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1题记
本篇叙蒙古诸汗之间战争。凡二战:
名称东西道蒙古之战,时间ad1269年,地点西域,对阵大元汗国军对蒙古西道诸汗国军。
名称东道蒙古叛乱之战,时间ad1286年,地点辽东,对阵大元汗国军对蒙古东道诸汗国军。
80.3.2东道诸王
这一回说到,万国亿民俱服尘土,五色四夷皆归大汗。
在成吉思汗还在世的时候,分封诸侯,所谓五色四夷,(没办法地盘太大,只能万里封汗,否则根本管不过来。都是自己作的。还搞非黄金家族不得封汗的把戏,大概是学白马之盟吧。)成吉思汗四大嫡子,被封在蒙古本部及以西,这一脉的黄金家族,后世出的诸王,被称为西道诸王。
其一为长子术赤兀鲁思,长子一般离本部最远,所以额尔齐斯河以西,蒙古马蹄所及之处,均归长子一脉。包括塞米巴拉金斯克、阿克莫林斯克、阿克约宾斯克、乌拉尔斯克、阿台和花剌子模,以及伏尔加河以西地区。后来术赤儿子们以此建立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与白帐汗国。
其二为察合台兀鲁斯,大致从回鹘到不花剌和撒马尔罕,包括伊犁河流域、伊塞克湖、楚河和怛罗斯河流域,喀什噶尔与河中地区。(基本与以前的喀剌汗王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相仿。)后来大蒙古帝国分裂后,察合台孙子阿鲁忽建立了独立的察合台汗国,在后来又分裂成东西察合台汗国。
其三为储君窝阔台兀鲁斯,巴尔喀什湖以东,叶密立河和塔尔巴哈台,黑也儿的石河和乌伦古河流域,大概是所谓七河地区。后来大蒙古帝国分裂后,窝阔台孙子海都建立了独立的窝阔台汗国。(窝阔台领地最小,大概考虑到他将来要继承汗位,领地太大没用。但这也造成后来汗位从窝阔台系转到拖雷系后,窝阔台的子孙们腾挪不开,并在诸汗国中最先覆灭。)
其四为所谓斡赤斤守灶的拖雷兀鲁斯,即蒙古本部,包括土兀剌河、斡难河和怯绿连河一带。因为后来这一系当了大汗,接着这一系的忽必烈当了大元皇帝,这一块也就算是大元汗国的基本盘了。(从这个角度讲,大元汗国到底算不算中华正朔,也不是没有探讨的余地。元朝虽然建都大都在汉地,应该与大辽定都南京一样,基本没什么人说大辽是正朔吧。)
其实西道诸王还应加上旭烈兀的伊尔汗国里的诸王。这个不是成吉思汗封的,而是拖雷系蒙哥上位后,假公济私派亲弟弟旭烈兀捞取战功,打下波斯、中东一带,后来蒙古争取汗位,旭烈兀不愿回去掺和,就地建立了伊尔汗国,建都桃里寺。
同样成吉思汗的四个弟弟,别勒古台(异母弟)、哈撒儿、哈赤温、帖木哥斡赤斤,则被封在本部以东。其一哈撒儿系,在蒙古本部东北部额尔古纳河,阔连海子和海刺儿河一带,即北至北山(外兴安岭),东达蒙可山、哈刺温山(大兴安岭),南抵阔连海子(呼伦湖)、捕鱼儿海子(贝尔湖),西到石勒喀河、斡难河。建立汗国。其次子移相哥为忽必烈冲锋陷阵。
其二哈赤温系,封王,没有封汗,也没有建立汗国。其三帖木哥斡赤斤系,也建立了汗国,在东北辽东满洲一带。(东道诸王比较在历史上出镜的,就是帖木哥斡赤斤一系。其孙子塔察儿在各种大事件中极为抢眼,因为拥立忽必烈而被立为东道诸王之首;塔察儿的孙子乃颜又跳反。)其四别勒古台系,封王,没有封汗,也没有建立汗国。
事实上,成吉思汗还有四个公主,亦有封地,延安公主扯扯亦坚,赵国公主阿剌海别吉,郓国公主图满伦(就是造史上最大屠城记录的),高昌公主也立安敦。分别领有卫拉特地区、华北一带、畏兀儿地区、杭爱山一带。
却说忽必烈与察合台后王阿鲁忽两面夹击干败了阿里不哥,坐稳了大元汗国的皇位。阿鲁忽打得好算盘,先站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大打出手,然后再叛阿里不哥,等于把察合台汗国给整独立了,察和台汗国当从此起算。(其实拖雷系掌权时,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都想在察合台汗国搞事,蒙哥支持察合台后王哈剌旭烈,哈剌旭烈死后其妻兀鲁忽乃称制;相应的,阿里不哥支持察合台后王阿鲁忽上位察合台汗国;而忽必烈支持察合台后王八剌。阿鲁忽通过横跳及娶了兀鲁忽乃获得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ad1266年阿鲁忽死后兀鲁忽乃之子木八剌沙上位。因未经忽必烈同意,忽必烈派八剌回国夺取汗位。)