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口最巅峰时乃是天宝之时,到了晚唐,人口数量并不多,然而因为兼并严重,一场旱灾到来,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最终导致唐朝真正灭亡。?八№◎§卐一¤§中文?网?w、ww.如果兼并继续蔓延扩大下去,人口膨胀又是如此厉害,其实不用多,三十年后,就能看到我朝种种危机了。也就是诸公如果寿命长,就能看到了。”
大伙都喘着粗气。
其实这个户数统计递到户部,也将户部官员吓了一大跳。
王巨不提醒,顶多说一句人烟稠密罢了,但王巨再三提醒,如何不意识到其中的危机。
实际有一些有先见的大臣,如包拯,早在宋仁宗时就提到了这个问题,说人烟稠密无法想像,未来会给宋朝带来种种危机。
但那时候才多少户?
现在包括南方三路,近两千万户,自古以来,可有过两千万户的记录?
虽然它也说明宋朝内治确实做得很优秀,不优秀,人口增涨的度就没有这么快,但继续增涨下去呢?
李清臣问:“太保,即便没有兼并,这样下去,我朝也会出现种种问题。”
“没有兼并,就容易解决了,其实只要兼并不蔓延,就有办法缓解之,比如我将山陵滩涂湖泽交由个人或者数人承包经营,专人经营,不仅造福了其他百姓,也会得到更多的物产,同时它也是在变相地阻止兼并蔓延。”
“新机器技术在展,已经有一些田地多的主户购买之,用之灌溉排涝,只是现在它价格仍然很贵,一旦技术进一步提高,价格下跌下来,同样可以普及,就可以提高单亩的产量。”
“高产杂粮的补充,并且它们还多是耐旱作物,可以提高全国粮食总产量。”
“朝廷拨款。用于农田水利与兴修道路,不仅会繁荣经济,也会增加耕地面积。”
“彼岸在不断地改进船舶技术,随着海船变大。运输成本会下降,因为彼岸地广人稀,往往一石稻米只有一百余文钱,还有,交趾路的开。那么就可以利用海船,南米北调。”
“不要因为彼岸是一群商贾就岐视之,况且他们爱国之心不亚于我等,也不要因为彼岸迁徙百姓而排斥之,且不说彼岸在逐步将各市变成州,交给我朝管理,就是不能管理,隔着万里大海,他们又能威胁到我朝吗?相反的,同种同根。只会互相帮助,互相强大。那么彼岸的迁徙,也可以宽松一部分人口猛烈增涨的压力。”
“还有,可以出台其他一些措施,比如鼓励百姓晚婚晚育,奖励一些改良作物种子、提高产量的百姓……”
“晚婚晚育?”赵顼奇怪地问了一句。
“结婚生育尽量晚一点。如果能做到这些,大宋就可以确实两百年无忧了,诸公或者问两百年后怎么办?那太遥远了,但如果真的想两百年之后,那只有一条。提高技术,不仅是新机器,还有肥料,种子的改进等等。否则不用多。我说三十年也许夸张了,五十年后我朝必因此而危矣。”
王巨说得还有些夸张。
先这个人口增涨的比例不对头,不是搜刮出多少隐户,或者南方收回了几个州,那几个州实际也没有多少百姓。
这个激增主要还是王安石起的农田水利法,包括江东圩的开。还有王巨以前敲边鼓的辅助性措施,现在开始收红利了,带来了第一波人口激增。
如果未来朝廷不变动王巨这些政策,那么十几年后,宋朝又会迎来第二波人口激增。
但过了十几年,激增的度必然慢慢地降下去。
其次王巨说得确实有些夸张。卐卍?八一小說網w`w`w`.-8`1-z、w-.com
只要宋朝不出现宋徽宗这样的人物,再加上拓出几路之地,以及新机械的出现,不敢说象后世水泵那样普及吧,至少会起到一些作用的,以及这些杂粮的提前出现并且重视之,那么宋朝能容纳的百姓数量是两亿五千万之巨。
为什么说两亿五千万,而不象清朝那样四亿多人口?
