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听完了方源的话,无奈的笑了笑。
方源在他面前搬出晋悼公的故事,一来是替易霖与成玉解围,二来也是给了他一个台阶。
有了晋悼公的例子珠玉在前,如果他再逆势而为,岂不是成了瓦石难当的昏君?
魏绛上书陈述自己处罚扬干的过错,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忠贞与贤能,也成全了晋悼公礼贤下士、知错能改的声名。
如今方源进谏,也是同样的道理。
方源见状问道:“大王现在还要处罚易先生与成将军吗?”
他摇头道:“方先生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寡人如何能不听从您的劝告呢。就依您所言,寡人不会再追究他们的过错了。”
楚王将易霖与成玉重新请回座位,自己则走上了主座。
而随着楚王落座,很快宴会厅中便迎来了一群怀抱着各式各样小型乐器的乐工。
他们当中,有的口含竽管,有的手捧木瑟,还有的则抬着兽皮鼓。
而在这群乐工之中最为显眼的,当属一位须发皆白怀抱古琴的老者。
老者在大厅正中停步,很快,军士便抬着一块平整灰白的石英石放在他的面前。
老者就将怀中古琴摆放在石英岩上,席地而坐。
他闭眼合目,手掌微抬,只见指尖一拨,大厅之内响起古韵古声,耳边似有高山流水,若闻鸟语花香。
琴声已现,瑟音渐响。
在众人的注视下,一位身着绛紫长裙、脸蒙薄纱的女子舞动着长袖翩翩起舞。
在琴瑟和弦中,舞女朱唇微启,轻灵之声融入其中。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精美的瑶席玉瑱压四方,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
陈竽瑟兮浩倡。
(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楚地的方言与秦音不同,方源虽然可以猜出歌女唱的大概率是《楚辞》中的曲目。
但却无法分辨出到底是哪一首。
因此,他只能求助于身边人。
谁知他一扭头,竟然发现易霖不知何时坐到了他的身边。
易霖见方源看他,竟然像是会读心术一般率先开口道。
“楚地方言晦涩难懂,方先生听不懂也属正常。这是《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平时百姓们祭祀他的时候,经常会唱这一首。”
方源闻言笑着道谢:“感谢易先生指点迷津。”
易霖不甚在意的摆了摆手:“小事而已。我听说方先生此番出秦,是打算四处求道?”
方源点头道:“难道易先生有什么可以传授我的道理吗?”
易霖很随意的从方源面前的果盘里揪出一个柑橘,一边慢条斯理的剥着橘子皮,一边回答道。
“从前有个神射手叫做甘蝇。只要他拉满弓,走兽便趴下,飞鸟就会落地。
他有个弟子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巧超过了他的老师。
又有一个叫纪昌的人,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习不眨眼的本领,然后才可以谈射箭的事。
纪昌回家后,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对着上下不停移动的踏板。
两年以后,即使锥尖碰着眼眶,也不眨一眨眼。
他把这个本领告诉了飞卫。
飞卫说:不行,还必须学会看东西,然后才可以学射箭,看小东西能像看大东西一样,看细微的东西能像看显著的东西一样,然后再来告诉我。
于是纪昌用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口,面朝南望这只虱子。
十来天后,他所看到的虱子逐渐变大。
到三年之后,大得像车轮一样。
再看别的东西,就都成了丘陵和高山。
于是他用燕国的牛角装饰的弓、楚国的蓬草做的箭去射那只虱子,正好穿透了虱子的心脏,而挂虱子的长毛却没有断。
他又把这个本领报告了飞卫。
飞卫说:你已经得到本领了。”
方源闻言正色拜道:“您是打算告诉我,求道其实不必远去他乡,而是需要从小处做起,悉心观察吗?”
易霖没有理会方源的问话,而是掰开一瓣橘子放到嘴里,咀嚼下咽后说道。
“当初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儒学,一个爱好兵法。
爱好儒学的用仁义学术去劝齐侯,齐侯接纳了他,用他做各位公子的老师。
爱好兵法的到了楚国,用作战方法去劝楚王,楚王很高兴,用他做军正的官。俸禄使全家富裕起来,爵位使亲人荣耀起来。
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所学的东西也相同,却被贫困所窘迫。
他们羡慕施家的富有,便去施家请教谋求功名利禄的方法。
施家的两个儿子把实际情况告诉了孟家父子。
于是孟氏的一个儿子到了秦国,用仁义学说劝秦王。
秦王说:如今各国诸侯用武力竞争,当务之急是预备兵马粮草。如果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一定会是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
于是对他施以宫刑并驱逐了他。
另一个儿子到了卫国,用作战方法去劝卫侯。
卫侯说:我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中间生存。对大国要顺服,对小国要安抚,这才是谋求安定的方法。如果依靠兵权,灭亡也就很快了。如果让你保全身体回去,到了别的国家,那么我国的祸患就不轻了。
于是砍断他的脚,送回到了鲁国。回家以后,孟氏的父子捶胸顿足责骂施氏。
施氏说:‘凡是适合时宜的人便昌盛,违背时宜的人便灭亡。你们的道理与我们相同,而结果却与我们不同,是违背时宜的缘故,不是行为的错误。
而且天下的道理没有长久是对的,事情没有长久是错的。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抛弃。
今天所抛弃的方法,以后有可能使用。这种用与不用,没有一定的是非。抓住机会,适应时宜,处理事情不用固定的方法,这要依靠智慧。
如果智慧不够,即使博学像孔丘,计谋如吕尚,到什么地方而不穷困呢?’
