选你中意的样式,随后我就来帮你篆刻。”
汪掌柜说完这话,就走到桌子后头坐了下来,取出盒子里的青田石仔细观看。
接着又找出篆刻的工具,在石头上小心地比划着。
苏齐则在那些篆刻好的印章面前打转:
柜台上整齐排列着上百枚印章,每一款都独具特色,整个看过来,居然没有一款是完全相同的。
正应了那句“方寸之间,别有洞天”,直叫人叹为观止。
最后,苏齐选了一个比较工稳的私印,上面的字排列有序,线条粗细均匀,看起来比较舒服。
他拿着这个私印递给汪掌柜,后者抚着胡须说道:
“此印倒是同你的书法相配,既然你喜欢这种风格,那我就按照这个来给你篆刻。”
说完,就戴上西洋老花镜,拿起工具敲打起来。
苏齐在一旁观看,篆刻这种艺术他从未接触过,因此看得格外认真。
汪掌柜见他有意学习,也不藏私,就边篆刻,边与其讲解篆刻的要领。
这一天下来,苏齐不仅得了个印章,还学到了篆刻的技艺,可谓收获颇丰。
离开书肆的时侯,天色微暗,苏齐又在集市上买了些点心,拎着去了杨广达的家里。
“二舅母好!”
杨氏见苏齐拎着大包小包,满面笑容地站在门口,有点发愣:
原来孩子他爹说外甥变了很多,自己还不相信,这人还能变好不成?
直到亲眼见到,面前之人几乎与之前的判若两人时,她才信了几分:
“是外甥啊,快进来吧,来就来了,干嘛还带这么多东西,太见外了。
苏齐呵呵笑道:“本打算早点来拜访,只是前段时间家里出了点事情,就一直搁置到现在。
来之前,家母就交代了,二舅母爱吃板栗,糯米糕子,让我来的时侯一定要给您带点。
还有表弟,来年也要下场了吧?
我此次来是也是想同表弟探讨下学问,届时一同下场,希望我们两人都能取得好成绩。”
听了这番说辞,杨氏算是真的信了“外甥改变”的事实。
她微笑着道:“你娘有心了,探讨学问好,你表弟此刻正在书房温书,你进去瞧瞧他去。
你二舅也快下衙了,我先去做饭,晚上二舅母给你做好吃的。”
苏齐作了个大大的揖,那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今日我有福了,多谢二舅母。”
这么一番姿态,换来杨氏一句调侃:
“你看你,都娶媳妇的人了,听到有好吃的,还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也不知道收敛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