且看清朝的疆域面积吧,也许西边的不适宜多少百姓生存,但还有一个北大荒呢。
其次就是作物的产量,可怜江东圩那样的肥沃淤田,一亩地能收五石稻谷,那就算高产了,至于其他地区,一亩地稻谷产量只有三石左右!再想一想后世的亩产千公斤吧。
再到麦子,亩产更低,连两石都没有。
清朝也没有那么高的产量,但清末时技术已经在提高,产量最少远过宋朝了。
因此王巨琢磨着,宋朝人口一旦膨胀到三千五百万户,才能生种种危机。但过了这两波政策红利,想膨胀到这个数额时,那最少得一百多年后了。
然而兼并如果恶化,税收再度变得不合理,什么也不好说了。
不过若是调控得当,说不定也真能延续两三百年。只是事实不是向后者展,而是向前者展……
王巨之所以将它说出来,不仅是为了迁徙百姓正名,主要还是担心以后,赵顼一死,高滔滔说不定会改变这些政策,那么自己所做的努力,就会毁于一旦。
并且高滔滔绝对不是象金大神所写那样英明贤慧,这可是一个很不省事的主。
“陛下,诸公,当时我从彼岸归来,一度雄心勃勃,想用银行司取缔青苗法,改良免役保甲保马法,进一步地扩大道路水利,这几条似乎是做到了。然而对于兼并,臣碰都不敢碰。同时臣当初还想逐步取缔支移、折变、加耗这些苛捐杂税(除了这三种杂税外,还有预买,户口盐钱,耗脚斗面,蚕盐钱,牛皮钱,农具钱,鞋钱,曲引钱等近二十种杂税,但许多杂税不经常执行。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杂税就是这三种),但考虑到各方面的经济,臣不敢提出取缔了。陛下,臣每当想到此节。心中惭愧万分。”
这是王巨谦逊的说法。
如果非得挑刺儿,再完美的国度,也能找出许多毛病出来。
实际上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理,宋朝几乎能达到咸平之治那样的巅峰了。
虽然不象圣相李沆那样,悄无声息地就将宋朝变好了。但得考虑两者时空情况的不同,李沆所面临的压力显然要比王巨小得多。
最主要还是时间太紧了。
如果不是担任赵顼的身体,以及大家会产生疑虑心,再给王巨两年时间,王巨甚至可以做到让宋朝过了咸平之治的高度。
王巨拱了拱说:“苛政猛于虎,这些杂税同样害苦了许多百姓,但我来不及处理了。还有黄河,汉朝都能让黄河强行改道,用来治理河患,以我朝财力。为何不可以?兴师动众如此,陛下又是如此的信任,但河患不休,我却视而不见,所以越想越惭愧啊。未来平定西夏,朝廷财政必然进一步的宽松,望诸公努力之。”
随着王巨徐徐退下。
蔡卞在下叹息道:“太保是进亦忧退也亦,司马公之言失误矣。”
看看王巨,不仅在任上文治武功,而且都将离开宋朝后的人才储备安排好了。现在又指出未来各种弊病与注意事项。这是一个海外王的做法吗?
但这个海外王还真有市场啊。
甚至坊间流传着一个很难听的说法,说王巨此次回来为相,主要就是为了从宋朝骗走大量人口去海外的。八?¤一中¤?卍文网?w、w-w`.、8、1`z`w、.com
还有更难听的说法,皇上为了敛财。对彼岸的那些金子银子感兴趣了,所以将一百多万百姓变相地卖到海外去了。
王巨也听说了,但没有太在意,若是一点一滴的变化,老百姓感受不到的,但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当真老百姓心中没有一杆称,况且他明年还会拿出两个狠手……
要么你们将我名声想办法抹黑,要么我将你们彻底踩到粪坑里!
…………
“太保,听说不久我朝会因人口而出现危机?”韩韫问。
“韩兄,你听谁说的?”
