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4最后大汗
这一回说到,白纛草原成绝响,黄金家族留史诗。
当然,当时的草原局势,蒙古早已经分崩离析,作为黄金家族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的话语权也不见得有多大的话语权。其起家是察哈尔诸部,林丹汗本名林丹巴图尔,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后裔、达延汗的7世孙。布延车臣汗(卜言台周)去世后,由于其子莽骨速早逝,故由长孙林丹巴图尔于ad1604年继承汗位。林丹汗即位时年方13岁,尊号为“呼图克图汗”。因势力弱小仅被漠南诸部奉为名义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尔喀更不承认蒙古大汗为共主,而漠西卫拉特仍然与蒙古帝国为敌(宿敌瓦剌)。而拥有一颗雄主的心的大好青年林丹汗,却是决不甘心当一个混吃等死的主的。(说起来当时的大好青年都算雄才伟略,崇祯要重振大明;林丹汗要恢复草原雄风;黄台吉要入关。。。但是仅仅有雄心是不够的,有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才是关键。)当时蒙古左翼早被黄台吉渗透得像筛子一样,什么科尔沁、喀喇沁、内喀尔喀之类,早一头扎进了满清的怀抱,成立了蒙八旗。(比如后金不少贝勒贝子,取得都是蒙古贵女。黄台吉本人也是,连娶了科尔沁的贵女,比如一代太后孝庄大玉儿就是。)在长期地与明、后金博弈后,林丹汗发现了自己的弱势,浑身腾挪不开,打也没花头、闹也没花头,背靠的草原还全是捅刀子的。于是ad1627年林丹汗被迫西迁,试图先统一蒙古右翼,积聚力量,再与蒙古左翼及后台后金争锋。
且说蒙古右翼诸部果然不是林丹汗的对手,林丹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了驻牧于宣府外元上都故地的哈喇慎部和定居于归化城的土默特部,很快在右翼立足。经过数次战役,林丹汗在ad1628年底平定右翼地区,驱逐了顺义王卜失兔(土默特俺答汗之孙,俺答汗是达延汗之孙,但没有登上大汗之位,而是明朝封的顺义王俺答汗,即安答嘛,大明兄弟,这个算是蒙古右翼之首,也算是明朝干涉草原的手段),并废除了济农额璘臣(济农是达延汗所设置的代表大汗管理右翼的世袭官职,驻鄂尔多斯,到林丹汗时已实际独立),达到了自己这个最后一位大汗的高峰,但是结果右翼诸部反而相继归附后金。另一方面,留守于辽河套的察哈尔部也开始瓦解,不仅奈曼、敖汉两鄂托克投靠后金,阿喇克卓特也步其后尘而降金,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三鄂托克则北上投奔漠北外喀尔喀硕垒台吉(后来的车臣汗)处。(再与黄台吉争夺草原诸王公的心时,林丹汗全面处于下风。也是,这博弈本身不公平,黄台吉是有事没事打三杆子,反正争取不来我还有满洲;林丹汗是摁下葫芦起来瓢,这草原权威的衰退,谁也逆转不来。)
ad1628年二月,皇太极一征察哈尔,等于是彻底掘林丹汗的根了。到九月时吞并了察哈尔及哈喇慎之故地。林丹汗仅据有宣府边外以西的河套和土默川一带。此时,林丹汗与明朝的关系也在恶化中,他西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获得右翼所拥有的“市赏”,但明崇祯帝即位,“尽革其赏”(这也是个中二),林丹汗派去索赏的大臣贵英恰也被明军所杀。因而林丹汗于ad1628年6月大举入侵大同,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差点攻占大同城。(作为两弱而互相攻击,简直蠢透了。当然,可能崇祯觉得地大物博,林丹汗觉得万里草原,也许建奴才是最弱的那一个呢!中二病没法治。我想起现在有的键史家认为满清是靠吴三桂才入的关,或者是捡了李自成的便宜。。。林丹汗算是普通青年、黄台吉自然是文艺青年、崇祯只能算二逼青年。。。)
