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学透曾国藩 > 欲人之敬己,须自敬其身始

欲人之敬己,须自敬其身始(1 / 1)

【曾国藩语录】内而专修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平天下,“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曾国藩轶事】曾国藩于道光二十年(1840)被授为翰林院检讨,开始专心精研理学。次年曾国藩从琉璃厂买来一本朱熹的《朱子全集》,回家后就开始认真研读。为了求得治学之道,曾国藩向多个在京的名人求教。其中唐鉴告诉他要以朱子之书为宗,把它当作一门课程,认真研修。后来,另一位理学大师倭仁告诉他,“研几工夫最要紧”。从此,曾国藩就严格按照二位前辈的要求,悉心研究理学,同时把理学贯彻到自己平时的行动中去,个人修养,待人接物都以此为据。曾国藩说:“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由此可见,“敬”在这些理学家的心目中是多么重要。曾国藩一方面仔细研究理学家们所探讨的“敬”字的深刻含义,另一方面又作出了自己的解释。道光二十二年(1842),曾国藩在一篇日记中这样记载:从本年十月立志自新,专门立下课程,从“敬”字开始做起,并为“敬”字作出自己的解释:“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后来,曾国藩又做出了具体的描述:内而专修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平天下,“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在这里,对内强调心无杂念,谨慎小心;对外强调严肃整齐,庄重有礼;干事情则兢兢业业,毫不轻率。做到了这一切,就可以达到物顺人和,天下太平之气象,也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世界。曾国藩特别强调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不可以谐戏、轻慢。例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一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到自己的不敬的言行,提醒改正:“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在岱云处,言太谐戏。”

第二年,曾国藩再次记载自己在吃酒席过程中,因自己太放肆,而自取其辱的尴尬,心中颇有自省之意:席间,因谑言太多,为人所辱,是自取也。人能充无受尔辱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尚不知戒乎!这种情形其实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大部人也曾经体验过。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由于一言不慎,一举止的不当,引起恶语相向的事情很多。如果从自己这方面来说的话,就是没有做到“敬人”,自己不敬人,别人自然也就不会敬重自己,最后必然会自取其辱。当然别人如果有气度,有修养,可能会对你的冒犯行为不敬之语不加理睬,那是另一个问题了。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曾国藩曾经立下了一个“窒欲之誓”:矫激近名,扬人之恶;有始无终,怠慢简脱。平易近人,乐道人善;慎终如始,修饰庄敬。威仪有定,字整有定,文气有定。咸丰八年(1858)十一月,曾国藩在复邓汪琼的信中谈到了自己对“敬”的理解:“敬”、“恕”二字,细加体认,实觉刻不可离。“敬”则心存不放,“恕”则不蔽于私……鄙意“敬”是平日涵养之道,“恕”是临时应事之道。咸丰九年(1859),曾国藩在回复葛睾山的信中也有同样的内容:吾辈读书惟“敬”字、“恒”字二端,是彻始彻终工夫。去岁揖别时,曾以“敬”字相勖……尊府祖德为一乡之望,言坊行表,实克修“敬”字之全体。足下绍衣发闻,于进德则持之以“敬”,于修业则贞之以“恒”,即时文一事,亦不可少有间断,久之自然精进,犹长日加益而人不觉也。从内在的修身养性,到待人接物,曾国藩都谈到了“敬”,其实内在的跟外在的是相通的,只有在内心对自己严格要求,才会有外在的待人接物时的“敬人”,个人修养达不到,要想要求一个人去很有礼貌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恐怕是不太容易的,即使在某种力量逼迫之下,勉强为之,也是徒有其表,而无其实。【智慧解读】人的精神世界里最需要、最珍贵的是尊严。就是在物质生活还很贫穷,甚至是食不果腹的境况下,尊严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准。丢失或被剥夺了尊严,人也就无异于动物,最多会说话表达罢了。尊严的获得无非是要做好两个方面:首先要自敬,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清代张履祥说:“欲人之敬己,须自敬其身始。能敬其身,则不期人之敬而自敬矣。”

自敬,在外表上要严肃、整洁,干净利落,在内心则要有恭敬之态度。这道理很简单,但要做到其实不易。要做到自敬,需要有着极高的素养。特别是在当下社会,功利色彩极强,若无良好的修养和定力,极易受到各种诱惑,丢掉理性,丧失自我,不但不能自敬,就连人都难已做好。如果连人都做不好,是不可能获得别人给与的尊严的。其次,对别人要尊敬。在与人的交往中,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尊敬,对别人的尊敬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尊重,“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对他人的尊敬,体现在自己的仪态、语言、行动诸方面。曾国藩吸收儒家诸“君子”们的思想,强调在待人接物上要“敬”,他说:“与人交际之道,则以‘敬’字为主。”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多样性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质,这是在与人交往中为什么要“敬人”的根源所在。古代儒家固然不是从这个层面上谈论“敬人”的,但殊途同归,用不同的解释说明了人际交往中“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与人交往方面,曾国藩对“敬”字的体会是:“敬”字惟“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三语最为切当。也就是说无论对方人数多少,年龄大小都不可轻慢,要礼遇有加,这样做既尊敬别人,也显示出个人修养的层次。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