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4恢复中华
这一回说到,胡人气运不过百,贼子阴险现朱八。
至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蒙古政府则派兵镇压各地红巾军,由丞相脱脱亲自督战攻徐州起义军芝麻李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对方。至正十四年(ad1354年),脱脱率百万军围攻高邮起义军张士诚部,被朝中奸臣哈麻弹劾,功亏一篑,手下星散。从此大元汗国再也无力系统镇压各地起义,基本失去对南方的控制权。
差不多与此同时,ad1355年,刘福通于安徽亳州立韩山童的儿子为“小明王”,ad1357年,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东路由毛贵率领,经山东、河北进攻大都,失利后退居山东,就地称王,但派了王士诚、续继祖支援中路军;中路由关先生(即关铎)、破头潘(即潘诚)、沙刘二等率领,攻向山西、河北一带,经大同直捣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放火烧毁“富夸塞北”的蒙古皇宫,继续转战辽东各地多年,甚至两次杀入朝鲜,对李成桂建立李朝有莫大相关性,最终败亡;西路由大刀敖、白不信、李喜喜率领,直趋关中,攻下兴元(今陕西南郑县)、凤翔(今陕西凤翔县),转战四川、甘肃、宁夏各地,但受阻潼关。在三路大军北伐的同时,刘福通也开始出击。至正十八年(ad1358年)五月,刘福通率部攻克汴梁(今河南开封),定为宋政权都城。这时,红巾军的势力已“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达到了极盛时期。(所以说,元朝几乎是红巾军主力一手推翻的,至于打着红巾军旗号的朱八等干了什么,大概就是在义军背后捅刀子,等到尘埃落定再除了摘桃子吧。现代有不少跪舔朱重八的明粉,想来要么受了左派的蛊惑,崇拜其与人斗其乐无穷,须知整人有什么可乐的;或者是民族主义影响,感念他所谓驱除鞑虏。可是这么个夹在蛮夷当中的王朝,取代鞑虏又被鞑虏所取代,真的没有其自身责任么?若说抗元,朱元璋、张士诚均在口头上降元的举动,虽说有人会洗这是策略假投降,如李自成故事。可是,与从无降元举动的陈友谅一比是不是差些?陈友谅最后怎么着了?还不是被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前就给搞死了!)
朝廷军不行,按惯例是各地豪强起兵,元朝也不例外。比其它朝堂不同的是,除了汉人豪强,还有蒙人豪强。比如察罕帖木儿,许是守了金庸的影响,一直以为汝南王察汗帖木儿是大元朝廷贵族。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蒙古人,可能比汉人高贵点吧,其实他是乃蛮部阔阔台的后代,与黄金家族毫无关系,没什么根脚。其祖先在蒙古崛起中当兵立了些功,一起进入了中原,混一个地方豪强而已,与朝堂那是攀不上关系。在各地起义之中,有反朝堂的造反者,自然就有保朝廷的豪强。蒙古人察罕帖木儿与汉人李思齐、张思道、贺宗哲、孔兴等纷纷崛起,元顺帝拜汉人们为汉世侯,仿元初故事。(这波世侯比忽必烈那波素质可差了不少,而且这两拨汉世侯相互之间也没什么关系。有人以为忽必烈是汉人拥立的,元初、元末又都有汉世侯,汉世侯们必定在元朝拥有过诺大权利,这可就想多了。元初那波,早在李檀之乱时就被干掉了。)
李思齐等人都封了汉世侯,与朝廷同种的察罕帖木儿朝廷自然更不吝封赏,于是察罕帖木儿青云直上,从小小平民也混成朝廷大员、一方诸侯了。其人作战也给力,成为脱脱太师给奸臣哈麻害死后,抵御起义军的栋梁。而红巾军由于兵力分散,三路大军流动作战,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又缺乏周密的作战计划,往往使所占之地得而复失。三路大军北伐相继失利,形势逆转。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这人倒是朝廷大员的公子哥,不过之前也不在体制内,所以与察汗帖木儿一样,混个乱世诸侯罢了)率领的两支元军,对宋政权的包围进一步紧缩。ad1358年十九年八月,汴梁城破,刘福通保护韩林儿冲出重围,逃奔安丰,从此不再有能力兴风作浪。ad1362年至正二十三年二月,越江北上早已占领了濠州(今安徽凤阳)的张士诚,趁安丰(今安徽寿县)空虚之机,遣其将吕珍攻破安丰(今安徽寿县)。义军领袖刘福通遇难。ad1363年,红巾军建立的韩宋政权结束了。(说实话,还是义军间的自相残杀。当然那时张士诚的位子是大元太尉,这是平乱之举,但一介乱党,谁把他当元军呢?但以此也可以推论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的行迹。)