ad1631年十一月,林丹汗东征西拉木伦河,试图报复,侵袭已降金的阿鲁科尔沁达赉楚琥尔牧地,带走了塞棱阿巴海的部众。皇太极亲率二千名精锐骑兵赶来,林丹汗早已撤走。此外,他还杀了漠北外喀尔喀诸部派到右翼的使者,引起漠北诸部的恐慌。林丹汗西迁以来,虽然取得一些军事胜利,但却得罪了大多数蒙古封建主,使他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离统一蒙古的梦想也越来越遥远。当时漠西和漠北原本就不臣服林丹汗,漠南诸部则在林丹汗的打击下纷纷东投后金。林丹汗虽获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为“塞外霜早,颗粒无收兼厉疫盛行”,蒙古诸部几入绝境。而各部的抵抗也大大削弱了蒙古大汗察哈尔部本身的力量:“插(察哈尔部)之疲甚、饿甚、穷甚”,其兵员严重减耗,“插有马约备仅收四万,插众不满五万”。(这个人的政治能力比不上他的军事能力,更远远及不上他的野心。)
黄台吉看准这个机会,决定发动对林丹汗的决战,彻底征服蒙古本部。ad1632年3月,皇太极第二次远征察哈尔部林丹汗,遂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蒙奸)速率部来会。四月,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哈喇慎)、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的台吉会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十万。当时林丹汗驻帐于宣府边外,听说后非常震惊,这怎么打?于是率众西奔。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五月下旬进驻归化城,得知林丹汗已渡黄河而去。遂停止追击,经宣府、张家口返回。途中收拢了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人。(满蒙大战的时间,大明在干什么?哦与流寇死掐呢,家家一本难念的经!)
林丹汗亡命青海,逃难过程中部众大量流失。同时又缺少粮食,甚至到了“杀人易食”的地步。(当时青海还有虎视眈眈的卫拉特固始汗在,他是黄教拥护者。林丹汗从黄教改宗红教,对他的政治生涯是一个致命打击。因为蒙古绝大多数人是信仰黄教的。喇嘛教红黄之争,要追溯到忽必烈帝师八思巴,其人受封大宝法王、管领藏地,其传人为乎图克图,永镇藏地。因其一派尚红色。故世俗称之为红教。)ad1633年间,林丹汗无数次攻掠明边,甚至和洪承畴交手,都是为了获得粮食。林丹汗想东山再起,可惜上天不给他这个机会了,就在ad1634年夏秋之际,林丹汗因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他是最后一个矢志于统一蒙古诸部、恢复九斿白纛昔日荣光的大汗,也是最后一位公认的黄金家族直系血统的传人。在他之后,所谓蒙古大汗就是一个笑话了!
林丹汗死后,饥寒交迫的林丹汗的遗孀们及他的儿子额哲率领余部自青海大草滩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致函额哲,希望他移帐漠北。这时,皇太极于ad1635年2月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一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蒙古本帐。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大福晋囊囊(娜木钟),得知额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后金兵渡过黄河,四月二十八日,后金兵趁着大雾包围了额哲营帐,并派苏泰之弟南楚劝降。于是苏泰、额哲母子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归后金版图。皇太极得此传国玺,又被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个封建主尊奉为“博格达车臣汗”,乃于翌年建立大清帝国。(蒙古本帐的下场可谓是十分凄惨。林丹汗的“八大福晋”,被满清黄台吉霸占,果然消灭传承的最好办法是妻之,果然女人是没有民族的。“八大福晋”之首,林丹汗的正室,多罗大福晋囊囊,姓博尔济吉特,名娜木钟,封为麟趾宫贵妃。“八大福晋”中的苏泰大福晋,黄台吉将之嫁给了堂弟济尔哈朗。“八大福晋”中的芭德玛瑙伯奇福晋也姓博尔济吉特氏,名芭德玛瑙,封为衍庆宫淑妃。“八大福晋”中俄尔哲图福晋,被皇太极许配给了兄长阿巴泰,理由是俄尔哲图原为阿巴泰已经去世的元配嫡福晋那拉氏的妹妹。“八大福晋”中苔丝娜伯奇福晋,被皇太极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豪格。另,至于林丹汗的传国玉玺一说,中国自古有传国玉玺的传说,和氏璧嘛,各种传说。。。据说唐后就下落不明了,后来据说在草原找到了,难道是耶律德光抢出去的?还是南宋给伯颜奉玺?这个不可信,在我看来是为后来的草原法统找根据。哪朝哪代没个大印?这个太好搞了。)