“我听章公说的。”
王巨会意了,大约是章惇写信给章楶,信中谈到了这件事。
他笑了笑说:“实际没有那么严重,只要以后朝廷不将我实施的种种法令废除,至少在这几十年不会产生危机。”
还有女真人呢。
不过女真那边王巨也布了一步棋,而且将西夏灭掉后,宋朝将兵力屯于北方,再于各堡砦上广置火炮,即便完颜阿骨打再度崛起,也不可能象另一个时空那样,扬长直入了。
反正王巨到死的时候,也不会看到北宋灭亡,除非依然是赵佶上位,并且比史上更能糟蹋,从内部瓦解,但那样,与人口极限又无多大关系了。
“就是以后也要看,如果彼岸技术进一步达,研出一种新肥料,大宋未来又出现几个大度的明君,看到人烟太过稠密,一个狠心,让彼岸迁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百姓,用此缓解人口的压力,几次大迁徙,那么大宋还可以屹立两三百年,三四百年。然而就是没有人口压力,只要是帝制,尊尊,官本位,恩荫世袭制度,大宋早晚还得灭亡。”
“所以我在彼岸置立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实际就是一王二内阁制度,其总统相当于我朝的中书,总理与六部相当于尚书,但比尚书省权利稍稍大一点,审院相当于缩小版的门下省,检院与检查组相当于加强版的御史台。但变就变在取缔了帝制与恩荫世袭,以及官本位思想。比如六部尚书与两院中丞,如果不能登上总统与总理之职,两届之后,自动退位,不得再碰政治。但就是登上总统与总理之位,两届之后同样退位,不得再碰政治。”
“至于这个君王,我这一辈子是不用碰它了,不过到了子孙手上,必须有一个名位,名不正言不顺,不过除了对总统总理有一些任免权外,余下权利同样一起拿掉了。甚至你我子孙,共享前面产业所带来的福利,但皆不得触碰政治,即便想从政,也必须从村长做起。”
韩韫听到这里说道:“这才是大智慧啊,舍得。舍得,有舍有得,舍得权利,才能长久。”
“不错。正是此理,而且彼岸广袤的空间,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不会出现土地压力,再加上这种舍得。也就没有野心家想谋朝篡位了,即便有之,也成功之,也会迅被大家推翻,况且彼岸未来分成三处,一处有变,其他两处也必派兵过来支援。”
“或者从外部颠覆,但纵观这个世界,有能力从外部颠覆的,只有大宋了。但彼岸大宋没有敌意,大宋何必颠覆之,况且也未必那么容易颠覆。”
还有一群人呢,一旦这群人崛起,因为人种不然,必然要颠覆,但等他们崛起,彼岸不知飞跃到什么地步了。
因此彼岸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况且王巨以后去了彼岸,还要进一步地完善各项制度。
“实际就是阻止权利的垄断。其实太祖与太宗也看到权利垄断的弊病,因此才有了我朝这种种古怪的官制,但他们做法很不成功的,相反还形成了冗官冗政等不好的局面。彼岸种种真相。早晚要揭开的,不过就是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有几人能放弃眼下的制度?或者新王朝屹立之时,才是这方土地新生之时,说不定那时技术达,大海不再成为隔阻力。那么所有中国人又会重新一统,是真正的大一统。”
但无论实不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或者有其他变故,王巨是肯定看不到了。
可是这个基础他是打下去的,如果子孙不争气,他也无奈之了。不过吓一吓也好,有此警钟悬在头顶上,至少未来宋朝君臣不那么昏庸,那么做事就会小心,而不会胡作非为。
不过这个太长远了,还是眼下吧,他转移了话题,问:“贺兰石如何了?”
未问前线战况,战报里早写清楚了。
提到了贺兰石,韩韫一脸钦佩:“太保,太神奇了。”
章楶让西夏用贺兰石换战俘,而且默认了西夏的高价。
这一着终于成为致命的导火索。
从那以后,贺兰石的价格越来越离谱。
不但西夏有人失去理智地囤积,就连宋朝这边也开始有人囤积。而且有人还根据不同的贺兰石取了极好听的名字,如墨星、紫霞、天霁青、梅香、松韵……
并且韩韫通过转手贺兰石,几乎将以前的大半成本收了回来。
这次炒作贺兰石,等于官方也进入了,甚至最后成了官方为主,韩韫为辅的局面,王巨也没有隐瞒,因此韩韫大大方方地将这些收入全部交给章楶当成军费了。
王巨松了一口气。
十几年前安排此着,他想到的不仅是荷兰郁金香,还有天朝的君子兰、普洱茶,炒作成荷兰郁金香那是不可能了,但能炒成君子兰与普洱茶那般地步。
而且在那时就有一些可能的征兆,比如夏国剑与西夏弩,质量上乘的,能在宋朝售千贯钱,就算它们不错吧,也不能说值千贯钱。同样的,还有倭国扇,即便杭州开始仿制各种折扇,甚至工艺还过了倭国扇,但始终不及倭国扇价格之高。再就是高丽秘色瓷,当真高丽的瓷器比宋朝优质瓷器优秀?
倒不是崇洋媚外,现在宋朝还是文明的中心,除了宋朝,余下的都是蛮人,蕃人,胡人,夷人,主要是舶来品,大家新奇了。
贺兰石暂时也是舶来品,这便提供了炒作的空间。
一个君子兰与普洱茶弄不垮天朝经济,体量太大了,但如果将贺兰石变成君子兰与普洱茶,对于薄弱的西夏经济来说,那就是致命的。
“那就好,反正章质夫拿下萧关,前线又不太平了,你留下来过一个元旦节吧。”
“行。”
“过了元旦节,你看你还有什么亲人,需要迁徙到彼岸的,对他们暗中嘱咐一声,明年秋天随船去彼岸。”
“这么早?”