而南方元廷鞭长莫及只能听任群雄混战,弱肉强食,十余年养蛊,养出朱元璋这么一只超级大蛊!我们的雄才伟略的朱元璋同志当时又在干些什么呢?抛却各种奇谈怪论,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不停的内斗。成也郭子兴败也郭子兴,自从在郭子兴下当女婿掘到第一桶金,又被郭子兴派将领排挤到老家濠州(凤阳)。接着郭子兴兵败南下夺濠州兵权,朱被迫带着二十四人出走滁州。在滁州刚作起偌大事业,郭子兴又来了,这次是他被手下排挤,他一到再收滁州兵权。朱元璋那几年那个憋屈,义军中是个人就敢踩朱一头,这大概造成了日后的暴虐戾气。当然也可能是个人就看穿朱的野心所以防着他。直到郭子兴死后,郭子兴留下那班人拿不住他,ad1356年朱元璋才渡长江破采石,太平起事,又耍阴谋害死了郭子兴留下的郭天叙、张天佑等人,正式成为了一军之主,从此再也不允许有人在他头上,对任何忤逆他的言行都绝不容忍!然后就是与张士诚、陈友谅的各种背刺。
当南方汉人们一片混战之时,北方的各种诸侯也没有闲着,各种内部争斗不休,双方处于一种奇怪的默契氛围之中。ad1361年,看到中原大乱、有机可乘的漠北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起兵攻击上都,旋败。ad1363年北方的几位能打将领都混成了军阀,其中最大的是,占据太原的扩阔帖木儿,(即王保保,察罕帖木儿之养子,所谓赵敏之兄。在察罕帖木儿势力达到鼎盛,进军山东时,被义军降将花马王田丰、扫地王王士诚暗杀后,扩阔帖木儿弱冠挂帅,接管了察罕帖木儿留下的一切,并为他报了仇!)与占据大同的孛罗帖木儿,为争地盘在山西大战。朝中则党争不断,太子支持察罕帖木儿攻击孛罗帖木儿,遂迫使孛罗帖木儿攻入大都,挟持朝廷,将反对党一网打尽,太子逃到扩阔帖木儿(即王保保)那里去了。于是双方不断扩大战争,最终孛罗帖木儿在大都死于政变,扩阔帖木儿与太子得以返回京城,从此把握朝廷权柄,直到ad1367年被赶出中枢返回太原,并耿耿于怀对后来明军攻打大都一事视而不见。
而与察罕帖木儿一齐起兵的李思齐,则后拥兵陕西长安,与另一汉人军阀张良弼相攻,经略关中。后为了共同对付扩阔帖木儿的威胁,张良弼、脱烈伯、孔兴与李思齐会于含元殿基,推李思齐为盟主,同拒扩廓帖木儿。(李思齐与察罕帖木儿平辈论交,对扩阔帖木儿对他戟指气使十分不满。朝廷再三调停没有卵用。)到后来,明军北伐,李思齐降,朱居然派他去劝降扩阔帖木儿,双方打生打死这么多年,真是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所差者死一个还是死一户口本。最终李选择死一个,被扩阔帖木儿斩去一臂,回来就死掉了。
之前朱元璋不思抗元,破陈友谅、灭张士诚、降方国珍,打的全是反元力量,平灭江南。顺便又遣廖永忠搞死自己名义上的领导---小明王韩林儿,这样,内事外事皆搞定,洪武元年(ad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鞑虏未灭,居然施施然做起皇帝来了!且看殿下众臣,有几个能活过洪武年间的!能活下来算我输!)
ad1368年,已经坐大的明太祖朱元璋才派徐达攻破了元朝的都城大都,算推翻了元朝,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虽然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崩溃,但蒙古王庭还在,蒙古的汗位依旧在传承。逃至漠北老家、蒙古故地的蒙古大汗还是想着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史称北元。
至此,曾经叱咤一时的五大汗国皆归于尘土。简单总结如下:窝阔台汗国,死因过小,为蒙古同宗所吞;察合台汗国,死因内乱,帖木儿崛起;伊尔汗国,死因封建割据,为帖木儿所灭;钦察汗国,死因分裂,碎为一大堆小汗国,虽然蒙古人还在,但是大汗兀鲁思没了;中华汗国,死因底层造反,亡归草原,虽然法统还在,但是偌大帝国没了。到了ad15世纪,虽然蒙古在世界各地的统治还有,帖木儿说到底也是蒙古人,俄罗斯地盘上剩下的汗国也是黄金家族遗种,中土这边北方草原上北元大汗也强撑着,蒙古好歹还在苟延残喘,但是,作为蒙古的强大的标志---在全世界建立统治的五大汗国的覆没方式,还是让人感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八壹中文網
80.4.4谬史氏曰
蒙古势其时,如惊天雷霆;蒙古势弱时,如土鸡瓦狗。所谓到头终有报,苍天饶过谁?这段历史,却实在是没几个令人提得起兴趣的人物,所以绝大多数人知之甚少也是可以理解的。蒙古各国,似乎永远处于战乱之中,也是奇葩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