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牧奴制度赵三公子远远望去,那些骑在马背上的楼烦骑士一个个趾高气扬,时不时还对着那些正在干苦力活儿的步卒挥着马鞭。挨打的步卒们也不反抗,只是默默加快手上的动作。再细细看去,那些干苦力的步卒们看上去凄惨无比。楼烦的大军毕竟是从草原上各个角落汇聚而来,那些骑着马的骑兵还好,这些在雪地里一路艰难跋涉过来的步兵可属实是太惨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赶到白祁山,这些步兵一路上定然没少遭罪。在寒冷的雪原冬天里,这些步卒甚至衣不蔽体——即便是作为对手也足以让赵三心怀不忍。赵景裕仔细看去,很多步卒身上分明还戴着镣铐。这样的军队能有战斗力吗?赵三很是怀疑。赵景裕将询问的目光投向号称最熟悉楼烦事务的赵景戎,结果自己这位大哥也茫然地摇了摇头:“往常来袭扰边境的多是楼烦骑兵,这样的步卒为兄也是第一次见到。”
其余的赵国将军们也是纷纷摇头:“按理来说,楼烦人不缺马匹,完全足够将这几万步卒也全都武装成骑兵才对。”
四王叔春平君赵平禹也不曾对赵三公子提到过这样的情况,难道是墨苏弃的什么奸计?赵景裕有些怀疑地皱起了眉毛。青铜王车一旁,有人清脆地咳嗽了一声,众将扭头看去,正是被赵王钦点派来赵三公子身边的小透明贡睿。这厮实在是沉默寡言——自从上次在赵景裕面前提出上中下三策之后,又重新变回了哑巴。要不是这一声咳嗽,只怕众人早就忘了这小透明贡睿的存在。贡睿对着赵景裕拱手道:“公子,关于对面楼烦步卒的情况,在下或许知道一二。”
整个白祁山两万赵国边军,眼下对赵景裕都是以‘将军’二字相称;唯有眼前这个贡睿并不受赵三的管辖,可以自顾自地称呼后者为公子。赵景裕挑挑眉毛:“先生请讲。”
贡睿慢条斯理地道:“眼前这些楼烦步卒,很有可能是楼烦人独有的奴隶兵。据在下所知,楼烦部族中有很多奴隶,这些奴隶大多都是林胡人。”
“楼烦人和林胡人是世仇,为了争夺制霸草原的霸主地位,两个民族彼此间征战不断,早已经有了血海深仇。无论是楼烦人还是林胡人,都有蓄养奴隶的传统——这些奴隶是主人家里用于做苦力的宝贵牲畜,极少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战场上的消耗品。”
“只不过,这种奴隶兵战斗意志低下,又因为长久的饥寒交迫所以体质很差,总体来说战斗力极差——相比于楼烦骑兵的骁勇战力,这些宝贵奴隶更有性价比的用法还是用在做苦力上。”
听着贡睿的娓娓叙述,在场的赵国将军们纷纷颌首表示受教。赵景戎追问道:“请问先生:赵戎在云中镇守多年,没少和楼烦人打交道——既然有奴隶兵的存在,为何赵戎从未见过?”
贡睿微微一笑:“两点原因——第一点是如我方才所说,这些奴隶与其作为战场上一触即溃的消耗品,还不如去为楼烦部族做一些放牧之类的苦累活儿。第二,这些奴隶对楼烦部族并不忠诚,更没有归属感,有逃跑的倾向。”
顿了顿,贡睿又道:“因为这些奴隶想要逃跑,因此楼烦人不会为他们配备战马。如长公子平日所见的小股楼烦精锐袭扰边境,楼烦人唯有做到来去如风才有避开赵军围剿逃回草原的可能性——自然是不会带上这些奴隶。”
赵景戎心悦诚服,冲着贡睿拱手道:“先生博学多识,赵戎受教了。”
青铜王车上的赵景裕听着贡睿的叙述,对此人再次高看一眼。能对这些楼烦事务如此了解,此人要么极为聪颖,要么便十分博识——总之这小透明是个人才,绝不仅仅是赵王派来监督自己的宫学老师。赵王将贡睿派来自己身边,应该也是存了特殊的用意——让这厮来作自己的军师。想想也是,虽然赵景裕在定阳打了举世震惊的一仗,但定阳大胜毕竟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例。须知一场战役里,各种巧合都能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安知赵三公子这场大胜里有多少侥幸的水分?派来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来作自己的军师,就仿佛是两万赵国边军中的一根定海神针。有了这样靠谱的人跟在向来不太靠谱的赵三公子身边,远在邯郸的赵王赵平昇方能松一口气。赵景裕正在心中腹诽赵王,便听贡睿接着说道:“派出这样的奴隶兵出战,说明墨苏弃带领下的各个楼烦部族对此战并不看好。”
“细细想来,楼烦部族们应该是反对打这一仗的,只是碍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出兵,这才将这些部族里平日里视作宝贵牲畜的奴隶派来充当人数。若楼烦人真的战意高亢,派来的都会是骑射两绝的精锐骑兵,根本不会有这些战力低下、平白消耗军粮的奴隶兵出现。”
“总而言之,楼烦人内部并不和谐,大部分楼烦人也不愿意打这么一仗——此战很有可能是诸部族受了那墨苏弃的胁迫,这才被迫出兵相助。”
贡睿微微一笑,冲着青铜王车一拱手:“三公子的一纸北方盟约,已经从根本上瓦解了楼烦人的战意——公子智计深远,在下佩服。”
……赵景裕听得入神,这样从表面看本质的人才,赵景裕以往只在罗某人的《三国演义》里读到过,眼下现实中真的出现了此等算计神人,令向来看不起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自高自大的赵三公子大为叹服。片刻斟酌之后,赵景裕心下已经有了定计,笑道:“贡睿先生之眼光着实令人敬服,此战本公子心中已然有了谋划。”
赵戎等一众赵国将军一齐将目光投向赵景裕,拱手道:“愿闻将军将令。”
赵景裕大手一挥,胜券在握道:“此战之要,不在于斩杀敌寇,而在于攻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