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寒门败家子 > 第二百七十三章 蝗群来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蝗群来了(1 / 1)

第一时间想到的也不是带领县民们冲入田间扑杀驱赶那些蝗虫。而是愚昧的登上城头,摆下香案,在香案上摆上祭品,开始烧香跪下祷告,向蝗神乞求宽恕。这个时代的人,因为对大自然的不了解,将许多无法抵抗的天灾都归咎于各种神明,于是蝗灾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蝗神。当蝗灾起的时候,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乞求蝗神能开恩,放过他们一马,并且固执的认为,这是老天给人降下来的惩罚,企图通过给不存在的蝗神上供烧香,来减轻灾难。但是这种做法很显然没有任何作用,蝗虫依旧肆虐,当啃光了一片地之后,便再次起飞,飞向下一块土地,继续啃食一切能够啃食的东西。而且随着大批蝗虫飞起之后,蝗灾的蔓延速度非常之快,不等李二把提前印制好的徐淼所献的治蝗之策送达到各州县,蝗灾就如同星火燎原一般,从关中的土地上横扫而过,迅速的就波及到了十几个州。当好不容易朝廷派的信使,把治蝗之策送到各州县的时候,蝗灾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更令人恼怒的是当朝廷把治蝗之策送到关内道各州县的时候,有些官吏看罢了这份治蝗之策,居然当即就提出了反对,理由非常充分,那就是这么做必将激怒神明,让蝗灾更加难以控制。怎么能扑杀蝗虫呢?这些蝗虫都是蝗神的子孙后代,扑杀了蝗神的子孙,那么蝗神岂能不发怒?所以扑杀蝗虫是万万使不得的。所以有的州县即便是在接到了朝廷下发的治蝗之策之后,却依旧没有多少反映,一副听天由命的架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所谓的向蝗神祈祷上了。也有一些州县接到治蝗之策之后,官吏倒是行动了起来,但是乡里的乡绅却很是抵触,认为官府令他们扑杀蝗虫,乃是对神明的大不敬,只会招致神明的更严厉的报复,所以不支持官府下达的治蝗之策。当然也有开明强势的县令,在得到朝廷发给他的治蝗之策以后,立即就行动了起来,带着县里的属吏下到乡间强行推行治蝗之策,但是有的效果也不太明显。就在四月底的时候,徐淼正在潏水岸边的码头工地上监工,督促施工的人们加快速度,尽快把码头修好。只要码头修好之后,各种原料就能通过水路运抵这边的窑场了,同时他在窑场也建起了一座实验性质的小型水泥窑,开始了烧制水泥的试验。水泥这东西在后世早已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东西了,原料也十分简单,窑场附近山上就有充足的石灰石和砂岩,只需要将其采下来运到窑场进行破碎,并且将其碾成粉,便可以入窑煅烧,最终烧制出水泥熟料。这方面对徐淼来说没有多少难度可言,即便是他前世没有在水泥厂干过,但是却也参观过水泥厂,大致知道水泥烧制的过程。没吃过猪肉不代表就不知道猪是怎么跑的,更何况徐淼前生的时候,也算是见多识广之辈,想要在这个时代烧出水泥真的没多大难度。只是在原料粉碎方面,因为没有现成的破碎机对原料进行破碎,也没有研磨的机械,这都需要徐淼一步步的解决。所以他决定先从小做起,一点点的摸索,先解决如何建造水泥窑开始,对于水泥质量,他也没有过高要求,只要凑合着能用就行,然后再逐步的摸索经验,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但是他不是那种能吃苦的人,要是让他亲自趴在窑厂做技术的话,他宁可守着家好好过日子也不会趴在窑厂吃苦。故此他从家里选了一个名叫张正的下人,把烧制水泥的事情就交给了这张正来负责,而他自己只负责带着张正,先烧出普通的水泥,剩下的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事情,就交给张正来摸索了。张正的父亲曾经是个制陶的工匠,祖上一直都以制陶为生,手艺一直传到了张正这一代,但是张家祖传的制陶手艺说实在的不怎么样,怎么说呢?就是抱残守缺,死脑筋一条,一直守着老手艺坚决不肯进行改进。结果随着瓷器的发展,逐渐陶器就渐渐没落了,而张正他爹却死活不肯改善手艺,摸索着烧制陶瓷,结果生意越来越差,后来家里的陶窑也就垮了。而张正倒是比较喜欢钻研,想要把家里的陶窑给接过来,创新一下工艺,改烧瓷器为生。可是他爹死脑筋一条,死活不肯把陶窑交给张正,后来愣是把生意给做砸了,家里还赔了好多钱,他爹的陶窑也垮了,遭此打击之下,他爹一蹶不振就此一命呜呼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回到明朝当暴君 明初第一豪强 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 大齐悍卒 穿明之黑风寨 入侵三国带上我 二次元岛主 大宋国贼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绝品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