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均田制,朝野震荡!
小皇帝年幼,不能主持朝政。
所以隔三差五,才举行一次朝会。
今日,便是到了朝会的日子。
群臣们一大早,就等候在了金銮殿外,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气氛倒是很融洽,对于这些官员来说,几天一次的朝会太轻松了,就是汇报一下业绩,仅此而已,毕竟现在许多事情都是由宰相做主,他们只要做完了本职工作,就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不过今天的朝会,明显是不太一样,除了宰相到了外,摄政王徐乐竟然也来了,这就有些不太寻常了,要知道徐乐轻易是不会上朝的,这不禁是让一些耳聪目明的大臣心中深思,或许有大事要发生了。
徐乐的功业自不必说,不仅仅是平定了十三路反王,还打退了草原人的进攻,更是在南巡之后,给朝廷带来了一千多万的银两,这是泼天的功劳,所以对于徐乐,群臣们还是颇为敬畏的,一个个都是压低了声音,表情郑重,不敢再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松懈姿态了。
“吉时已到,群臣进殿!”
很快,在秉笔太监陈文彬的尖利声音当中,殿门开启。
众多大臣,随即是一一进入到了大殿之中。
群臣们当然是按照官职高低来排列的。
徐乐当仁不让的站在了武官行列的第一位。
与他遥相呼应,并肩而立的,只有文官魁首的宰相云飞章。
小皇帝朱昊身穿龙袍,已经是坐在了龙椅上,陈文彬就伺候在一旁。
皇太后徐月娇,自然是垂帘听政,坐在了皇帝的身后,由一层半透明的帘幕作为遮掩。
“众卿家,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秉笔太监陈文彬观望了一圈,等到群臣安静下来后,这才是高声喊道。
他话音刚落,徐乐便是站了出来。
“臣有本奏!”
小皇帝连忙开口,声音还有些稚嫩:“摄政王但说无妨。”
徐乐正色道:“如今我大康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北方战乱,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天下百姓皆对朝廷有怨言,为了使百姓归心,使大康太平,臣建议施行变革,尤其是土地变革,更是重中之重。”
“所谓土地变革,即是实行均田制,将田地均分给百姓,以此使得百姓能安居乐业。”
此言一出,无疑是引起了不小的动荡。
文武百官窃窃私语,有些人的脸色不太好看。
均田制,这意味着什么,只要是聪明人,都能够明白过来。
“敢问王爷,天下土地有限,如何推行均田制?”一位身材高大,面容英朗的中年官员,走出班列,出声质问。
徐乐回头看了一眼,问道:“阁下是?”
那中年官员不卑不亢的说道:“德庆侯彭文康。”
徐乐微微一笑:“原来是德庆侯,失敬失敬,既然德庆侯如此问了,那么本王便回答你,天下间的土地何其之多,足够推行均田制,而且德庆侯听清楚了,本王所说的均田制,可不仅仅只是针对百姓,纵然是权贵,也要遵循此法。”
德庆侯彭文康冷声道:“权贵们的田产,都是祖上积攒下来的家业,王爷这是要剥夺我等的田产吗?”
徐乐摆摆手,微笑道:“德庆侯误会了,本王当然不会胡乱剥夺贵胄们的家业,针对权贵,本王也制定了一套法案,依照着爵位的高低,权贵们所能拥有的田产,也将是有限的,比如说德庆侯你,只能拥有田产五百亩,一旦超过,那么就要缴纳双倍田赋。德庆侯家有不少田地吧,尽可以留下来,本王不会太过于为难你的。”
徐乐最后的话语,就是有些阴恻恻了。
他的意思很简单,拥有的土地越多,收税自然也就越多。
这么一来,就能迫使权贵们交出手里的土地。
不过。
徐乐的做法,明显是惹恼了那些权贵。
就在朝堂上,德庆侯彭文康第一个愤怒道:“陛下,臣反对均田制!”
“启奏陛下,臣也反对均田制。”
“陛下,臣附议。”
有了彭文康的领头,一个又一个大臣或是勋爵,纷纷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显而易见,这些权贵手中拥有很多土地,均田制已经是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愤怒反对,也是正常,哪怕是因此得罪徐乐,他们也是会在所不惜。
“陛下,老臣也认为均田制不妥,需从长计议。”
文官行列的第二排,一位白发苍苍,面容阴翳的老者,走出了班列,声音不大,但却是压过了其余声音。
由此可见,这位老者的地位,非同小可。
“是成国公!”
“成国公他老人家都反对,嘿嘿,我看这均田制,定然施行不下去。”
“成国公现如今乃是勋贵的魁首,德高望重,他的话语,就连宰相都是忌惮几分。”
大部分官员,都是认出了老者的身份。
因为这位老者,在朝堂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是成国公毕兴昌!
这位成国公,属于是世袭了祖辈的荣耀,起初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地位,但是随着护国公朱宏被处斩,他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勋贵们的老大哥,由于他辈分极高,甚至还是仁宗皇帝的远方表太爷爷,所以他的地位,也是瞬间拔高,达到了巅峰,任何人都要给他三分薄面。
现在,成国公毕兴昌站出来反对,就意味着几乎整个勋贵层级,都是对均田制不满,不愿意均田制施行。
可以看见,徐乐的均田制,俨然是引起了整个朝野的震荡!
倘若处置不妥,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大叛乱!
其实。
徐乐很清楚的知道,一定会有人反对均田制。
但是他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
不过,徐乐的心里,早就有所准备,所以并不慌乱。
“勋贵们,还有地方豪强,这都是兼并土地最多的家伙,他们反对均田制,在我意料之中。”
“不过即便千难万险,均田制也必须要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