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家父隋炀帝 > 二一零章 十六条草案

二一零章 十六条草案(1 / 1)

杨铭的午饭,就留在千秋殿,与大哥杨昭一块吃。  杨昭完全没有胃口,只是踱步在堆满一地的卷宗当中,来回翻找查阅。  “你呀,跟窦彦置什么气,犯得着吗?”

杨昭坐在一摞书册上,翻阅着手里的卷宗。  杨铭叹息一声:“大哥你也知道,汉王此番造反,山西是主战场,很多百姓为避战乱,已经都往外面避难了,好多村庄人都走空了,史万岁和长孙晟如今仍在安抚,这个时候征调这么多民夫,真的不合适。”

“我也知道不合适,”杨昭将卷宗放在一旁,沉声道:  “营造洛阳,利好关中,此乃国策,你心里不是也清楚吗?真要延误了工期,父皇岂能不怪罪?”

我为什么要争营造大监?就是为了拖延工期......杨铭皱眉道:  “我并非要延误工期,只是希望能尽量减少百姓伤亡,真要按照窦彦所说,五万百姓因此丧命,山西被汉王叛乱沉下来的这口气,只怕几十年都缓不过来。”

人口是第一要素,没人,你什么都干不成,死人容易,但是一个孩子出生到成年,可是需要十几二十年的。  杨昭无奈道:“那你说怎么办?窦彦说的,也都是实际情况,我也不希望百姓伤亡过高,你倒是想一个法子出来啊?”

杨铭直接道:“我想以王府主簿裴熙载,为窦彦副手,大哥这边可以安排一下。”

“这个没问题,”杨昭见弟弟语气软了下来,笑道:“但你要好好整理出一个万全之策,到时候让我看看。”

杨铭点了点头。  下午那场议事,他就没有再参与了,而是早早返回隆庆坊的王府官署,将众人都召集起来商议。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我打算让熙载去做,”杨铭淡淡道。  裴熙载是山西人,能体恤山西百姓的,只能是山西人,换个其它地方的,根本不会把你山西人当回事,因为他对这片土地没有感情。  杜如晦赶忙从书库中,找出一份山西地图,大家也都凑了过来,研究探讨。  半晌后,元文都道:“五十万民力,一点不虚,长平郡此番在营造东京上面,是要出大力的,石料、垩灰、红土,足保供应,就是这开采、运输、烧制,要费大力气。”

杨铭脸色凝重道:“征调民夫的事情,就不要再议了,太子那边已经定下了,现在大家议个方案出来,看看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百姓伤亡。”

既然有了主题,那么大家也就有了方向。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  事情,还是需要大家伙儿一起商议的。  两个时辰后,大概议了一个草案。  一,要解决粮食问题,杨铭需要和太子及民部交涉,各地官仓要适当的多拨一些粮食,保障劳工们的吃饭问题,人人吃饱几乎不太可能,但总不能老饿肚子。  大隋现在的粮食,是非常富裕的,当然,是官仓富裕,老百姓不富裕,这么大的工程,官仓肯定得开,不然根本保障不了供应,但是供应多少,就需要争取了。  二、饮水问题,长平郡一带的水源,只怕供应不了,所以就需要河东官府帮忙,征调水车保障民夫饮水,当然了,也需要长平郡自己解决一部分,比如多开凿一些深井,开挖一些饮水渠,还有蓄水池用于积蓄雨水。  五十万人吃喝,能把山吃空,水喝断,大隋可没有那么多饮水工程,老百姓吃水,一靠周边水源,二靠雨水。  三,以畜力替代一部分人力,主要体现在运输方面,这就需要大量征调骡马,元文都他们的意思,每二十家出一骡(驴),每三十家出一牛。  骡驴牛,都是需要老百姓自己想办法解决,或是凑钱买,这尼玛的,不赚钱还得往里搭钱。  既然是买,从哪买呢,当然是地主商人,豪门贵族。  杨铭针对这一点,略作修改,改为由地主和贵族们提供骡驴牛,这样一来,杨铭就会得罪很多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四,从民间招募大量懂得医术的医者,但凡懂点皮毛,都要招募,  杨铭还专门点名一个叫孙思邈的人,让这个人负责主持,太医署那边,出几个医生(学医的生员)做为孙思邈的副手,负责长平郡劳工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一点,颇让元文都等人感到惊讶,他们没想到,杨铭堂堂亲王,竟然这么在乎劳工的命。  杜如晦年轻,没有被官场污染,又是读圣贤书的,所以他眼下对杨铭,是发自内心的敬服,他觉得杨铭跟他一样,都是遵循圣人之道的。  至于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开皇初年,担任过国子监博士,但后来称病隐退终南山。  这个人因为名气太大,所以杨铭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打听过底细,原本以为用不上,结果现在派上大用场。  他要是不肯出山,杨铭会派人把他绑到长平郡。  五,在长平与洛阳之间,每三十里,修建一座临时的行栈,负责保障运输队伍的饮水休息。这项工程不大,作用却非常大,每所行栈,都要备足食物、饮水、马料、医者,兽医。  六,......  .......  十二条方案,草草落成,众人一直商议到深夜,查漏补缺。  大家都很兴奋,一回京便能参与到这件大事当中,所以他们也都是不遗余力的在帮着杨铭出主意。  至于挖窑烧砖,这方面的人员损耗,几乎不可避免,只能尽量派人监督他们安全生产。  离开官署之后,杨铭便去了窦彦的家。  可惜对方今晚不在家,而是住在皇城官署,于是杨铭又返回了皇城,他要不是亲王,大晚上的还真就进不去。  工部衙署,窦彦仍在秉烛处理公务,听说杨铭要见他,顿时拉下脸来。  摆着一张臭脸请杨铭坐下之后,他一声不吭,只是独自泡了一壶茶,单手给杨铭推过去一杯。  杨铭这次来,就是来说软话的,只要能达成目的,减轻山西百姓的伤亡,服个软算特么多大点事啊。  “今早在朝会上,本王语气是重了些,文同(窦彦字)还在生气?”

