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黑木崖上大婚。
作为新人的苏道名和任盈盈,此刻穿上新人礼服,在任我行的主持下,圆满地完成了婚礼。
为此,日月神教上下大贺三天。
苏道名这边没有请人,任盈盈那边倒是来了不少人。
比如说,五毒教的蓝教主,曾经为了她闯少林的祖千秋,杀人名医平一指,等等。
苏道名没有特意去打招呼,他这次结婚之后,就打算隐居,退隐江湖了,再认识这些江湖人也没意义。
当然,这些人也不敢主动去找苏道名打招呼,毕竟两者无论从武功还是地位上,差距太大。
夜晚,苏道名和任盈盈就在黑木崖上圆房,度过他们的新婚之夜。
婚礼过后,苏道名带着任盈盈就向任我行告辞,要带着任盈盈在中原走一圈,旅行一次。
回来之后,就在黑木崖边找一个地方隐居。
任我行自然同意,并嘱咐道,让他们好好玩玩,争取在回来之前,能给他生一个外孙子。
就这样,苏道名带着任盈盈下了黑木崖。
下黑木崖之前,他们已经想好了,第一站就是他们曾经相遇的地方,洛阳绿竹巷小竹屋。
从黑木崖到洛阳,最快也是最舒服的交通方式就是坐船,沿着黄河,一路南下,正好过洛阳渡口。
这让他想起了第一次下山,他在风陵渡口,登船去洛阳,路上他还认识了一个世家子弟文长松。
上次文长松多次邀请,但那个时候,他被嵩山派所扰,不想把麻烦带给人家,现在他孑然一身,正好可以去拜访他。
在船上,苏道名向已经是自己妻子的任盈盈说了文长松的事,并表示一定要去看一看,再找他聊一聊。
任盈盈也点头,认识一些江湖外的人也挺好。
历经半个多月,他们终于到了洛阳,首先在绿竹巷休息了一晚,跟绿竹翁喝了一次酒,把成婚事情也跟他说了。
第二天一大早,苏道名带着任盈盈在洛阳城中打听了一下,这里确实有一家姓文的大户,据说祖上还为朝廷立下过军功,在洛阳官面上,没人敢不给文家面子。
知道了位置,他们就一起向文家走去。
穿过两条繁华的街道,在路的尽头看到一家古朴的宅院,牌匾上两个大字“文宅”。
苏道名上前敲门,来了一位老仆,跟他说了一下情况,要见文长松。
老仆看着苏道名夫妇的打扮,不是坏人,就请他们进来,等着。
片刻之后,就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苏兄!”
人未到,话先至。
“文兄!”
苏道名看到文长松还是初见时的那身打扮,不得不感叹文长松的细致。
“苏兄能来拜访,是文某莫大的荣幸。”
“不敢当,我这次前来洛阳游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你可要带我们好好玩玩。”
两人才第二次见面,仿佛是已经认识多年的老友,完全没有陌生感。
文长松看到苏道名身后还跟着一位美丽女子,“这位是?”
“我向文兄介绍一下。”苏道名把任盈盈拉过身边,向着文长松介绍。“这位是我内人,我们已于半月前结婚。”
“夫人。”文长松没想到几月不见,苏道名已经结婚了。“恭喜恭喜。”
任盈盈也上前见礼。
介绍之后,苏道名和文长松也就谈开了。
所聊的不涉江湖,不涉朝堂,只谈书画,尤其是他们又聊起了易经,至今,文长松还记得苏道名所出的那些算术题,有一些他已经解出来了,还有一些,根本没有头绪。
“文兄,这些算术题还不是很难,我这里还有更难的。”
“这些我还没搞懂,再来更难的,我怕是永远也解不出来了。”
他们从客厅,聊到书房,再聊到花园,一路聊下去。
晚上,文长松找了洛阳最有名的大厨,来家里给他们做菜,招待他们。
“苏兄,最近几个月,我也听说了一些江湖消息,你的大名可是令整个江湖颤抖啊!”
“文兄,自打结婚之后,我就退出江湖了,你既然时刻留意江湖消息,也知道我被逐出华山派了,现在也不需要回华山,就在中原好好玩一圈,然后就隐居了。”
“苏兄,我听说退隐江湖非常难,前几年,衡山派的刘正风就是要退隐江湖,被嵩山派杀了全家。”
“文兄,不用担心,盈盈乃是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的女儿,再加上有我在,没人敢对我们动手。”
“那就好。”
苏道名能看出文长松的担心是真诚的,所以也就不怕把盈盈的身份说出去。
“文兄,我记得上回,你跟我说过,龙虎山是天下第一道,山上活着很多神仙人物。”
“没错,两个月前,龙虎山的张天师还被皇帝招去,给皇家祈福,我听说,当日下起了大雨,张天师刚做完道法,天就放晴了。
真是神仙手段啊!”
“这么厉害?”苏道名也是没想到,龙虎山还有这等手段,看来这次旅行要多走一个地方了。“文兄,这龙虎山到底在哪?让不让我等进入啊?”
“龙虎山位于南昌府东南方向,大约两百余里的位置,龙虎山每月只有初一、十五两天,对外开放,让百姓进入,其余时间闭门谢客,对外宣称是他们要静心修道。”
文长松知道苏道名对道家经书情有独钟,那去龙虎山拜访也是早晚的事。
“当然,他们闭门谢客也只是针对普通百姓,如果要是皇室功亲,龙虎山也是接待的。”
苏道名点点头,表示明白。
他现在在官面上就是一介白衣,在龙虎山面前是不好用的。
“多谢文兄相告,不瞒文兄,这龙虎山,我是一定要去的。
我现在修道已经陷入瓶颈,急寻突破,龙虎山之行,说不定会给我带来意外之喜。”
苏道名拱手相谢。
“苏兄,咱们之间就不要这么客气了,但凡苏兄有所求,我一定全力相助,可惜的是,我文家现在无人在朝当官,否则也好向朝廷讨一份拜帖。”
“文兄,你能如实相告,已是万分感谢,不敢再劳烦。”
之后,苏道名和文长松又聊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