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刘钰田平 > 第三零一章 临别告诫(六)

第三零一章 临别告诫(六)(1 / 1)

提到著书立说,李欗内心咯噔一下,极是不安。

他是读过书的,也是受过传统教育的,《王莽传》自是读过的。

【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廖,一异说云……】

就此时的大顺来看,以史为鉴,不免还是要读先秦到两汉的史书。按照刘钰的说法,那叫生产力飞速进步、社会制度巨大变革的时代。

而以李欗来看,虽然未必能完全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之间的联系,但他也隐约感觉到大顺的情况,如今着实有些诡异。

王莽成事,靠的是谁?

靠的是……当时实际上政治地位有些边缘的儒生。当时真正的政治上的主角,是军功贵族、宗室。

也即,王莽用的是当时的“边缘人”。

为当时的学者,建造了上万间的房屋,善待那些学者。

而伴随着大顺这边由于考据学的发展,不免很多人提出,说逸《礼》,多半是当时刘歆这厮伪造的,是为了为王莽上台和改革造合法性。

是以说,王莽改制,是个非常特殊的“篡位”,和之前之后的都有不同。

真要类比起来,倒是真的像欧洲如今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情况:军功贵族把控政治、读书人处在边缘地位、提出了政治理想,以此政治理想为凝聚力推人上去。

这和后来的纯粹的军事政变、造反什么的,是很不同的——王莽算是“民”选的皇帝,只不过“民”的范围有点小而已,主要是那些掌握着话语权、舆论权的阶层。

味儿,更类似于颜、革,或者别的什么。但肯定和什么曹魏代汉、玄武之变什么的,味儿完全不一样。

王莽改制,是反动。是完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的反动,也是儒家复古思潮在高炉铁、垄作法、轮作法、亩产百斤左右的生产力之后的唯一一次政治实践,证明其思想在道德上和永恒正义什么的方面是有可取之处的、但在政治经济学上过于反动。

而现在,大顺的情况和过去也很不一样。

一群读书的“边缘人”,在大顺内部的政治中是边缘角色。

一群新的“周礼”、“古书”之类的有社会思想、政治理想的学说不断传播。

一群有力量的阶级,渴望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制度。

一群人秉持着歪经自然演化出了的“圣西门主义”里的精英思想,把此时的“阶层”分为真正的引路人、既得利益者、其余人,并且破有不少实学派以这种精英主义思维认为自己这些真正的读书人,取代既得利益者,才能引领大顺向前走。

是以,这时候“著书立说”,不免有点刘子俊播古文经学,传《逸礼》《尚书》、定《周官》为经,为改制造势的意思。

如今,人上人心态的实学识字人口,想要政治上的地位;资产阶级想要利益和更加保障他们的利益;一部分理想主义者琢磨着要解决普遍贫困和小农之难。

对外扩张、扶桑南大洋数以十亿计的土地的事实、小农贫困人地矛盾到无以复加的现状、以及先发地区的一些改革已经崭露成果的乐观,一股暗流实际上正在大顺内部涌动。

而这种暗流,在大顺又是以一种什么奇妙的角度切入的。

人地问题。

人地问题,可以是兼并问题,也可以故意避开兼并问题,甚至还可以直接上人均粮食拥有量就是不够吃的问题。

这个问题,与此时的大顺,只是个幌子。

当土地不可加增的时候,视角只能投向兼并。比如被旧党视作王安石未发迹之前野心就以显现的《兼并》诗。再一个,宋朝那情况,对外扩张什么的,也不怎么现实,打不过,扩张个锤子?

时间走到大顺这。

人地矛盾已经十分吓人了。

玉米等作物在西南地区的传播,使得西南山区的人口都已暴增;地瓜土豆之类的作物,即便作为救灾之用,也是“神物”,原本大灾之后照着三成的人死,现在可能也就死个一成。

是以,土地问题,一直以来,就是这边最容易引起重视的大问题。换句话说,土地、农业,是此时这边生产力、总产值最高的产业。

原本讨论的空间,无非也就是限田、均田。

但伴随着大顺对外扩张,以及扶桑土地垦殖的初步成功,由土地为楔子引出的问题就复杂了。

总的来说,仍旧在讨论土地问题。

但是,现在人地问题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幌子。

移民增地,那么移民的钱从哪来?

