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
“倭国区区30万军队。”
“虽然并不少。”
“但也远远没到能够挑战大明的程度。”
“只不过……”
“如今北元未灭。”
“还在北方与辽东地区虎视眈眈。”
“恐怕这次与倭国开战,北元必定也会掺一脚。”
而这一点。
当然也是朱元璋几人担心的。
但是。
只听李淳风继续说道:
“所以。”
“我们也必须找一个帮手。”
“况且。”
“如今高丽也并未与我们大明建立宗藩关系。”
“要是我们现在就多消耗一大部分人力物力,来无条件的帮高丽,那也完全说不过去。”
“所以。”
“我们必须要高丽国也承担自己的防御任务。”
听到这里。
朱元璋等人都觉得有几分道理。
但是。
李淳风知道光光靠高丽自己,那还真当不出倭国。
所以。
也不是完全不管高丽。
“大哥。”
“不如我们就迁都大都。”
“亲自镇守北境要地。”
“并且。”
“要求高丽国立刻整顿武备,并与我们联合出击辽东,扫荡辽东地区的北元势力。”
“这样一来,在平定辽东地区的同时。”
“还可以考验高丽国对我们的服从度。”
“也可以通过这次实战,锻炼一下高丽国的军队。”
“让他们不至于在倭寇登陆的时候,不堪一击的全面溃败。”
“甚至。”
“如果高丽的军队争气的话,能够在陆上抵挡住倭寇的话。”
“只需要我们支援他们物资,而不需要我们亲自下场的话。”
“那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果然。
听到李淳风的话。
朱元璋默默点了点头。
一旁的汤和、徐达,也觉得李淳风的提议十分不错。
“不过。”
“四弟。”
“这迁都大都的事,还不能急吧?”
其实。
朱元璋并不是不想天子守国门。
相反的。
在大明开国不久后,那就有了迁都大都的念头。
但之所以到了朱棣那时候才正式完成迁都。
还是因为那两个字。
没钱!
况且。
现在还就要打仗了。
就要厉兵秣马了。
怎么可能还拿得出多余的钱来。
但只听李淳风说道。
“都城?”
“大哥,你觉得什么是都城?”
“你不会以为,在大明百姓的心中。”
“那金碧辉煌的宫殿,和高耸威严的城墙,那才是都城吧?”
“你不会以为兄弟们随你起兵,跟着你南征北战。”
“那是因为你出身高贵,或者实力雄厚吧?”
听到李淳风的话。
朱元璋这才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是啊。
他之前。
明明最不看重这种出身、牌面、繁文缛节之类的东西。
一直都是追求节俭和实干的人啊!
怎么现在当上皇帝了。
反而开始有些舍本逐末了呢?
反而因为没钱在大都再修宫殿,那就不迁都了呢?
这时。
看到朱元璋若有醒悟的样子。
李淳风才继续说道:
“大哥!”
“你放心吧。”
“只要你下令迁都,亲自镇守北境国门。”
“那就算你不在大都大兴土木。”
“不在大都耗费一砖一瓦。”
“就算你只穿着一身破烂的布衣。”
“就算整个大都也只有一间茅草屋。”
“那只要有你在,大明的百姓就会知道,那里,就是我们大明的都城!”
“况且。”
“之前燕王殿下已经坐镇大都。”
“以四王子的能力,那大都作为国都的基本功能设施,肯定也已经完全恢复了。”
果然。
听到李淳风的话。
一旁的汤和、徐达。
也纷纷劝说道:
“是啊!”
“大哥!”
“你就别担心了。”
“就算你现在又变回一个普普通通的布衣百姓。”
“甚至是在这次战争中兵败了。”
“那在大明百姓心中,你还是那一个皇帝。”
“只要你在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大明的国都!”
这下。
朱元璋也这才意识到。
或许是他当上了皇帝。
或许是他年纪大了。
还真的想得越来越多,顾虑越来越多了。
对于那迁都的顾虑,还真是变得有些舍本逐末了。
并且。
李淳风那一句天子守国门。
也再次激荡起了朱元璋心中那沉寂了许久的豪情。
“好!”