与此同时,自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在窝阔台系被清算、自己被分封至蒙古以西的海押力(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尔),势力日盛,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首领。(蒙哥汗死后,海都支持新汗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终告失败。但海都希冀大汗之位属于窝阔台后代,遂积蓄实力,联合钦察汗国,图谋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成吉思汗曾经说出,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因此他不断反忽必烈。)
事实上自从阿鲁忽上位后,就与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开战争夺地盘,而在这之前,伊尔汗国与钦察汗国已经打得不亦乐乎,忽必烈已经彻底失去对西岛诸王的控制。(所以说,忽必烈争夺汗位造成了蒙古帝国的彻底分裂。伊尔汗国与钦察汗国没怎么加入夺汗大战纯粹是因为他们自己忙不过来!)忽必烈派八剌到察合台汗国上位还有一个缘故,就是想让他制衡窝阔台系的海都,平衡西道诸王的势力。没想到八剌与海都没打几仗,就与海都搞到一起去了,并认海都为宗主,于是海都称汗,正式与忽必烈并列。(毕竟窝阔台家就剩一块肉也是天生的大汗呐。手动斜眼。)
至元六年(ad1268年),海都、八剌和钦察汗国君王在塔拉斯河会盟,召开忽里台,公开反对忽必烈和伊儿汗国,并商议以海都为盟主。会盟各王指称忽必烈汗已经被汉族同化,言明要对忽必烈用兵以恢复蒙古人的游牧本性。从此,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元军虽始终占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于是乎,忽必烈虽然赢了阿里不哥,却依然失去了所有的西道诸王地盘。(伊尔汗国也是作为大元汗国盟友的存在了。)那么在他的东方基本盘呢?东道诸王也不省心呐!
先说忽必烈自内战之后就没有消停过。ad1268年,三路南下攻宋,ad1273年攻克了近五十年未撼动的襄阳,标志着南宋灭亡的开始。随后三路齐发,ad1276年攻克临安灭宋,ad1279年崖山之后无中华。同时地,忽必烈又筹措跨海东征,于ad1275年与ad1281年两次进犯日本。(据说有消耗南宋降兵的意思。这么以来,丧师辱国的范文虎非但没有罪,而且还是善体圣意了!)同时,忽必烈还数次派兵攻打安南、缅甸,经略中南半岛。其中,ad1277年第一次远征缅甸;ad1283年唆都从海路攻打占婆;ad1284年第二次远征缅甸;ad1285年,派脱欢王子进军安南;ad1287年再征安南;同时ad1287年第三次远征缅甸;直到ad1293年忽必烈临死前还派兵去爪哇。。。(真是个停不下来的小机灵鬼。忽必烈如此穷兵黩武,事实上大多并无结果,攻日本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没,因为多是南宋降军,我几乎怀疑他不是为了攻取日本,而是为了出送掉这点降军。就像后来丰臣秀吉有样学样,有了一大票降军后,送到国外半岛去消耗。再后来,那谁谁建国后手里有了一大票降军后,送到同一个地方去消耗。都是小机灵鬼。。。攻安南也不顺,皇子脱欢虽劫掠中南半岛,但没有灭掉越南陈朝,最终不胜当地其扰,回军路上被袭,偏师速客秃全军覆没。看起来越南自古的游击战不弱。)
忽必烈晚年可谓诸事不顺。西边愈演愈烈,东边基本盘东道诸王也来凑热闹。本来,帖木哥斡赤斤后王一系塔察儿,是忽必烈的坚定支持者。(塔察儿是在中国本土用兵最多的蒙古诸王。从灭金都元帅起,每次蒙军南下,塔察儿就担当东路主帅。可惜战绩不敢恭维。以至于蒙哥皇帝大为恼怒、当面斥责。这也造成了塔察儿一头扎进忽必烈的怀抱,与蒙哥皇帝对着干。)可是铁杆察合台的孙子乃颜,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反忽必烈分子。西道乱了以后,乃颜与海都“潜与通谋”,反状日益明显。北京宣慰使亦力撒合察其有异志,秘密奏请防备。鉴于治理辽东政事的宣慰司“望轻”,至元二十三年(ad1286年)二月,元廷罢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慰司,将辽东的地方行政机构升格为东京等处行中书省。东京行省虽然不到半年就撤销了,但却导致“东路诸王多不自安”,成为诱发乃颜之乱的契机。至元二十四年(ad1287年)四月,乃颜联合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王势都儿和合赤温系诸王哈丹秃鲁干等举兵反元。元朝中央政府与东道诸王之间的战幕就这样拉开了。
