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要考策论,这对宋勉来说是最有难度的。
第三场考试开考,试卷发下来后宋勉将试卷一一检查过,确认没有错漏后便开始磨墨。
府试的策论难度比较小,通常是提出一个现实问题让考生由此问题写一篇论述,算是比较初级的,真正难的策论是会试和殿试的基本都是问的国策方针,府试不会考的那么难大多涉及到的是一些社会民生方面的问题。
策论一共有三道,第一道是“问:《论语》言性相近,《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孟子》又谓:‘性也,有命焉。命者,有性焉。’所指各异,何以区之?”
性相近意见为天性相差不大;天命之谓性意为上天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
至于“性也,有命焉。命者,有性焉”它的全文是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大概意思便是就算一个人某种本性特别突出,或者失去了某种本性,但是对一个君子而言都不为之称道。天定的命,每个人与生俱来,但是能否做到,也要取决于个人的性。
前两个说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取决于天,最后一个说即使是与生俱来的天命是否能做到也要取决于人的本性。
所以这道题要考的是天命与本性的辩证关系,天命决定本性,本性影响天命。
宋勉对:“命定于性,性否之映命。顺天命而行则吉,逆天命而为则凶;君子知天命,知命而不争。孔圣曾言,‘君子有一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道可主万事万物,天命可定人之顺逆吉凶,是故君子应知天命。祸福由天主之,善恶则由人主之;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向圣贤由己,不与天命相干涉……”
好不容易写完后宋勉才停下笔揉了揉有些酸痛的手腕,策论一般应该在三百字左右,他刚才有了思路一通写字数有些超过了,于是便润色删减了些。
策论不仅重视文章的思想还重视文字的用词,所以一般都是在草稿上书写修改好后再誊抄到试卷上。
晚上,宋勉把三道策论都已经做完了,只待明日修改润色一番就可誊抄到试卷上了,明日有一整日的时间,就是遣词造句需要花费功夫但也是足够的。
宋勉摇铃准备吃晚饭,吃过晚饭后还站起身来在考室里转了转,考室狭小方寸之地,晚上宋勉睡觉连平躺都做不到,不过能堪堪容纳两个人罢了。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不少考生都已经点上了蜡烛继续答题,宋勉虽然也有但是他还是打算先好好休息。
第二天,天蒙蒙亮宋勉便被冻醒了,考场发的棉被不薄但是经年累月的使用里面的棉花都已经结块,保暖效果下降,天快亮时正是一天最冷的时候,宋勉打着喷嚏醒来,揉了揉鼻子,暗觉不妙,怕是冻着了。
果然一上午宋勉都在打喷嚏到了下午还有些咳嗽,一整天头都是昏昏的。
宋勉强撑着把策论誊抄到试卷上,头虽然昏昏沉沉但思路还算清晰,修改了几处不妥帖的地方又精简了文章的用词,眼看便要抄完结果一个喷嚏打出来,试卷上留下了墨迹。
试卷没有多余的宋勉只能硬着头皮交上那张有墨迹的试卷。
宋勉走出考场时已经没多少人了,穆峰正焦急的等待着,看到宋勉赶忙跑了过来扶住他,将他扶回了客栈,宋勉这场是他们之中最后一个出来的。
刚到客栈宋勉便一头扎在床上连饭都没吃便沉沉睡去。
同屋的毕康辉想照顾宋勉却被穆峰要求跟他换屋子,宋勉可能是得风寒了,风寒传染。
安顿好宋勉嘱咐过毕康辉后穆峰来不及休息片刻马上又跑了出去帮宋勉找大夫。
科举期间生病的学子多,医馆人满为患大夫不好排,等了许久穆峰才等到,来不及耽搁就把大夫一把拽上马车匆忙赶回客栈。
“先生,先生,您药箱还在这儿呢。”马车后医馆的药童背着药箱拼命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