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胡雪岩与孙子兵法 > 14 找准有用的人

14 找准有用的人(1 / 1)

胡雪岩经商兵法凭借借人之功,胡雪岩在商界中的生意越来越大,积蓄也逐渐增多,羽翼渐丰。然而粮业运输,季节变化大,为了能够在不景气之秋,渡过难关,胡雪岩认识到不应仅局限于贩运粮米上,应在别的方向有所发展。鉴于自己在钱庄方面经验丰富,胡雪岩决定开自己的钱庄“阜康”。胡雪岩的钱庄要开办得有点样子,至少需要五万银子。《孙子兵法》在激发将士的斗志方面,强调的是给其信念,给其自信,这样才能让所用的兵士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才华。的确,有了良好的起点,就有了乘势挺起的势头。胡雪岩的发迹,是以资助王有龄开始的。他的第一个依靠,也是王有龄。没有胡雪岩的拼死相助,王有龄在官场中永无出头之日,而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不可能在商界迅速崛起。王有龄本是福州人。他父亲是一个候补道台,分发到浙江,王有龄也随父亲到了浙江。他父亲到杭州并没有得到过什么有实惠的实缺,老病侵扰,加之心情抑郁,不及一年,就客死他乡。王有龄无力送父亲归里安葬,且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亲友,也就只好客居杭州了。王有龄的父亲在世时,也曾为他捐了一个盐大使的官衔,但也从未放过实缺,自己想进一步再捐个县令、道台之类的正经官衔,又苦于没有一文钱的资本。到胡雪岩与王有龄相识的时候,王有龄实际上已经落魄到只剩下一副不肯放下的穷酸读书人的架子,每日里到茶馆穷泡的绝望境地。机缘巧合,一次在茶馆,胡雪岩与王有龄偶遇。因茶馆人多,故便力邀王有龄至家中小酌。王有龄本已饥肠辘辘,推辞一番,也就应邀前往了。交谈之中,胡雪岩得知王有龄的心事。空有一腔抱负,却无钱捐得前程。开始的时候,胡雪岩其实还很有些看不起王有龄,因为在胡雪岩看来,一个读书人要求上进,应该走正途,而王有龄想的却是走进京捐官这条路。不过,胡雪岩看人却没有限于世俗眼光,而是独具慧眼,当胡雪岩知道王有龄不甘于捐班佐杂,而还有更大的抱负时,他终于还是决定要帮他。当时,胡雪岩手上刚有笔款子可收,这笔款子是吃了“倒账”的,对钱庄而言,已经认赔出账,如果他能收到,就完全是笔意外之财。由于平素胡雪岩人缘甚好,债务方很买他的账,已经慷慨答应如期归还。将这笔款子转借给王有龄,即使王有龄不能归还,对钱庄也没有损失。因此,他很想在王有龄虎落平阳时助其一臂之力,使王有龄重拾雄心。但是,钱庄这一行最忌讳的就是私挪款项,更何况胡雪岩此时还只是钱庄里的一个伙计。一旦他自作主张将这笔款项转借给王有龄,不但会坏了他的名声,而且很有可能会砸了自己的饭碗。对于钱庄一行来说,坏了名声而被老板踢出钱庄的伙计是很难再被其他老板所用的。因此,如果他将这笔款项转借给王有龄,那实在是拿他的一辈子做赌注。对于常人,这实在是一个难以下定的决心,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知其不可赌而赌,看准时机,倾力出击,这正是胡雪岩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毅然决定借款给王有龄,资助他进京“投供”。王有龄得知后,对胡感激备至,依依不舍地上路了。