“明年我去陕西后,说走就走。”
其实真的很快,至少王巨在京城逗留的时间连半年也不到了。
韩韫悄无声息地回来。
王巨开始做下面的安排,那就是点将。
先是河北路。
河北路原来是一个整体,但庆历战争,辽国来勒索,为了防备契丹,宋朝也于河北置了四路安抚司,大名府路,高阳关路。不过高阳关路府在河间府,也就是原先的瀛州,真定府路,定州路。
这就是河北四路的由来。虽置了这个编置,却不常设安抚使。
于是熙宁六年,将河北路一划为二,一为河北东路,府是大名府。一为河北西路,府是真定府。
但现在王巨又重新返回庆历的编置,将河北路统一,恢复了四个安抚司。
大名府在后方,那就算了,主要是前方的三个安抚司,老将刘舜卿知雄州六年,在辽国颇有威名,因此以刘舜卿知河间府兼高阳关路安抚使。定州路乃是重中之重,于是将燕达放到河北。知定州兼定州路安抚使。真定府总掌两路安危,乃是重要的第二道防线,因此将赵禼调到河北,但为了安抚赵禼,除了让他担任知真定府尹外同时还兼任了真定府路安抚经略使。
接着又将种古、种诊、狄咏等将领一一调往河北前线诸州军担任其知州或知军。
也就是除了赵禼外,滹沱河以北各知州知军,已变成了清一色的武将。
不要问王巨有没有做得太过了,且看宋太宗时边境诸州的知州知军是武将还是文臣吧。
而且就是赵禼也不能小看的,熙宁伐夏,环庆路损失最重。因此永乐城之败后,西夏议和,宋朝同意议和,但坚决不给岁赐。因此梁氏愤怒,对宋朝起了多次入侵,但主要就是兰州与环庆路,然而每次入侵环庆路,皆被赵禼从容调动将士一一击退,甚至斩杀了西夏驸马。缴获了上万头牛羊。
并且除了这些调动外,现在河北路比史上的河北路也要稍好一点,那就是从熙宁年间开始,宋朝6续地在河北路与河东路的前线,训练了大量的边军。
这个安排实际很简单,就是防止王巨伐夏,辽国为了救援西夏,突然大军南下。
有了这些武将与禁军、边军,再加上诸堡砦,尽管因为黄河向北流淌,失去了大量湖泊沼泽,防御变得很困难,但最少能挡住一段时间。
再到河东路。
王巨将河东路划成三路安抚司,太原路,代州路,岚州路。
曲珍想学习种谔了,有些独,尽管是王巨提拨上来的,王巨也有些不喜,将曲珍调到代州担任知代州兼代州安抚使。
应当是升官了,不过伐夏与曲珍无关了,可是现在代州真的很尴尬,特别王安石将黄嵬山之北割让给了辽国,导致代州防线生生出现了一个大豁口。
因此王巨又将吕真调往忻州担任知州,将米赟调往宁化军担任知军。这两将名气不大,但同样很厉害,去年西夏派叶悖麻与咩讹埋攻打安远寨,这两名夏将乃是永乐城之败的罪盔祸之一,特别是叶悖麻还是王巨的老对手,十分勇猛,但在吕米二人联手下之下,将这二将击杀!
‘其次是岚州路,不用说了,知州兼安抚使变成了姚麟,他一直就主持着岚石二州新军的训练事项,又以王世隆知岚兰军知军,彭孙知保德军,孙昭知火山军,河东大将薛义知宪州,这四人同样皆是万夫不挡之勇将。
随后将蔡廷庆调往大理,将种师道接回来,知庆州。
不但将前线许知军知州一起换成了武将,而且调去了大量虎踞炮,猛火油,霹雳弹,主要就是防御的。
万一辽军南下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他们拖住,不让大军顺利南下就可以了。
这是第一次点将,到了明年,还会有第二次点将,包括河东路的麟府路,以及陕西缘边数路,同样要进行大规模的换防。
诸位大臣无言。
不能说王巨做得不对吧,即便这未必是真正的祖宗家法,但王巨要伐夏,辽国确实不得不防的。
元旦节渐渐到来,辽国使者也快进京城了,忽然西夏传来一个消息,梁氏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