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人间百戰 > 第3章 炎黄神话之三皇五帝1

第3章 炎黄神话之三皇五帝1(1 / 1)

1.2.1题记

本篇叙中华文明之肇始。凡一战:

名称洪水之战,时间bc2000左右,地点九州,对阵大禹军对舜帝军。

1.2.2尧舜禹代

这一回说到,辉煌上世开三皇,垂拱而治称五帝。

中华的上古历史,从炎黄开基,到三代立国,时间跨度有近千年。但是这一段发生了什么,鲜为人知。但是换一个角度,从文化上讲,过去中国人,鲜有不知道三皇五帝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现在嘛,还是那句话,该死的全民去文化运动!)

中国自古开蒙,有三百千之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现在可以作国学入门的东西,以前不过是幼儿教材(相当于《天线宝宝》《小猪佩奇》)。里面说,“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五帝。相揖逊,称盛世。”“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所以,搞清楚三皇五帝的细节,对了解那一段历史,很有帮助。

问题是,中华典籍汗牛充栋,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太过丰富了。《史记》中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司马贞索隐:“按,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当人皇也。”《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而其它乱七八糟的经典都有自己的三皇五帝序列,如《世本》、《大戴礼记》、《尚书》、《帝王世纪》、《风俗通引》、《白虎通义》、《古史考》。。。但没有一个说法是公认的。

过去有个文人叫柏杨的曾经在中国的文化圈内流行过一段时光(最出名的书叫《丑陋的中国人》,听名知意)。作为现代历史学者的他写的《中国人史纲》,里面也有三皇五帝,即所谓三皇:“盘古裔”天皇,“龙耳山”地皇,“刑马山”人皇,五帝:“建筑师”有巢氏,“盗火者”燧人氏,“听风者”伏羲氏,“补天士”女娲氏,“尝百草”神农氏。这使我想起我的开蒙读物《幼学琼林》来,里面开篇画着许多绣像,所谓的三皇五帝,似乎就是画着这么老几位。都是些头顶光环、身披树叶的人物,至今还宛在眼前,可见三岁看老。

这都扯得没边了,我不取也。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凭空而来的什么天皇地皇,上哪给兑现去?叫我说,就是三皇:太昊伏羲氏、东姜神农氏、公孙轩辕氏。五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尧帝陶唐氏、舜帝有虞氏、禹帝夏后氏。这样中华史,基本能接上。信史从bc841年周朝,考古史从bc1500商朝,文献史从bc3000的炎黄,这样,黄帝之朝、尧舜禹三代、夏商周,都连上了。(所谓“中华上下五千年”,即是从bc3000年黄帝算起。柏杨能精算出bc2690年,一笑。)

这伏羲,就是华胥国首领,为华夏先声,(华夏的华,就是来自华胥国。这夏嘛,就是大禹好儿子建的夏朝咯。从第一个小国家华胥国,到第一个统一的大王朝夏朝,可以理解为华夏的形成过程。)神农、轩辕即炎帝、黄帝,事迹已如前叙不提。黄帝一统中原,混同域内,成为华夏第一位共主。三皇奠定华夏基业,五帝继往开来。(蚩尤被无情抛弃。)

且说黄帝传法统于少昊金天氏(此人是黄帝之子,据说叫己挚,为西方金帝,居然没有人将其列入五帝,柏杨也觉得奇怪。)之后就是颛顼(五帝之一出场,相传是黄帝之孙,少昊的侄子),《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共工就是个工具人,谁需要对手就拿出来用一下。因为我们明明记得,是祝融与共工大战撞断不周山的。)颛顼传帝喾(五帝之二出场,相传帝喾是少昊之孙,又称帝俊。帝俊常见于《山海经》等神话著作,是中华第一位天帝的原型,比如后羿射的十日就是帝俊的儿子。)

才高八斗曹子建曾作《帝喾赞》以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帝喾几个儿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除了太阳们,还有元妃姜原生了弃(即后稷)。弃是周的始祖。次妃简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庆都生了尧。次妃常仪生了挚。挚继承了喾的帝位,(此人亦不在五帝之列。黄帝之后,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帝尧、帝舜、帝禹,号称七贤王,恰与古罗马的七贤王相对应,有何不可?偏偏选出其中五位,有点为难强迫症。)九年后禅让给帝尧。(五帝之三尧出场,且说这尧不是喾的儿子嘛,你特么告诉我这叫禅让?这不是妥妥的家天下嘛。所以叫黄帝王朝。另外,从后世作为死仇的商周祖上是文化中的一家看,也让人有犹太与阿拉伯的即视感,讲道理,商是东夷种、周是西羌种。)

