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学透曾国藩 > 俭约者不求人

俭约者不求人(1 / 1)

【曾国藩语录】闻刘觉香先生言渠作外官景况之苦,愈知我辈舍节俭,别无以自立。若冀幸得一外官,以弥缝罅漏,缺瘠则无以自存,缺肥则不堪问矣,可不惧哉!【曾国藩轶事】曾国藩的节俭,是其家风影响的结果。他的父亲曾麟书虽是个穷教书先生,生活贫寒,却刚强自立,主要是因为节俭的生活习惯。他在山村教育子弟,经常告诫曾国藩说:“俭约者不求人。”

曾国藩两个友人的父亲,也都以此告诫。曾国藩认为,他们“交相毖勉,力求所以自立者,以图无忝所生”。曾国藩的生长、交游环境,使他培养了俭以自立的志气。“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

可以称得上至理名言。曾国藩的节俭一方面表现在个人生活俭朴,这在前文已经详细叙述,而这种习惯,在为京官时得到加强,并行之终身。另外一个方面,表现在“简”,这就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花销,他极少雇人,凡事亲自动手,减少应酬,为此,他曾屡次在日记中提醒自己。结果,交游的减少并没有影响他的仕途。相反,他交友日益慎重,所交的朋友,都不是酒肉朋友,而是肝胆相照的知己。这些人后来成了他仕途上的主要帮手。其中吴廷栋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曾国藩以师礼事之,极为钦服,后来成为理学名臣。他的节俭,较曾国藩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他所任都是京官清要之职,没有实权,俸禄微薄,他又从不贪取,以至他退休后,连一间完整的房子都没有,日食不给,他也处之晏然。当时曾国藩正任两江总督,见他过于贫寒,中秋节时,带着300两银子,亲自去探望。询问他近来情况,吴廷栋说:“贫吾素也,不可干人。”

意思是贫寒惯了,不愿打扰人,实际上则是以俭自强,不希望求助他人。曾国藩知其深意,竟没有敢将银子拿出来。曾国藩的旧交,大多如此。因此培养了一代自强的风气。曾国藩为维持生计,也曾经向他人借过钱,借钱的辛酸使他尝到了人情冷暖,也坚定了他自立自强的决心。他曾告诫曾纪泽:“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向别人借钱,低声下气,看人脸色,对于像他这样一个有强烈自尊心的人来说,是非常难堪的。另外,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借人一回钱,就欠一份人情,不是简简单单还钱就能了结的。次数越多,心里的包袱越重,最后总觉难安。倘若持身节俭,偶尔一借,别人敬重,也会鼎力相助。但如果为人奢侈,以致用度不足,很少有人愿意借给,会被人轻贱。用度奢,往往是欠债难还,债上加债,既失信于人,又进一步刺激了自己的物欲,不仅极大地破坏了个人形象,也将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所以,曾国藩的节俭并不是要省几两银子,积少成多,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富翁。他不爱钱,不敛钱,不聚钱,直到去世时,家中仅有1万多两银子,比之一般士绅富户都不如。他的真正目的是使自己保持勤俭风气,更主要是为了儿女们能自尊自立,以免养尊处优,丧失努力进取的动力。他经常说:“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有余财则子女必趋于骄奢,只有保持节俭自立,才可成才:“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智慧解读】曾国藩节俭,对“自立”二字看得极重,这就使他的认识又提高了一层。“俭”字不仅可以使有限的财物发挥最大效益,还可以塑造自立自强的个人形象。勤俭自强,这是生存发展之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自强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本,也是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发展之本。可以说勤俭自强是我们民族所固有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特别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非常珍惜物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的民族又是个勤劳的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骨髓,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等这些词语已经深入人心,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用于勉励自己不断进步的诗篇。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