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熊国的战后处理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根据民族和文化的不同将熊国肢解成十七个政治实体。
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一线为分界线,此线以东为帝国总督辖区,以西则由日曼国和奥匈邦联分别划分总督辖区。
由于帝国和日曼国对靠近北极圈部分领土都有兴趣,但无法谈妥,所以最终划归北欧帝国管辖,但三国协约阵营中各国均有军事通行权和驻港权。
北欧帝国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与熊国正面对决,但其为三国协约提供了军事通行权,使得联军在彼得格勒战役中得以两面夹击熊军。
而且这一线也牵制了大量熊军兵力,为正面战场上的攻击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由北欧帝国来管辖也算是回报他们的支持了。
条约的第一款就把熊国的命运敲定了,被肢解后的熊国将再无翻身的可能。
邓尼金听到这一条之后,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也许是早就预料到了,也许是彻底认命了。
第二条,熊国的高层必须接受三国协约联合法庭的审判,他们要为自己的战争罪行负责。
邓尼金默默点头,成王败寇,他也没什么可说的,他早就想到前线去,被敌人一枪打死一了百了得了。
他当然更希望一死了之,不想在公审法庭的现场上名誉扫地,遭受侮辱。
但这由不得他,帝国,日曼国和奥匈邦联的会派遣联合法官团来负责这次审判,绝对会把他们安排的明明白白。
第三,占熊国人口大多数的熊族人将被强制迁移到阿尔汉格斯克州和科米州,以这两个州为全部领土建立熊族人的新国家,仍称熊国。
新国家的领导由熊族人选举,但要报三国协约批准,并且要由帝国驻军看管。
第四,战争赔款。
平均下来,被迁移到这个两个州的人都背上了一生都还不清的债务,这笔天价的战争赔款估计要到一百年后才能还清。
虽说名义上给熊国留下了两个州的地盘,但实际上与傀儡国无异,而且巨额的战争赔款让这些人将沦为奴隶。
奥匈邦联领导者霍尔蒂·米克洛什担心这样苛刻的条款会迫使熊族人发起大规模地反抗,届时会引发无休无止的治安战。
陈铭摆了摆手,对霍尔蒂说道:"不用担心,帝国的核武器就是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切反抗帝国都能够镇压。"
这话不只是说给邓尼金听的,也是说给帝国的这些盟友听的。
战争很快就要就要结束了,帝国凭借自己打败了天竺国和撒克逊国,并且即将打赢米国。
对北阿非利加,萨拉森联盟和熊国的战争帝国也出人出力,丝毫没有懈怠。
论战争贡献,帝国当之无愧是全阵营的第一位。
如果这几位盟友想要在战后和帝国盘盘道,那就要掂量一下,他们加起来是不是现在联统整个亚细亚的帝国的对手。
帝国能轻松战胜敌人,自然也能击败想要从帝国手中抢利益的不安分的盟友。
霍尔蒂听完陈铭的一番话后冷汗直冒,只好尴尬地笑了笑。
实际上,压榨熊族人不是帝国的目的,这样对待他们主要是为了抹平他们的锐气,否则帝国若想以和平方式同化他们,就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
与其费力不讨好,不如用武力手段简单粗暴地处理,等他们的下一代人占据主要地位后,他们好斗的本性较这一代人就会大幅减弱。
届时帝国想要同化他们,就会轻松得多。
日曼国元首阿伊洛斯·希德拉一直对帝国人都很欣赏,但战争即将结束的现在,他不由得也对帝国产生了忌惮。
帝国表现出的极强的发展能力和国力以及强硬的外交态度难免会对他们这些帝国的盟友造成威胁。
"陈将军,帝国的实力我们自然不会怀疑,我有些担心这么做,是否有些过于浪费人力物力了。"阿伊洛斯·希德拉用比较委婉的语气提醒道。
他也觉得帝国这种压榨太离谱了,不是长久之计。
"希德拉元首多虑了,从熊族人身上得到的利益要比帝国维持秩序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多得多。"陈铭淡淡地说道。
见陈铭也不给他面子,希德拉也只好尴尬地笑笑,毕竟他没有那个资本威胁帝国。
"不过希德拉元首不必担心,日曼国对帝国提供的一切帮助,帝国都会铭记在心。
战后的欧罗巴也需要一位秩序规划者,帝国无意过多插手欧罗巴事务,希望希德拉元首能够妥善处理欧罗巴事务。"陈铭补充道。
听到这话,希德拉松了口气。
陈铭这么说也就意味着帝都方面不会参与对欧罗巴战后秩序的规划,日曼国将成为欧罗巴的秩序规划者和维持者。
他将成为欧罗巴的霸主。
"霍尔蒂统领不必担心,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高加索地区这些阿伊洛斯·希德拉统领不太方便管理的地区也需要一位秩序规划者。
帝国不会插手这些地方的事务,相信这些地区的小国也会需要也很乐意接受奥匈邦联的保护。"
霍尔蒂欣喜若狂,在他的规划里,这场战争结束后,奥匈邦联能够获得的利益大概就是巴尔干地区。
但帝国还慷慨地让出了安纳托利亚和高加索地区,这样一来,奥匈邦联就可以获得重要的水路控制权,未来受益无穷。
帝国现在也不想和盟友翻脸,虽然秦牧坚持要统一全世界,但是和盟友的全面开战就必然会招致一场死伤百万的战争。
毕竟这两位加起来也掌握着大半个欧罗巴的力量,帝国可以打败他们,但自己必然要脱层皮。
相比于使用武力,秦牧更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和平方式,以联邦的形式进行联统,再逐渐完成合并。
邓尼金十分干脆地在条约上签字了,随后被卫兵押了下去,他全程一言不发。
等待他的将是一场必然死刑的审判。
亚欧非三大陆上的战争结束了,现在唯一一个还在抵抗是大洋彼岸的米国。
他们仍然期望着能够将登陆的帝国军赶出去,然后凭借其孤悬海外的优势与三国协约议和。
但他们太低估帝国军的实力了,在钢带区的重镇风城,一场决定米国命运的战役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