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题记
本篇述历史上群英荟萃的后汉三分。凡三战:
名称荆州之战,时间ad209年,地点荆州,对阵孙、刘两军对曹操军。
名称吴魏之战,时间ad228年,地点淮南,对阵孙吴军对曹魏军。
名称蜀魏之战,时间ad228年,地点陇右,对阵刘蜀军对曹魏军。
9.3.2未记之战
这一回说到,不见传关公绝北道,未经书伯言胜石亭。
自从关公走麦城归神,他的传奇就开始了。演义中说关公马上玉泉山显圣,然后追死吕蒙,然后就一步一步踏上了中华的神坛。三教敕封,先是道教封护法、佛教封珈蓝,最后儒教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了。直接成为中华民间三大信仰之一。
华人圈里,尤其南方,各行各业供奉香火不绝,话说警察局与黑社会都供关圣,这打起来关圣到底保佑谁?教你个乖,据说发正财的关圣右手持刀,发横财的左手持刀,这叫右手忠,左手义。(这关公也有正版与暗黑版,我记得还有个电影里叫玉疆战神呢。)
当然,从演义本身来看,关云长本身已经足够“义气千秋”了,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擒于禁、斩庞德、威风震华夏。。。然而,事实上,考教关公的历史,还有演义都未曾记录的战绩呢。
许是《演义》太出名的缘故,未在演义中记录的三国之战,仿佛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在三国事迹遍传的中国的情景下,关公的绝北道之战,打了一年多,却基本没什么人知道。大家知道的,都是公瑾大都督围攻南郡一年、曹仁曹天人射了周瑜一箭、公瑾诈死计巧取曹仁、孔明除夕夜偷袭南郡。。。所谓一气周瑜是也。
事实上,虽说孙刘双方相互提防,但也不至于这么算计。赤壁之后,曹操虽退,但荆州仍然作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孙曹刘三家在荆州地区的争夺鏖战长达一年之久。据说,在建安十四年,周瑜和刘备在江陵围困曹仁,然后派关羽去断绝北边的救援,这即使历史上著名的“关羽绝北道”。关羽在这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是阻止曹操的援兵来救曹仁,在这期间,曹操方先后有五名大将和关羽交战,这五员大将,不包括曹仁,分别是徐晃、乐进、满宠、文聘和李通。他们的具体位置如下:徐晃在樊城,乐进在襄阳,满宠在当阳,文聘在江夏,李通在汝南。按《三国志》,关公与之战,皆不见利。并有为乐进、文聘所乘的败绩,不过总体战略上,关公很好地完成了绝北道的任务,使南郡的曹天人得不到足够的救援,最终在坚守了一年多后陷落。(证明了守得再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是没有出路的。)这一仗,实际上是给关公增光添彩的,但是古代的人们不一定这样认为。
所以演义不收入,一个是表面战绩并不好看,有给关公神将之路抹黑之嫌;一个就是演义的主线是诸葛与周瑜斗气,曹仁什么是背景板,孙刘两家的争夺才是这里主要表达的东西。而绝北道之战,恰恰戳破了这一点。历史上,孙刘两家合作无间,才是争夺南郡的主流。当时,围南郡,张飞也在周瑜营中,而绝北道之军也是孙刘联军,双方分别是关羽与苏非,(这个苏非应该就是甘宁挚友苏飞。)只不过苏飞名声本身太小、还是个江夏降将,估计周瑜也就是表达个合作的意思,都知道云长刚傲,派个强的怕不好合作,所以一般认为,绝北道是关羽一个人的功劳。
只不过与天下所有的夫妻一样,蜜月期总是短暂,而想要掐死对方的念头总是浮现。在北兵暂歇的年代,孙刘两家的矛盾,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不可复制。就刘家镇守荆州的关羽那“刚而自矜”的臭脾气,孙家的四英都督那个服气?于是鲁大师单刀赴会,陆书生上书欺瞒,吕阿蒙白衣渡江。。。终于不可收拾。孙刘两家火并就在眼前。
关键时刻,陆郎纵火,这把火足足烧了七百里,以远比乌巢大火与赤壁大火更大之势,奠定了三国第一大火的地位,终于烧得刘皇叔无法翻身。书生扬名、意气风发。七年后,出将入相的陆大都督,以另一场更出色的对魏战绩证明自己,上次取胜绝非凭侥幸。(并让孙十万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不过,都是带十万兵北上,这作人的差距怎么这么打捏。)这是东吴进攻战中少有的战绩,对魏吴两国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ad228年,曹丕刚去世,年轻的曹叡继位。孙权中二之心不死,吴军诱曹魏出兵,石亭之战爆发。战前,陆逊就判断出曹休从合肥到皖城要经过夹石、挂车等近二百里的崎岖山路,魏军到达石亭时必已精疲力尽,定会在石亭扎营修整,吴军到时只需以逸待劳,定可一举击败魏军。
左都督朱桓对孙权说:“曹休因是曹氏宗族而被任用,并非有勇有谋的名将。今如交战败后必逃,逃走时肯定经由夹石、挂车。这两条道路都很险要狭隘,若能在出口处设伏,可把他的部众全部俘虏,甚至可以生擒曹休。”孙权以此询问陆逊,陆逊认为必须谨慎,若是魏军在出口有军接应,我军设伏部队反而会陷入敌人包围,随后战事的发展果然很好地印证了陆逊的观点。
陆逊自己统率中路大军,命朱桓、全琮分别为左、右翼,三路并进,冲击曹休埋伏的部队,乘势把他们赶走了,吴军在后追杀,直抵夹石,斩杀、生擒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驴骡车辆上万,以及几乎全部的军资器械。多亏了另一军贾逵连夜赶到据守夹石,曹休才逃得性命。(如果像朱桓这种只从军事角度出发的献策,就是小瞧北方英杰了,与魏延的子午谷之谋有异曲同工之嫌。果然贾逵赶到扼住要冲,必然就是一场损失,石亭是否还能如此大胜还要打个问号。)不过曹休回去就气死了。这一仗,打得曹魏在东线彻底瘫痪,直到二十多年后才集聚起重新南下的力量。江南伯言,封神不在话下。渣权也以此大胜为契机,称大帝了。若没有陆郎给他撑腰,借他个胆子也不敢。
但是这么重要的,吴军对魏军难得的大胜,演义居然语焉不详,是不是有些过分。不过还就文学性而言,当时要表现的是蜀魏争雄,丞相孤忠。孙吴被习惯性忽略了,另一个,陆逊大胜,衬托着丞相北伐的失利,不是一个好的表现手法。不过,历史就是历史,并不因为你作品想表现什么而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