后来,清朝统治者将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林丹的儿子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给他。康熙年间,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举兵反清,旋即失败,后嗣断绝。(传说中的黄金家族直系,彻底断绝。事实上从林丹汗之后也就是圈养了,养着养着居然一个也没有剩下,那肯定是可以上阴谋论的了。)
自从草原归降黄台吉,整个蒙古都成为了满清的爪牙,从此后金不再有后顾之忧,后金、明、蒙的三国演义也只剩下了明、清的对决,局势遂一边倒地倾覆,原本尚可勉励维持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明朝遂渐渐连流寇也难以招架了,ad1644年,满清入关!蒙古人作为蒙八旗扈从!崇祯上吊!大明顷刻瓦解!南明只剩下一地鸡毛。(南明遍地军阀,不见郭李只见李郭,已经不能看了!)
从ad1368年起,朱明与孛儿只斤之间的恩恩怨怨,就这样一种可笑的姿态结束了!说起来,与南宋与大金不共戴天吗,最后双双亡于蒙古有异曲同工之妙,历史果然是有记忆的!说起来,崇祯与林丹汗之间的没有默契,实在是正常的人性,双方打生打死几百年,临了突然说要抱团取暖,实在是对双方来说都要求过高了。而满清作为同样的女真人,虽然与当年的完颜女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是作为通古斯种族、作为同样肃慎、靺鞨的后人,也算是为当年大金被蒙古摁在地上反复摩擦这件事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当时的满洲,出没着三支女真,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与当年完颜女真同样来自通古斯森林,自从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又统一各部女真,终于把魔爪伸到了草原来。。。)
从另一个角度讲,很多人都以现在的蒙古族与中国核心区的和谐关系来倒推元朝,这个显然是想多了。元朝多数皇帝连汉语都不会。他们几乎是怎么进来、怎么退出的。之所以现在还过得去,那就是这时跟着满清重入中原,后来满清汉化了,他们多少也受到了影响。仅此而已。(如果说穷凶极恶现在也能歌善舞起来,根本原因是马克沁的发明!)
清朝之后对待蒙古的办法就是:“分封以制其力”;“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崇释以制其生”三大政策。表面上恩宠有加,实际上挺恶毒的。我到过北京的雍和宫,据说就是清朝圈养蒙古王子的地方,说是蒙古每个王公只有一个儿子能正常生活繁殖,剩下的儿子都必须出家当喇嘛,(这是推恩令的反向操作啊!)相当年金国到草原上减丁,干掉蒙古人,这是一个意思啊。清朝皇帝每年一半时间呆在承德避暑山庄,召见蒙古诸王公,这是半年理汉事半年理胡事啊,(与大辽的两院制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是不放心呐!
80.5.5谬史氏曰
蒙古自从高潮过后,水平下降很快,人心散了,就只能坑大汗了。所以遍地蒙奸也就不奇怪了,虽说投满清的众多,但毕竟也是世仇、猜忌不止,所以还有不少蒙古人是投大明的。比如,蒙古左翼的朵颜三卫,明初就依附明朝,在靖难之役,朱棣裹挟宁王的部众南下,朵颜三卫成为其主要战力。显然朱棣是篡逆底干活,所以上梁不正下梁歪,朵颜三卫也就时叛时附了。当然,就算到了明朝末期,满清崛起,大量蒙奸倒向满洲,也还是有宣大满桂这样的蒙古人英雄,反主流而逆行,为大明向后金开战,虽万千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