“四弟!”
“老二!老三!”
“那咱就听你们的,迁都大都,让之后的世代君王,那都亲自镇守北方国门!”
“更要让那想趁机南下撒野的元胡,有来无回!”
不过。
为了以防那万一中的万一。
李淳风还是说道:
“对了。”
“大哥。”
“为以防万一。”
“也请马上派朝中的其他将领,去各地带领那些卫所新军,开始对各地的贼匪进行剿灭。”
“一方面,接下来要实行的土地改革。”
“需要一个没有贼匪和恶霸干扰大明基层州县的环境。”
“另一方面。”
“通过实战,也稍微锻炼锻炼这些新兵蛋子。”
“要是在正面战场上,真有一个万一。”
“要死京城三大营和九边重镇的老兵真出了什么意外。”
“需要他们上的时候,可真不能毫无准备。”
果然。
对于打仗的事。
对于事关大明国运的事。
朱元璋等人也觉得。
当然也还是越稳妥,越滴水不漏越好。
所以。
三人一致同意的李淳风的这一个提议。
就是。
在一切紧要的事情都讨论结束后。
对于迁都后,新首都的名字。
朱元璋却还是有一点稍稍不满意。
“四弟。”
“这迁都的事情,是可以不大兴土木,不浪费一砖一瓦。”
“但是。”
“既然要迁都。”
“这作为前朝首都的元大都。”
“怎么说都有些晦气。”
“不管怎样,那还是要改一改名字,不能继续叫大都了吧?”
而这个。
关于新首都的名字的问题。
李淳风当然手到擒来。
根本连想都没有想。
直接说道:
“既然我们这次迁都的目的是平定北方。”
“那新都,就就叫北平吧。”
北平?
果然。
汤和、徐达听到这一个新名字。
当然也觉得妙啊!
十分满意的朱元璋,更是一拍他自己的大腿。
“北平,好!”
“那咱大明的新都,就叫北平了!”
就这样。
备战和迁都北平的事情一传开。
文武百官们。
大部分人,当然还是有些担忧。
“迁都北平?”
“天子守国门?”
“这想法虽然好。”
“但是。”
“比起南方,北方才平定不久,那北方的根基还不这么牢固啊!”
听到大臣武将们的担忧。
刘伯温的儿子刘琏。
当然第一时间返回家中。
将这事情,告诉了他常年告病在家的父亲刘伯温。
可哪知道。
刘伯温得知这个消息后。
非但没有担忧。
反而像突然迎来了第二春一样。
长期因为摸鱼而有些躺平的眼神。
一下子就活过来了!
更是骂那些文官武将的担忧多余!
“就是因为北方的根基尚未牢固。”
“所以。”
“在这种面临外敌入侵的时候,直接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
“让北方的百姓们都大明的皇帝和军队挡在他们前面。”
“那北方的百姓,这才会知道这个新朝,他们的这个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爱护他们啊!”
并且。
“将大都的名字改成了北平?”
“这个名字,妙呀。”
“琏儿。”
“这个北平的名字,那也是李相国取的吧?”
果然。
刘琏点了点头。
不过。
刘琏还是有些不太明白。
向刘伯温问道:
“父亲。”
“为何之前没有战事的时候,您整天唉声叹气的,不愿管事。”
“但现在,大明有战事了,你反而却又来精神了呢?”
但其实。
之前加入朱元璋麾下的时候。
在面对作为穿越者的李淳风的时候。
刘伯温就已经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了。
知道以李淳风一人的才能,再加上同样不简单的朱元璋。
那就已经足够平定天下。
根本就没有他发挥才能的空间。
但现在。
一切都不同了!
“琏儿啊!”
“你知不知道。”
“那李相国,好端端的,为什么要主动给倭国卖火器,又派出锦衣卫在倭国搞事?”
对此。
刘琏还能理解。
“父亲,李相国是想彻底吞并倭国吧?”
但只见刘伯温又问道:
“那琏儿,你又知道不知道,为何皇上也要承认那元朝是中华正统。”
“而不是否认了作为外族的元蒙,直接选择从作为上一个汉人王朝的宋朝来继承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