基建方便移民,那么基建的钱从哪来?

开发扶桑,泄压垦殖,那么船票问题怎么解决?

移民来解决人地矛盾,出生人口在这摆着,一年得往外“送”多少人?这么大的规模,钱从何来?

既是最后核心问题变成了钱的问题。

那么土地问题作为引子,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经济问题。

到了经济问题,那就不可避免要谈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这些东西。这玩意儿和万有引力一样,牛顿不是“发明”了万有引力,是发现了万有引力,意思是说万有引力在牛顿之前是存在的。同理,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这些东西,不是说现在大顺这边不谈,那就根本不存在。

放在此时的大顺,这不是个具体政策的问题,而是哪个阶级要唱主角的问题。

比如说,皇帝彻底疯了,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那么,就北美那样的情况,你不可能去搞国野之别,就算说你要搞国野之别,那你也得有国人吧?

“国人”从陕西,到齐鲁,那倒好说。

“国人”从威海,到金山,这就不好说。

这不是靠两条腿就能跑过去的,得造船、得准备食物和水、得有造船业和伐木焦油帆布等相关产业、得训练水手船长等等。

说到底,还是个经济问题。

也即是说,你玩哪一套,在这个时代,问题由土地问题、人地矛盾引出,最终也只是个引子、楔子,还是要走到“哪个阶级唱主角”、“东进运动”由哪个阶级主导的问题。

很多东西,不是说,一个政策一出,刷的一下就解决了。

这里拿后世北美的《宅地法》举个例子。宅地法,是“将国有土地出售给个人”。可问题是,在这之前,好地,已经被铁路公司、伐木场、金融资本等圈的差不多了。在宅地法之前,资本已经在那里到处圈地占地了。并不是说,天降猛人,林肯在线点击了宅地法法令,刷的一下就西进运动了,而之前没有搞成就是因为之前的人都是傻子,没有点宅地法。

大顺倒是没有明确的《宅地法》,但是可是有非常明确的鼓励西域垦殖,不但免税数年还给籽种,那么有人去吗?有多少人去?有多少人能去?有多少人去的起?甚至于说,大顺之前对于实边问题,是给政策的,包括说自内地移民多少过去、垦荒多少亩,是给虚职官位的,但实际上仍旧聊聊,因为无利可图。

迁徙成本、运输成本,在大顺就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那么,到底谁来唱主角、那个阶级“主导”大顺的东进运动、主导大顺的迁民垦殖计划,这就是个不可不谈的头等大事。八壹中文網

还是那句话:华人和中国人,似乎一样,但其实又不一样。如果站在血缘民族的“生存空间”、“未来空间”之类的角度,那么现在做的一切都是脱裤子放屁。

啥也不用做、啥也不用管,刘钰已经通过战争和划线,拿到了大几十年的缓冲期。慢悠悠地“自发”迁徙,华人依旧可以环太平洋占据种族上的优势。

但是,这种优势,解决不了中国内部西南、中原、西北、华北等等不靠海的地区的老百姓的贫困问题、人地矛盾等等。

是以,这才是大顺内部这股“暗流”涌动的原因——这些人,是站在中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是要解决大顺这个政治实体内的那些大多数人的生存问题的,而不是站在一个有些抽象的华夏民族未来的生存空间这个东西上。

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有了有人地矛盾、土地问题等,引发经济上思考和讨论的契机,才有了刘钰说的“这个时代让哪个阶级来唱主角”的问题。

也即是,刘钰和李欗说的“把未来赌在工商业上”的问题。

现在,需要有个人站出来,用类似法国重农学派的风格——【重农主义体系就成为在封建社会的框子里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的方式,“继承”实学派。

大顺有大顺的特点,这里说的还是取其精髓,在大顺的现状下,用类似重农学派那一套披着符合本国传统认知的皮的东西,在旧框子里开辟道路。

旧框子就这么大,总会走到头。但现在,大顺距离这个旧框子的边缘,还早着呢。至少在边疆区、殖民地,还早着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在明末修仙 终宋最新章节 少年大将军 朕只是一个演员 回到三国打天下 假太监:从后宫成功出圈 终宋怪诞的表哥 终宋章节目录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疯了吧,我一废皇子,郡主们求着我入赘?南山南背靠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