说到这个帝尧就是已经进入“尧舜禹”三代时期了,不管怎么说,总比之前的时代有名,(当然真能多有名,我是相当不乐观的。)大名鼎鼎的禅让大戏就要出场,尧说是黄帝之朝的末代君主也说得过去。(且说我曾路过晋中榆次,听此间父老言道,当年是尧帝建都所在,这县衙所在,即是尧帝行宫旧址。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

尧帝名字据说叫伊放勋,这尧帝就是老好人一个,这舜帝崛起就有些传奇了(五帝之四)。我打小儿就听说过这颠覆认知的故事。舜的名字叫姚重华,据说舜是苦出身,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还是孝顺友悌、以德报怨、坚持舔狗形象不动摇,而后母则不知悔改,坚持嫩死舜的路线不动摇。这故事毁三观得很,现代的女拳一听就炸。尧帝听说有这么个逆来顺受的受虐狂,上赶着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他了。这就是历史大名鼎鼎的娥皇女英。于是舜的异母弟弟象就天天打这俩漂亮嫂嫂的主意,舜也不以为忤,还怕弟弟无聊,发明了一种游戏让弟弟象玩,人说这就是象棋。

尧后来连皇位也传给舜了。(我是向来相信曹子建的大哥的“尧舜之事朕知之矣”主义的。古罗马的贤王塞维乌斯也是为女婿塔克文所逼,将王位传于塔克文。)正史虽然如此,但历史上有一本奇书《竹书纪年》也不信这个邪,它记载到,“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又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大舜的手段,也与罗马王塔克文相仿,先干掉前王塞维乌斯,自己上位,然后疯狂迫害前王之子布鲁图斯。)

舜帝坐稳王位后,朝堂大洗牌,举用“八恺”、“八元”等,放逐“四凶”。但到了大禹崛起,大舜面临了当初自己与大尧博弈相同的局面,自己有儿子商均,面对着鲧、禹父子的强势挑战。有虞一系与夏后一系的对决不可避免。按主流说法,大舜派鲧治水,然后以鲧治水不利的理由,斩杀了鲧;又派禹治水,禹巧妙地跳出了大舜挖好的坑,终于治水成功,获得了极大的声望与实力。(杀其父而用其子,本身是不合情理的。)

于是大舜没办法把王位传给了大禹(五帝之五),自己则死在南巡的路上。两个老婆一路奔丧,泪滴南竹,自投湘水,从此以湘妃、湘夫人的印记留在中国文化史上。(生老病死乃是常事,就算悲痛,动静闹这么大总也有些不谐吧。《山海经》扼要地描述了湘夫人们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水系里兴风作浪的过程。她们死于湘水,此后突然性情大变,行为方式充满了哀怨,出入总是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仿佛要把冤死的怒气洒向人间。她们四周还时常会出现古怪的从者,长相很像人类,脚下手上却缠握着毒蛇,俨然是赫拉与美杜莎的翻版,这使她们的气势变得更加嚣张。)“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这么巧,朱丹与商均这舅甥俩都是这么不肖?我看不是巧合,是报应吧。)

《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当时虞舜的都城据信在蒲坂,即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距离苍梧将及一千五百公里!退位君主闲情雅致南去蛮荒三千里,上古时代怎么看怎么不现实。

还是《竹书纪年》,说禹据夏地抗舜,终击败舜,将其流放到苍梧,死在苍梧。这就合理多了。(先谋害其夫,然后是两位美丽的公主夫人,受尽凌辱后沉死于湘江,死后怨气勃发,作祟人间,这起码是文化上的自洽。)

这禹名字叫姒文命。尧舜禹时代,伊放勋、姚重华、姒文命,也不知谁给起的名字。再加上古王中毫无特色的颛顼、帝喾,凑成这五帝名目。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明:哥哥,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开局入赘大唐李家 抗战之重整河山 穿越北宋之我爹是蔡太师 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 从炮轰努尔哈赤开始 三国之绝代帝王 大秦:祖龙,再打我一次天涯芳草哥 大秦:祖龙,再打我一次 大夏极品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