孟氏父子一下子明白了,不再怨恨,说:我明白了,你不要再说了。”
方源听了这个故事哭笑不得,虽然他心里明白易霖只是借这个故事劝说他。
但故事里用儒学劝说秦王的人居然被处以宫刑,这还是免不了让方源感到下身一凉。
方源回道:“因地制宜、随时而变,您的道理,我记下了。”
易霖见状又开口道:“晋国苦于盗贼为患。有个叫郄雍的人,能够审视盗贼的相貌,只要观察他们的眉目神情,就能判别实情。
晋侯派他去识别盗贼,千百个当中没一个遗漏的。
晋侯大为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盗贼就被捉光了,还要那么多捕盗的人干什么呢?
文子说:您依靠窥伺观察来捉拿盗贼,看来盗贼是捉不完了,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
过了不久,盗贼们聚在一起,商量着说:我们之所以走投无路,都是因为郄雍啊!
于是盗贼们合伙杀死了郄雍。
晋侯听说以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赵文子,并对他说:果真像你说的那样,郄雍死了!寡人往后还怎么捉拿盗贼呢?
文子说:周代谚语说,眼力能察见深渊里游鱼的人不吉祥,智慧能预料藏匿之事的人有灾殃。国君您想要消灭盗贼,不如任用举荐的贤才。在上,政教昌明。在下,教化风行,民众有了羞耻之心,还会做什么盗贼吗?
于是晋侯任用随会来主持政务,盗贼们便纷纷逃到秦国去了。”
方源回道:“驱云散雾,鞭辟入里,您的教诲我一定铭记在心。”
易霖又道:“当初列子穷困,面带饥色。
有门客对郑国国相子阳说:列御寇是有道德的人才,在您的国家中却受穷挨饿,您难不成不爱惜人才吗?
子阳听了,当即派遣官员去给列子送粮食。
列子出门会见了使者,拜了又拜,谢绝了赠予的粮食。
使者见他不接受,便走了。
列子进屋,他的妻子怨恨地望着他,捶着胸口说:我听说做有道之士的妻子儿女,都能过上安逸快乐的日子,现在我们穷得面黄肌瘦,国相派人探望,还送给先生粮食。先生不接受,难不成是我们命里注定要挨饿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国相并非自己了解我,而是听信了别人的话来赠送粮食给我,等到他要加罪于我,又会凭着别人的话语,这就是我不接受粮食的缘由啊。
后来,郑国民众果然发动叛乱杀死了子阳。”
方源听完了这个故事,奇怪的盯着易霖看了半天。
易霖的前三个故事都是与他当下处境息息相关,指点他求道方法的故事。
怎么到了第四个故事,就变得毫不相关了?
方源正想发问,可易霖却把手里剩下的橘子往嘴里一塞,随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方源扭头看向身边的陶然,问道:“易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陶然笑着回道:“易先生向来洒脱,不是很喜欢与人交际。但他既然同您搭话,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易先生看样子并不讨厌您,他应该是不会说些害您的话的。有的东西您暂时不懂的话,不如先放在心里。”
方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还未等他回神,便闻到一阵犹如兰花般的幽香萦绕鼻端。
他顺着香气转头,原来方才在厅中起舞咏唱《东皇太一》的舞女不知何时竟举着酒杯来到了他的身边。
她谦卑的跪坐在方源的身畔,正在为方源的酒樽中添酒。
舞女似乎察觉到了方源的视线,但却没有回避,只是害羞低着头继续做着自己的工作。
方源赶忙伸手遮在酒樽前,和声劝阻道:“这些我自己来就行了。”
舞女闻言动作一止,她抬起脑袋,薄纱下的面容虽然看不真切,但精致的面容依然隐约可见。
她用幽怨的眼神望着方源:“先生是对我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方源连忙摆手:“当然不是,您不要误会。只是您刚刚表演完,一定很累了吧?这些小事就不必麻烦您了,还是让我自己动手吧。”
舞女不理会方源的拒绝,而是稍稍用力将方源挡在酒樽前的手挪开,身体也若有如无的靠向方源这一侧。
随后,她一边添酒一边坚持道:“您是能成就大事业的君子,又怎么能干这些粗浅的活计呢?我出身低贱,做惯了粗野的活计,仅仅表演是累不垮我的,先生您就不要为我担心了。”
方源本以为他提出拒绝舞女便会离开,谁知她的态度居然如此坚决。
方源穿越至今,大场面见过不少,但这种局面还是第一次面对。
在魏王、赵王面前都没有出现分毫动摇的方先生,居然在此时第一次慌乱动摇了。
他打算向陶然求助,但却凑巧望见了他似笑非笑的眼神。
觉出不对劲的方源又用余光观察楚王,这才发现,楚王看似在欣赏歌舞,其实却也是在偷偷摸摸的观察着他的举止。
方源这时回想起了方才易霖话语中的深意。
原来是在这等着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