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这种事,大唐立国之初也遇到过。
当时的颉利如日中天,李渊在他面前必须低头。
然而和如今大宋一心破财免灾不同的想法不同,大唐从没忘记这份耻辱,并且现在也确实做到了,将颉利‘请’来洛阳,搭个帐篷日夜奏乐日夜舞。
城下之盟不可怕,甚至认贼作父也未必会遭唾弃。
关键是,你得笑到最后。
最起码,也得比‘贼’笑的更久。
就如此刻大唐和突厥的关系,眼下突厥是死是活,全要仰仗大唐鼻息,如此谁还会整天把李在颉利面前低头的事拿出来说?
就算说,当初也是卧薪尝胆。
这就是李易所说,大唐和大宋的根本区别。
李秀宁听罢缓缓点头:“大宋若真心罢兵,暂且先放过他们便无妨,我们大唐地处中原北疆,眼下最该提防的还是大汉。”
对于这点,李易是认同的:“长公主所说不假,若不彻底平定北方,就算能胜宋、明一时,也无力派遣大军南下。若不是大宋来犯且贼心不死,臣也不会主动进犯襄阳。”
“好在你指挥有方,一眼便看出襄阳城破绽,这份战场才情,在大唐也只有我那巧夺洛阳的二弟能比。”
李秀宁开口赞叹,随即说道:“接着说第二件事情吧,前些日子有大臣上疏‘除释’,此事朝堂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除释,换个更通俗的说法。
就是,灭佛。
见李秀宁要说是这事,李易不禁笑了:“不知是朝堂上哪位儒家或者道家门徒,列数了佛门多少罪状?”
李秀宁直言道:“有人说佛教所倡导的思想,对君不忠,对父不孝;游手游食,不事生产;剃发易服,逃避赋役;剥削百姓,割截国贮;宣讲邪法,恐吓愚夫。”
“看来这罪状不小啊。”李易闻言点头,从李秀宁口述的这番话可以看出,上疏灭佛的人绝对是个才子。
基本上把能从佛门挑的刺,都给挑了出来。
见李易是这种反应,李秀宁轻声道:“你觉得,不该灭佛?”
“不是不该,是长公主您觉得这现实吗?”
李易挑眉反问了一句,随后道:“诚然,以大唐朝廷之威、兵马之壮,想让大唐无寺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可‘除释’这种事,是现在推平了寺庙就行的吗?”
“要真这么简单,从上古时天竺阿育王遣佛门拜访中原至今,华夏大地经历过多次‘灭佛’,可五台山不还是有数十万僧侣?”
李易的几句反问,其实正好问在了李秀宁的顾虑上。灭佛两个字说出来容易,但她身为执国者,不能为了灭佛而灭佛。
见李秀宁没说话,李易索性开口:“刚才来时我去见了武大将军,她和我说咱们大唐几处大仓里的存粮都快耗光了。我想除释一事,也与此有关吧。”
“嗯。”
李秀宁颔首,开口道:“包括裴寂、罗士信、武曌等人都赞同灭佛,但也有一部分以萧瑀为首的大臣坚决反对。”
“萧瑀?”
乍然听到这个名字,李易一下子都没反应过来是谁。
但很快,脑海中就有一首诗飘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这可能是李世民这个菜而不自知、越菜越爱作诗的天子,唯一一首在后世颇具知名度的赠诗了。
李世民说的忠臣,正是这位萧瑀萧大人。
但李世民写这首诗的原因,不是萧瑀有多大的治国才能,而是因为萧瑀坚定的支持他上位,仅此而已。
也多亏这首诗,李易才对此人有些印象,当下笑道:“萧瑀此人,在臣看来就和某些大和尚一样,表面慈悲内心狭隘,他说的话其实长公主无需放心上。”
“你这话,和武曌说的一样。”
李秀宁闻言浅笑,随后道:“你们为何都不喜萧瑀,此人素有才名,为人刚正、淡财,这难道不好?”
见李秀宁是真心询问,李易想了想开口:“长公主说他刚正、淡财,可在我看来,他的刚正其实是听不见他人意见,在他眼里只有他是对的,但凡与他意见相左的,都是他要抨击的对象。这种刚正除了平添争吵之外,要之何用?”
“至于淡泊钱财,这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他们萧家人能看得上天子给的俸禄?能看上天子偶尔赏赐的物件?他入朝为官为的本就不是财,要是为财,以他们萧家的财富,可比长公主您的私房钱多太多了。”
“一个不缺钱的人说自己不爱财,这不很正常吗?毕竟他都快穷的只剩下钱了。相比之下,反倒是魏征那种人说自己不爱财,臣倒是觉得不错。”
李易一番话说完,李秀宁不禁若有所思。按照李易的这一套言论,恐怕这朝堂之上不少人都要被划归‘虚伪、狭隘’之列。
偏偏李易说的挺有道理,想想萧瑀入朝以来数次与人争吵。
最后事情怎么解决的?
反正不是萧瑀。
想到这,李秀宁莞尔一笑,揭过此事回到正题:“李易你不赞同萧瑀的言论,也不赞同武曌他们的提议,那你觉得朝堂应该如何对待佛门?”
“无他,守法、纳税即可。”
李易吐出两个词汇,同时解释:“所谓守法,便是要针对包括释、道在内的所有宗教甚至是江湖宗门,制定更详细、更具体的法则法规。例如成为僧人的条件、宗门的收徒的原则,也包括成为佛门僧侣、宗门弟子后应有的义务与责任。”
“推倒寺庙,把佛教融了去铸钱、让僧人还俗增长人口,这些事做起来简单,可始终不是‘治佛之策’。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完善的‘治佛’之策,今日大唐能灭佛,五十年后大唐也能遍地僧侣。”
“和灭佛比,治佛会很难。可就是因为难,所以才要在我们这一代把事给办了。何况眼下大唐初立,正是立规矩的时候,唐律本就该修订的更加完善。”
李易这一番话,可谓发自肺腑。
李秀宁听着连连点头,美目流转,望着李易的目光满满都是赞赏。
果然,将此事说给李易听是对的。
朝堂众多大臣,有几个能比他看的更远?
当下,抿唇道:“守法你已经说了,纳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