之前忽必烈曾派伯颜等人窥觇乃颜动静,掌握了叛军活动的可靠情报。同时又下诏“驰女真、水达达地弓矢之禁”,并以其“连岁饥荒,移粟赈之,仍尽免今年公赋及减所输皮布之半”,力图缓和东北土著的不满情绪,拆散其与叛军的联合。当乃颜发难的消息传来后,忽必烈立即筹办征讨事宜。他一方面调兵遣将,“以不鲁合罕总探马赤军三千人出征”,作为平叛的先遣队伍;另一方面,由于蒙古军与乃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忽必烈听取叶李、伯颜等人采用汉军的建议,驿召左丞李庭至上都,(李庭却不是汉世侯,而是女真人,在灭南宋之战中一直先登,勇不可挡。忽必烈这统御之术也是没谁了。)统诸卫汉军一起出征。同时,积极整顿内部,遣也先传旨谕北京等处宣慰司,凡录乃颜所部者禁其往来,以防止潜在的叛军进行活动。又派人打入敌方,派阿沙不花等游说诸王,“纳牙悦许之,于是诸王之谋皆解”。(当时忽必烈正为西道诸王而烦心,乃颜之反,可说是对他釜底抽薪一击。)
忽必烈于至元二十四年(ad1287年)五月自上都出发,其统率之军队为博罗欢麾下之五部军前锋和李庭所部汉军,另有玉昔帖木儿所率军队分道并进,六月三日抵达撒儿都鲁(今内蒙古奈曼旗南)。元朝官军在这里先后与叛王将领黄海、塔不台遭遇。叛军号称十万,实则六万,元军在数量上居于劣势,忽必烈却乘象舆贸然临阵,企图以大汗之气场威临叛军,使其自动投降。但叛军强弓劲射,全力攻击象舆。忽必烈被迫下舆乘马,并以汉军前列步战,迷惑叛军。塔不台惧中伏引退,忽必烈采纳李庭之建议,组织敢死队于夜晚炮轰叛军阵地,结果叛军大乱,仓皇败退。元朝诗人王恽对这次战役描述道:“横空云作阵,裹抱如长城。嚣纷任使前,万矢飞搀枪。我师静而俟,衔枚听鼙声。夜半机石发,万火随雷轰。少须短兵接,天地为震惊。前徒即倒戈,溃败如山崩”。
随后,另一支平叛军队即玉昔帖木儿所领的蒙古军与忽必烈的大部队会师。李庭欲率汉军追击乃颜,被忽必烈阻止。这时候,乃颜已东撤到大兴安岭西侧的不里古都伯塔哈(译言“有鹰的孤山”)。元军在玉昔帖木儿指挥下追踪乃颜,以求与之决战。玉昔帖木儿以钦察将领玉哇失为前锋,突骑先登,陷阵力战,以后军继之。叛军溃散,乃颜出逃,至失列门林之地为元军生擒。忽必烈立即处死了乃颜。据马可波罗说,乃颜是按照蒙古人处死贵族时不见血的传统来受刑的,即经捆绑后裹进毡毯压死。其妻也被处死,两人尸体被仍进河里。一般认为这条河是西拉木伦河。
乃颜虽被擒杀,但其余党势都儿、哈丹等仍在活动。玉昔帖木儿领军又折回哈拉哈河,扫荡呼伦贝尔草原。元军溯亦迷河(今伊敏河)而上,北至海剌儿河(即海拉尔河),又东逾大兴安岭北端蒙可山,追剿乃颜残众至嫩江。至元二十四年(ad1287年)九月,玉昔帖木儿师还。忽必烈本人在元军擒杀乃颜时,已从哈拉哈河逾大兴安岭缓缓东行,此后即经由辽东班师。元军在至元二十四年(ad1287年)的军事行动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未能完全镇压东道叛王。逃窜到嫩江、黑龙江地区的合赤温系诸王哈丹秃鲁干,索性以该地为其新地盘,率余部继续与元廷相对抗。
至元二十五年(ad1288年),忽必烈命皇孙铁木耳(即后来的元成宗)、大将玉昔帖木儿再度出征。战火从大兴安岭山麓一直延烧到高丽境内。直到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哈丹在鸭绿江源兵败自杀,元朝才最终扑灭乃颜之乱的余烬。
乃颜死后,参加叛乱而为元军俘虏的斡赤斤后王部众多被籍没,有些还被强行徙置江南,东道诸王势力大衰。元廷还在“乃颜故地”立肇州城(在今黑龙江肇州西南、松花江畔),迁西北吉里吉思等部东居,又组织当地各族部众在该地区开垦。但是,未直接参与叛乱的斡赤斤系诸王所部,并没有被元廷全部褫夺。塔察儿长子乃蛮带(乃麻歹)还率部参加了乃颜死后元军讨伐哈丹秃鲁干的战争,故他被允许继承斡赤斤后王之位,并在元武宗至大元年(ad1308年)受封为“一字王”寿王,两都之战中的辽王脱脱即是其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