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语录】凡做人,当如花未全开月未圆满之时。花盛则易落,月满则必缺,水满则易倾,人满则招损。【曾国藩轶事】曾国藩深悉骄则必败的道理,他总结说,古今有才者败,离不开一个“骄”字,平庸的人败,离不开一个“惰”字。他又说,古来凶德致败,不过二端,一为长傲,一为多言。不仅用兵如此,做人、为官、处世,无不如此。1867年,他总结了僧格林沁剿捻惨败身亡的教训,认为是由于僧格林沁视敌太易,心生骄气,故此轻兵急进,因此致败。他告诫湘军将领蒋益澧说:从古兵事,多败于轻忽。前此僧邸所部轻视此贼,而良马多被贼夺,近日湘、淮各军轻视此贼,而洋枪又多被贼夺……不过有些将领还是未听其所劝,轻易出兵,接连有郭松林遇伏,所部损失大半,张树珊、彭毓橘兵败身死的教训。曾国藩因遭遇过太多的失败,所以性格日趋谨慎。他认为,“慎”字是治疗骄病的良方,可以使人立于不败之地。他曾对心腹幕僚李榕说过:“用兵久则骄惰自生,骄惰则未有不败者。‘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以‘诚’字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以“慎”字医“骄”,曾国藩主张用兵以稳慎为基础,得一“稳字诀”,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在给吴国佐的信中说,你部新集中的部队,宜合不宜分。应当在徽州坚筑营垒,戍守城垛,“以立于不败四字为主”,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只能专保郡城,不可轻易出击。但吴国佐自以为善于用兵,没有听曾国藩的劝告,轻出应敌,惨败而归。曾国藩坚决反对单兵轻进,认为这是轻敌致败之兆。他主张合兵一处,因为合兵就像握紧的拳头,势力既强,可战可守,可进可退。而如果分兵,就像五指张开,虽然灵活,但力量分散,易于受伤。为此,他主张在兵力不足时,宁可合兵坚守一处最重要的地方,放弃其他次要的地方。稳扎稳打的战略后来总结为湘军致胜的秘诀。曾国藩的谨慎并非胆小怕事。谨慎为他赢得了深思熟虑的时间和余地,也为他避免太多的失败提供了保障。他不仅用兵谨慎,为官同样谨慎,戒骄戒躁。1860年,鲍超因功由总兵升为提督,露出骄傲的情绪,曾国藩立即写信告诫说:凡做人,当如花未全开月未圆满之时。花盛则易落,月满则必缺,水满则易倾,人满则招损。贵镇统师日多,声名太盛,宜常存一不自满之心,庶几以谨厚载福。此处所谓谨厚载福,即是说以谨慎纠自满之弊,才可保福避祸。一年后,他又去信,重述了一遍,将这番道理又归纳为“小心大度”四字。其中“小心”,即指谨慎,用以防止骄傲、轻忽。甚至对得意弟子李鸿章,他也如此告诫过。【智慧解读】曾国藩用兵由败转胜,为官常保不败,为后人艳羡不已。实则根本一条,就是“慎”。民国时著名清史学家萧一山在其《清代通史》中下了这样的断语:“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可谓精当之论。“骄兵必败”,军事上许多失利往往由“骄”字而生。许多人经受得了失败的打击,却受不了胜利的冲击,多少取得了一点胜利,就忘乎所以,结果由胜转败,留下了遗憾。成功往往导致自负,从而导致失败,这几乎已成规律。所以我们无时无刻不要忘记:凡做人,当如花未全开月未圆满之时。花盛则易落,月满则必缺,水满则易倾,人满则招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