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这种东西,是最能反映一个政体是否腐朽的一个最重要的数据。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速度及其合理性,就是效率的本质。 像郑勇他们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基本上解决了一万人的住房问题,这在当今大明或者鞑清,或者别的任何一个政治体制,都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要说当今这颗星球上最先进的体制是郑勇的团队,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解决了住房问题,就完了吗?就要解散队伍吗?就要马放南山了吗?不,绝不。郑勇趁势打铁,利用这一套有机的组织架构还在,就继续向着被暂时搁置的玻璃器皿制造厂,发起了攻坚。 在攻坚住房的这一个月里,李四五已经充分的通过自己建造起来的一个作坊式的车间,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终基本上获得了暖水瓶的研究和制造的技术与生产流程,他以文件的方式上报给了郑勇,而郑勇又在他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强大的后世信息,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之后就是集体讨论,并把最终的修订本发往山东,在获得了山东的认可之后,立即进行拆分,把需要在山东加工的部分留下来,剩余的再返回南京。 如此,南京部下达到了攻坚上海工商集团玻璃器皿制造厂的建设,时间正好赶得上,于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轰轰烈烈的玻璃器皿厂的大建设又开始了。 而就在他们进行玻璃工厂建造的时候,南京总部关于玻璃器皿制造厂的运行及领导管理班子的配套,职工的招募与组织,也都开始了讨论。 工厂建造完成之后,就要进人,立即组织试生产,之后就是利用过年这个重大节日,把暖水瓶正式推出去。 而在这个工作大致完全之后,关于造船所的一期工程,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就是效率。 与此同时,航运分公司已经有了八条船,其中三条为二千料,六条为一千料,加在一起就是一万二千料的一次性运力,在钱管事的调整掌控之下,这一万二千料的运力,立即就成行了。 这从另一点上,也加速了,各工程的进度,特别是山东到南京的运输,陆上几乎减少了三分之二,当然,到了冬季,北方进入到了冰期之后,海运到底还能不能正常运输,还在讨论中。 随着海运能力的提高,本来以前一些想要迁徙到江南的一些工厂或作坊,现在也暂时不动了,而是进行扩产。 如今山东的工厂已经有十几座,在厂的职工达到了三万多人,加上外围的商业等,整体上就有近五万人了,这可是一支非常大的队伍,随着上海工业基地的逐渐建设,这一个数据也将会随之上升,郑勇给自己制定的第一个目标是,总体要达到十万人级别。 其实,江南的桑,麻以及棉花的种植量越来越大,而相应的粮食产量却越来越低,这对于正经历小冰河期的现实环境,其实并不友好。 可是,郑勇却无力改变,因为,他是无法掌控整体的,他只能掌控自己的这个小团体,他只能保证自己这个小团体的效率,以及生存的安全性,别的他也顾不上。 十万人啊,这十万人可是都需要他来养,一个马虎,就会出事情,所以,他无暇顾及其他,而是专心的发展壮大,以便获取最大的利益,以便让自己发展的更快。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生存与发展,为了生存就必须发展,而为了发展也就必须首先解决生存问题。 这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生存与发展,其实是谁也离不开谁,是结合在一起的。 郑勇他们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在努力的工作中,暖水瓶的样品被制造了出来,第一批二十个,都被中高层给分了,每人每天都在使用,都在观察,都在记录。 如此,过了半个月,一叠厚厚的反馈就送到了郑勇的手上。 郑勇认真的看着,把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列表,通过表格,就很容易看出来什么问题最严重,需要修改,什么问题还能容忍,等最主要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再对这些次要的问题进行改进,而这种不断的改进的就是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 郑勇把做好的表格,在中高层会议上进行了传达,之后,就发往了上海县玻璃器皿制造厂,由李四五进行一一的技术解决。 如此,两个月之后,第一批次的暖水瓶,终于以商品的方式,进入到了南京的销售市场上。 而当魏国公府试用之后,立即订了五十只。 当然,价格是没有那么的赚钱的,郑勇一再说只是成本价,不过,他还是要保证这样的商品是赚钱的,现在郑勇也缺钱啊。 