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褒是牂牁郡的山大王。成为太守以后,更是一手遮天。对于成都的命令,从来都是只执行一半,敷衍过去。一旦有损他的利益,他更是直接拒绝执行。非常霸道!可惜刘璋拿他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朱褒这个人,喜欢结交异族。到处都是狐朋狗友,只有他,才能稳定牂牁的局面。否则异族反叛,就够刘璋喝一壶的了。更别提施行什么政策。所以只要朱褒不造反,那么他的地位稳如泰山。毕竟这是动乱时期的常态。大诸侯下,都会有小诸侯称霸一方。益州这么大,刘璋也不是完全掌控。这就是能力的不足。否则朱褒不可能嚣张到现在。雍恺这样的人物,也不会出头。朱褒兴冲冲地跟着造反了,他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这么做。否则没人会提拔他。只是一地太守,就如此嚣张跋扈。要是提拔上来,整个益州都会乱了。因此,朱褒只能铤而走险。在他看来,有雍恺、高定,以及南蛮的合作,半个益州都在他们的掌控中。如此实力,怎么也能闯出一片天。朝廷大军又如何?要不是刘璋太软弱,直接投降了,朝廷连剑门关都进不来。一切都怪刘璋!朝廷大军没什么好怕的。这是朱褒起兵之前的想法,起兵以后,他逐渐地掌控牂牁郡的力量。没人敢忤逆他!朱褒趁机聚集了一万多人马,扫荡不臣。一切都非常顺利。他正准备向永宁郡进军!可是突然一个情报传来,将他雷得不清!甚至有种怀疑人生的感觉。永宁郡竟然驻扎着朝廷五万大军!整整五万啊!要是朱褒一头钻过去,恐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朝廷哪里来这么多大军?”
朱褒郁闷不已。难不成朝廷围剿的主力,在永宁郡?这也太瞧得起他了!永昌郡不用管了吗?竟然如此针对他!朱褒愤怒不已,觉得造反事业,遇到了一点危险。“不如向巴郡进军!”
朱褒开始谋划。巴郡地区,更加富裕,至少比牂牁郡好多了。如果能够劫掠一番,一定非常美妙。抱着这样的心思,朱褒准备突袭巴郡。可是大军没走多久。他又得到了一个情报!朝廷在巴郡,屯兵十万!朱褒直接吓傻了。“朝廷怎么会有这么多大军?”
牂牁郡消息闭塞,朱褒之前并没有关心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他觉得自己似乎遗漏了什么。难不成朝廷三十万大军进攻益州,是真的?刘璋不是因为太软弱投降,而是逼不得已?朱褒不断地反问自己。甚至反思!他已经后悔了。永宁郡和巴郡将牂牁包围着,整整十几万大军。他自己统帅着一万人马,孤苦伶仃。这如何反抗?难不成要去向朝廷投怀送抱?朱褒丢不起这个脸。更何况,朝廷大军直接摆出了架势,跟明显不是为了和谈,或者招降。这是要赶尽杀绝啊!想到这里,朱褒不禁露出绝望之色。他太武断了。听了雍恺的鬼话,竟然跟着造反!朱褒突然后悔起来。只不过世界没有后悔药。他必须想办法解决目前的困境。“朝廷的围剿主力在巴郡和永宁郡,那么永昌郡一定空虚。”
朱褒咬咬牙,决定放弃自己的想法,先和雍恺、高定汇合。否则他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搞不定朝廷大军。必须抱团取暖!他转念一想,似乎全部叛军加起来,也有几万人马。若是南蛮再参战,那么他们也有实力和朝廷拼死一战。在他们的主战场上,朝廷大军算个球。想到这里,朱褒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他决定领军进入永昌郡。只不过牂牁郡和永昌郡,并不接壤。为了绕开朝廷大军的追击,朱褒想到了借道益州郡。这是牂牁郡以南的郡县,非常穷困。大军浩浩荡荡。朱褒一点都不敢怠慢。一路上,他裹挟百姓,集结壮丁。勉强凑到了两万人。在叛军中,谁的兵力多,谁就有足够的话语权。朱褒当然不会忘记这一点。为了自己的地位考虑,他必须努力一点。不管老弱病残,只要能够走路,他都会强行带上。这也是叛军最初的扩张模式。每到一地,就烧杀抢掠。也不管会对经济、农业造成什么样的破坏。他们只为自己的小命考虑。破坏了农田,破坏了住所,抢夺百姓的屯粮。如此一来,百姓只能跟着反叛军作乱。否则他们很容易饿死。考虑到这一点,朱褒每过一地,雁过拔毛一般。除了悲伤和刺痛,什么都没有留下。百姓苦不堪言,闻风丧胆。他们纷纷逃遁到山中。朱褒也没有时间逗留,更不会追击。朝廷大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追上来。他不敢赌。因此,他仗着熟悉地形,故意率领大军走小路,快速赶路。终于一路挺进了益州郡。朱褒连忙下令攻城,顺利夺取了几个县城。他想要补充物资,结果府库什么都没有。“该死,都被他们转移了!”
益州郡的官员知道叛军要来,将能搬走的东西,全部搬空了。就算搬不走的,叛军也拿不动。气愤的朱褒,屠杀百姓泄愤。臭名昭著。百姓都非常畏惧他。诸葛亮听到汇报,知道自己安排的网,已经有鱼儿上钩了。对付这种叛军,最害怕的是“流窜”。现在朱褒已经进入埋伏圈。诸葛亮不能继续等待下去。成都还在等他的消息!“传令下去,准备围剿朱褒!”
“遵命!”
无当飞军开始行动起来。与此同时,戏志才也收到了来自交州的情报,他连忙向刘辩汇报。“启禀陛下,交州军蠢蠢欲动!”
他将交州兵马的异动,陈述了一遍。刘辩听得很认真。“如果交州敢插手益州的反叛,朕不介意顺手灭了他们!”
禁卫军刚刚经历灭蜀之战,但是仍然有余力作战。只是刘辩打算休养生息罢了。若是士燮胆敢逾越,刘辩也不会心慈手软。“密切注视交州动静!”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