胡雪岩私自做主把钱庄的款子转借给王有龄后,主动向总管店务“大伙”和盘托出,消息一下子传播开来,老板们都指责他自作主张,目无尊长,如若每个伙计都这样做,岂不是把钱庄搞垮,“大伙”甚至要胡雪岩去找王有龄讨回借款,但是胡雪岩顶住压力,向老板出示了自己办理的王有龄借款的借据,凭这笔借款代表了钱庄的信誉,不可为王有龄的这项借款而使钱庄的名声在同行中受到影响。有些平时就嫉妒胡雪岩机敏,办事能力强,深恐胡雪岩因赌博失利,无以为计,便饰词挪用这笔款子以还赌债。一时间谣言四起,胡雪岩最终被东家扫地出门,而且再无人敢用他,生计愈发困难了。胡雪岩倾力资助被众人视为落魄分子的王有龄“投供”,为此将自己在钱庄业的前途毁于一旦,这在常人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赌而赌之,正是胡雪岩高人一等的勇气和魄力。尽管胡雪岩这时已经落魄到吃“门板饭”的地步,似乎山穷水尽了,但他仍然坚信,资助王有龄是明智之举,绝非一时冲动,自己这一宝没有押错。事情的发展正好是他想像的那样。王有龄在北上进京“加捐”的途中,遇上了自己多年未曾往来的“总角之交”何桂清。何桂清少年英才,仕途得意,已经官至江苏学政。缘于他的扶持,王有龄在京都吏部顺利地“加了捐”。返回浙江后,倚仗何桂清在江南一带的影响,很快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浙江抚台黄宗汉亲笔提名命他为“海运局”的坐办。喝水不忘掘井人。王有龄也算是个有良心的人,他不忘正是胡雪岩使他从杭州一落魄市民腾达到今天的地步,决意要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恩人。王有龄终日派人找寻,几经周折,终于在杭州城的一家妓院里碰到了胡雪岩。听说了胡雪岩的经历后,王有龄决意为恩兄好好地出一口气。但是胡雪岩心中却另有打算。俗语说“和气生财”。只有好好地将商界的这些同僚们笼络在一起,以后自己在商界才会有发财的机会。随时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胡雪岩的过人之处。几日之后,钱庄的“大伙”过生日,胡雪岩准备了一个纯金的“寿”字,给“大伙”拜寿,并且将王有龄引见给“大伙”。当时就感动得“大伙”双目垂泪,拉着胡雪岩的手直拍自己的胸口保证“以后有事,必当两肋插刀”。在寿宴上,胡雪岩不断地给到会的老同事、新伙计、客户们分送着各式各样的礼物。这些老同事们都深深地感到,胡雪岩真是忠厚仁义之人,更是愈发地敬重他。自此后,胡雪岩在钱庄业的声誉大振,这为他日后开阜康钱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王有龄的荫庇下,胡雪岩不再做钱庄的“小伙计”,而是自立门户,贩运粮食。他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此他走上了从商的坦途,事业日渐发达。凭借借人之功,胡雪岩在商界中的生意越来越大,积蓄也逐渐增多,羽翼渐丰。然而粮业运输,季节变化大,为了能够在不景气之秋,渡过难关,胡雪岩认识到不应仅局限于贩运粮米上,应在别的方向有所发展。鉴于自己在钱庄方面经验丰富,胡雪岩决定开自己的钱庄“阜康”。胡雪岩的钱庄要开办得有点样子,至少需要五万银子。然而,此时的胡雪岩真正是身无分文。虽然王有龄已回浙江任海运局坐办,但除了让胡雪岩有了一点极其微弱的官场势力之外,银钱方面没有办法帮他多少,事实上此时胡雪岩还要设法为王有龄筹措海运局漕米解运等公事运作所需的经费。但胡雪岩仍然要把自己的钱庄开起来。在他看来,眼前只要弄几千银子,先把场面撑起来,钱庄的本钱,不成问题。胡雪岩坚信,只要到火候,钱财必然滚滚而来。一条渠道是借用信和钱庄垫支给浙江海运局支付漕米的二十万银子。