有了魏国公府的带头,首先是勋贵,然后是官员与商贾,之后就是中等收入的家庭。 这东西非常的方便,现在可保温十个小时,就是放一天,也会有些许余温的,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一天大概只要烧两次水就行了,这在以前,大家住烧热水是从来不间断的,家家户户都设置有专门烧水的丫环婆子。 现在好了,工作强度一下子下来了,而中层收入者,最是欢迎,想一想吧,随时都有热水喝,这可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一时之间,暖水瓶在南京供不应求,价格也因此开始上涨,郑勇在超过成本的一倍之后,就停止了价格增长,赚得当然是越多越好了,不过,作为供应商,还是要守住一些底线的好,不管是商业还是工业,信誉永远都是第一的。 于是,就有很多人到上海县玻璃器皿制造厂去坐等,如此,在保障徐家的销售量时,也会有一些剩余,会被他们捡到便宜,这样,来蹲守的就更多了。 当然,这么好的商品,也有人想要模仿,但是技术壁垒的存在,让他们望而兴叹,当然,也有一些人要来买技术,可是,这怎么可能?这里面不仅仅是暖水饭,还有玻璃品的制造,这些都还没有对外开放,属于商业机密。 因此,也没用等到过年,暖水瓶就已经大卖了,而且也不仅仅南京有需求,苏州也有,扬州也有……甚至,京城里也有商人来求购了。 于是,郑勇不得不对玻璃器皿制造厂进行了扩大,让产量提高了一倍,如此,也就完全消化掉了那一万人的劳动力,让他们从负面(只吃不干活)到了正面(通过劳动来赚吃赚钱)。 只一座厂就把劳力都消化完了,造船厂,不得不招募工人,上海县的人立即就不够用了,于是,有很多人,从各地被招了进来,上海县的人口和税收,持续上升,王县令,也因此而全面复活了。 有了玻璃器皿厂的暖水瓶,再加上造船厂的建设,让上海有一个种繁荣的迹象,由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于是,商人也渐渐跟了进来,先是小商小贩,之后就是商贾,大型商行。 郑勇修的大型码头被利用上了,他派人在那里进行管理,这又是一笔收入啊。 王县令虽然眼馋的很,可是,却也无可奈何,因为,这一大片数十平方公里,他都给了兵营,这里成了兵营的地盘,他已经无权干涉了。当然,应该交的税,郑勇是足额上交的,也因此,王县令没有采取任何形式的行动。 不久,山东基地,关于纺织机的研制已经获得了突破,纺织厂已经可以建设了,经过研究,第一批两个厂,一个在山东,一个在上海。于是,上海县的第三个工厂开始动工,于是,招工的任务,成了一个大问题,而招工的工钱也有了上涨的趋势。 仅仅如此,当然不是,还有对于棉花的收购等等,这个必须提前布局,而与纺织厂对应的是印染厂,由于山东基地有了化学方面的不断研究,所以,这一方面也就更加的突出,印染厂的染料及设备也因此开始了研制,于是,同样的两个厂,一北一南,又要同时开工了。 这样一来,南北就变得很有意思,北边的特别是劳力,郑家村已经彻底的成了一个镇,这里已经有十多万人聚集,郑勇专门成立了一个招工所,就在郑家村郑家。招好了工人之后,就开始进行为期十天的简单培训,重点是讲规矩,再就是复查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之后就会根据需要,或者在当地进入工厂,或者从陆路发往上海南京等地。 江南招工的成本已经上来了,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江南米价也在上升,郑勇已经有了要做粮商的预想,他想到安南和占城,想到东南亚半岛上的良好的粮食生产能力,只要有足够海船,就可以启运,一来一回,哪怕是不赚不赔也是意义重大的。 小冰河导致长江以北受影响非常的大,特别是北方和西北,其中陕西为什么那么多造反的,就是因为那里的旱情非常严重,百姓活不下去了,一方面地里面不长东西,没有收成,另一方面官府居然还在加征税赋,这不是要把人逼死吗?既然活不下去了,那就反了吧,左右都是个死了,临死之前谁都会挣扎一下子的,所以,陕西就反了。 其实,如果政府效率如郑勇团队一样,进行有效的处理,当时问题并不大,也不用花费太大的代价,就会平息下去,可是,问题就在这里了,朝廷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他们都给逼反了,之后流贼就变成了蝗虫,他们流窜到哪里,就危害到哪里,由于他们的破坏,让小冰川的影响一下子扩大了许多倍,而这种影响就是会出现更多的流贼,进入到了恶性循环之中,雪球就越滚越大,最终控制不住了,大明就这样,把一件小事搞成了大事,又把一件大事搞成了崩溃。 这就是大明朝的真实水平,对外他们是这样,对内他们也是这样,就是这样的一种水平,还能坚持二百七十六年,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而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儒家文化真的非常的强大,非常非常的强大,在这样的文化下教育出了最听话的公民,只要饿不死,他们是不会造反的,他们却不断的奉献着勤劳和智慧。 