杨铭笑道。  “怎敢?”

窦彦语气冷淡道:“窦某不过一介侍郎,岂敢与秦王置气。”

“没生气就好,”杨铭直接取出那份草案:“那咱们谈正事吧。”

嗯?你跟我打马虎眼呢?我生没生气你看不出来?  窦彦一脸的无奈,不过他确实消气不少,毕竟人家屈尊找他,态度也明摆着是想缓和关系,自己再揪着不放,就没劲了。  于是他拿过草案,仔细阅读一番后,点了点头:  “此十二条,皆为利民之策,难为秦王这么快就整理出来。”

接下来,他又将自己整理的一些东西,拿给杨铭看。  朝会上被人家顶着怼,窦彦脸上也挂不住,但是他也知道,秦王的顾虑也是为民着想,不是针对他的人,而是针对事情。  所以下朝后,他自己也一个人低头琢磨了一些,希望能尽量减少民夫损耗。  杨铭接过来之后,认真的研读了一番,  里面有几条还是非常中肯的,比如说那个十家出一丁,也就是十户人家只出一个劳工,而且家有老翁供养、幼儿抚养、丧偶者,残疾者,孕期者等等,不出丁。  这一条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对于一个出身豪门的大官来说,算是很难得了。  还有就是征调奴婢,大隋奴婢数量,是按照爵位和勋位来算的,有多有少,数量不等,少的少出,多的多出。  当然,窦彦搞出来的这一条,只针对山西地区,关中这边的,他不敢。  杨铭读完之后,大感欣慰,主动拎起茶壶给窦彦倒茶,窦彦这一次,是站起身双手去接。  “今天朝会,是本王的不是,文同去了山西,切记要体恤百姓,那边的事务,就拜托给你了。”

这是正儿八经的道歉。  亲王道歉,没有谁敢不接,杨素高颎都不行,何况是他。  窦彦当然也感受到了人家的诚意,老脸一红,赶忙道:  “殿下语重了,臣也有不当之处,只盼此番赴任,能够保供洛阳,也能让山西百姓少遭些罪,让陛下、太子和您,都满意。”

杨铭微笑点头,接下来,便岔开话题,不谈正事,说些闲扯淡的话套套近乎。  总的来说,窦彦这个人还算不错。  翌日朝会,杨铭将窦彦汇总之后定下的共十六条保障草案,递交给了太子杨昭。  很多人在知道这十六条草案内容的时候,都是默不作声,在他们看来,杨铭有些大张旗鼓了,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杨铭这边,有杨素、高颎、裴矩的支持,就连苏威牛弘,也出声表示认同。  不管他们是不是真心的,总之表面功夫还是做的不错,毕竟这十六条,有利百姓,不利世家。  杨昭大喜,不住的盯着草案内容点头道:  “铭弟实乃干练之才,这十六条立即下发各署,诸位要通力合作,为君解忧。”

杨铭趁着这个时候,赶紧站出来替窦彦说了几句好话,意思是这十六条,人家窦彦出了一半的力。  太子自然是大感欣慰,对窦彦大加赞赏。  现在好了,任谁都能看得出,人家两人已经和解了。  而杨铭之所以将窦彦捧上去,一来,人家确实出力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都知道十六条草案窦彦参与谋划,那么窦彦将来到了山西,必然会遵照其中每一条的内容去筹备部署。  不然,他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何况杨铭还派了个裴熙载跟着监督呢,如果窦彦乱来,杨铭还会跟他翻脸。  意见相同,大家就是朋友,意见相左,大家就是敌人。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宋之天才鬼医 大明:哥哥,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开局入赘大唐李家 抗战之重整河山 穿越北宋之我爹是蔡太师 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 从炮轰努尔哈赤开始 三国之绝代帝王 大秦:祖龙,再打我一次天涯芳草哥 大秦:祖龙,再打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