王有龄一上任,就遇到了解运漕米的麻烦,要顺利完成这一桩公事,需要二十万银子。胡雪岩与王有龄商议,建议让信和先垫支这二十万,由自己去和信和相商。向海运局贷款,这在信和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一来王有龄回到杭州,为胡雪岩洗刷了名声,信和“大伙”张胖子正巴结着胡雪岩,二来信和也正希望与海运局接上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浙江海运局主管浙江漕米转运,是粮账公款使用的大户。乾隆年间,朝廷开始着手改漕运为海运。江浙漕粮改为海运,也就是将苏、松、太地区征收的漕粮交由海运局运往上海,然后由海道运往天津。由此,海运局也就接替了原来由各省粮道料理的漕运事宜。浙江每年要向京城供漕粮和专门用于二品以上官员俸禄和宫廷使用的白粳、白糯近百万石,全由海运局承运。对于信和钱庄来说,能为海运局代理公款往来,自然必有大赚。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海运局是官方机构,能够代理海运局公款汇划,在上海的同行中必然会被刮目相看。声誉信用就是票号钱庄的资本,某一笔生意能不能赚钱倒在其次了。有这两条,向信和商议借款,自是一谈就成。本来海运局借支这二十万只是短期应急,但胡雪岩要办成长期,他预备移花接木,借信和的本钱,开自己的钱庄。胡雪岩利用官场助钱庄的第二个渠道,则是一个更加长远的渠道,那就是借助王有龄在浙江官场逐渐加强的势力,代理公库。胡雪岩料定王有龄不久一定会外放州县。各级政府机构之间自然有钱税征收、灾害赈济等各种名目的公款往来,公款往来自然要有代理,胡雪岩未雨绸缪,要先一步将钱庄办起来,到时候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代理王有龄所任州县的公库。按照惯例,道库、县库公款往来不必计付利息,而款入钱庄,只要不误解送期限,自然也就可由钱庄自由支配。州县公款往来自然决不会是小数,大笔的款项,汇划到账的时限之内周转那么一次两次,就可以赚来大笔的利润。这等于白借公家的银子开自己的钱庄。他把自己的钱庄先开起来,现在虽然大体只是一个空架子,但一旦王有龄外放州县,州县公库一定由自己的钱庄来代理,那时解省公款源源而来,空的也就变成了实的。就这样,胡雪岩先借王有龄的关系,从海运局公款中挪借了五千银子,在与王有龄商量开钱庄事宜的第二天,就着手延揽人才,租买铺面,把自己的钱庄轰轰烈烈地开起来了。开张那天,一批名闻苏杭,富甲江南的钱庄业巨头都前来贺喜。他们出手“堆花”的存款都有好几万,而那些散放在柜台上的贺钱,更是难以计数。其余贺喜的同行也络绎不绝。钱庄门前车水马龙,直逗得行人驻足观望。为什么杭州城一个小小的钱庄“小伙计”开钱庄会有这么大的风光呢?这都是全靠胡雪岩机灵地在王有龄身上和钱庄“大伙”身上的投资所取得的成果。同行中都认为他是厚道,有信用之人。而且大家都知道,胡雪岩在官场有朋友,今后难免会托他办事。由于胡雪岩在困难之中帮助了王有龄,王因此终生感激胡雪岩,王、胡的交情天下皆知。王有龄由于其自身确有才干,因此得以从一个穷书生,升至海运局主管,然后升为知府,后来升为浙江巡抚,为朝廷的二品大员,坐镇一方。随着王有龄的升迁,胡雪岩的事业也如日中天,从钱庄到丝绸业、到当铺,虽然他本是安徽人,却在浙江扎下了根,因为大家都知道,他背后站着巡抚大老爷。应该说,胡雪岩能开创这样一片大事业,王有龄是首当其功的。胡雪岩倾其所有,把毕生的赌注都押在王有龄身上,这体现了胡雪岩“识人”的眼光,更体现了他敢于豪赌的魄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