郑勇收回自己的思绪,再一次加重了对儒家文化的认识性,社会主义,离不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有一种天然的融合性,当然,儒家文化过于注重道德而轻视技术,只要把这一点给改正了,那儒家文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了。 后世整个世界其实都在走儒家文化的道路,随着社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西方文化里面的那种海盗思想与商人思想,被限制消磨,最终世界都把教育当成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学校成了那个世界的执政之始。 郑勇当然也很重视教育,中国的圣人就是一名老师,而且,他提出的教育理念第一条就是有教无类,也就是树立起了人人都有受教育权力的思想,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但是,郑勇现在是顾不上的,因为,他现在要解决的就是生存与发展,而生存的第一条件就是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但是,郑勇现在却不敢去海运粮食,为什么,因为,第一是海盗猖獗,第二就是西方人已经基本控制了南海一带,如果没有一定的武装,去了非常危险,郑勇现在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唉,自己还是太弱小了啊,发展,发展,发展啊! 于是他又投入到了工作中去,纺织和印染厂已经开工了,从山东河南一代招募的工人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江南赶来,江南很有可能出现粮荒啊。因此,郑勇正在起草一个文件,他要成立一家粮行,然后就去到处购粮,囤积粮食,粮食粮食,他需要大批的粮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自用。 文件写完了,又想了想,再写了一些内容进去。 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一切的计划,首先就是顶层设计,其实,你也可以把顶层理解为最基础的设计,顶和底是可以互为调用的。 有了这样的大战略,才会有小战略,才会有战术,才会有小战术,最终细化到每一个战术动作。 大战略就是总揽全局,而小战略就是一个局部的全局,战术或者叫大战术那就是影响整个战局的关键点,小的战术就是具体的攻城或歼敌了。 郑勇以前只是一个中队长级的特种兵,而自从穿越过来之后,他所有的策略几乎都是顶层设计,从白手起家开始,一直到现在小有规模,他都是在进行架构建设,几乎都是战略性质的。 就比如刚刚的粮行这一举措,其实,也是战略性质的,是基于他对于未来工业与商业的大规模发展,这样就会占用更多的耕地,那么粮食就会更加的困难。 既然自己无法去运粮,那就只能提前囤粮,自己有船可以向山东运输,也可以存在粮库和上海南京的基地内,总之多处存粮,目的就是提前把粮价搞起来,第一让人们提前注意到粮价,提前做出预防;第二,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诱惑有能力的人去海外运粮。 写完了之后,他站起来活动泛酸的腰和手臂,周怡立即上来给他按摩,偶尔看了周怪一眼,发现她越来越漂亮了,然后闻了一下有一股香味,再凑近了看看,确实有化妆的痕迹。 周怡不好意思起来喃喃着道:“少爷,大首长,我……” 郑勇微微一笑把她拥进怀里,在她唇上吻了一下道:“放心,我心里有你的位置。”周怡顺势倒进了郑勇的怀里哭泣道:“可是,可是,奴家……奴家怕呢。”
郑勇叹了口气,这女人的心理有时是男人所无法理解的,看看外面的天色,估计夜也深了,便道:“我们睡吧。”
周怡点了点头,开始帮助郑勇洗脸洗漱,又帮他脱衣服,才自己脱了衣服钻进了郑勇的怀里。 郑勇抚摸着,想了很多很多,终于一翻身压了下去。 第二天,周怡精神焕发,满脸的春色,对郑勇殷勤之极。 郑勇道:“这事不要和任何人说,而且,我也不会很频繁的这么做,你心里要有数,为你,我已经做了很多了。”
周怡使劲点头,她当然知道,郑勇可是有十八这条原则的,为了她竟然突破了原则,这都是她日日夜夜全心全意的付出才换来的,自己应该算是郑勇的第一个女人吧,听说第一次男人记得最深刻。 只要有了这个情分,自己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如果命好这一次就怀上了,那可就不得了,不管生男生女,自己都已经占足了先机。 唉,女人的战争,并不是她们想不想打,而是一定会打,特别是一个男人有好几个女人时,战争就一定会打起来,而女人又感性强于理性,这样的战争表现的就会比男人更加的明显,也更加的残酷。 郑勇知道自己的女人们,一定会发生战争,不过,他却尽可能给她们谋一些事情做,而不是让她们无所事事,除了宫斗就没有什么可做的。然而,这个周怡有些特殊,她的主攻方向,让她成了他的生活秘书。周怡照顾的非常好,郑勇也觉得很舒服,这样的女人以后也许还会有,只要他需要,很多女人就会变成这样,女人的可塑性,比男人要强的多。 不过,郑勇并不希望再有这样的女人,他希望有一个周怡就够了,可是,未来会按照他的意愿发展吗?显然是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