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 第三百九十五章 秋试

第三百九十五章 秋试(1 / 1)

第一轮选拔。想要参加科举的人这么多。必须剔除一部分人。秋试的目的就在于此。朝堂上,刘辩宣布此事的时候。百官都沸腾了。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打破传统的大事件!在以前,想要当官,必须要举“孝廉”之类的。也就是察举制。由当地官员推举一些年轻的后辈,或者德高望重之人。主观的影响最大!也就是说,当官的想选谁,就选谁。为了名声,一些官员还会经过仔细挑选。大多数都是看人情。怎么说呢,与你交好的世家,拜托你提携一下族中子弟。你能不答应?为了自己家族的未来,也必须要这个人情啊。不然以后谁会推荐族中子弟?自己推举?要避嫌的。就是你推我,我推你。到处都是世家人情。和普通寒门没什么关系。除非遇到了真正的贵人。只不过这个概率非常小。寒门,难有出头之日。科举就不同了。大家一起考试。不问出身。只要优秀,就可以出头。至于世家子弟的学习环境比较好,怪不得朝廷。谁让你家的祖宗不努力,当不了官。没有绝对公平。只要相对公平,就是进步了。科举就是如此。“秋试,直接在县一级开始选拔,一个月后,到郡里选拔。”

“每个郡,挑选出一百名学子,到洛阳参加科举。”

这就是刘辩初期的安排。至于每个郡人口基数不一样,教育程度不一样……这种事情,没法管!当然,今后会逐渐完善。“至于鸿都门学的学子,随时都可以参加。”

这是刘辩给的特权。鸿都门学,是人才培养基地。为了吸引天下才子,自然要有他特殊的地方。当初世家极力反对,只派遣族中第二阶梯的子弟进入鸿都门学。现在就是他们后悔的时候了。“为了防止各地官员徇私舞弊,朕会成立监察会。”

“由洛阳派遣官员到地方巡察,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谁愿意负责此事?”

科举都还在摸索之中。监察自然也是如此。规则不完善,就代表着吃力不讨好。万一用力过度。那可是要背责任的。“陛下,臣愿意!”

贾诩站出来道。得罪人算什么?不好做的事情,更不算什么。贾诩可不怕这些,只要恩宠在,他就立于不败之地。“善!”

刘辩直接同意了此事。贾诩做事,他放心。“蒯良、蒯越二人就作为你的副手吧。”

“谢陛下!”

“遵旨!”

三人纷纷回应。“科举,是一次尝试,朕不求完善,不过总要给朕找出几个有能力的人吧?”

“陛下所言极是!”

群臣应和。“陛下,这题目怎么出?”

荀攸突然插话道。既然要考试,那肯定要出题的。刘辩想了想,道:“秋试的范围,只在司隶、兖州、并州、凉州四地展开,让各州刺史出题吧。”

“陛下,司隶校尉一直空缺。”

荀攸再道。“让曹操代替。”

荀攸表示没有问题以后,作揖退后。荀彧紧接着出列道:“陛下,若是其他州有才子想要来参加考试呢?”

这个情况,并非不可能。刘辩也不想错失人才。“让鸿都门学举办一场考试,进行筛选。”

“臣遵旨!”

蔡邕抱拳道。“还有什么问题?”

刘辩看着台下众人。“臣等祝陛下科举旗开得胜!”

在一阵祝福声中,刘辩宣布散朝。选拔人才,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徇私枉法。科举削了世家的一部分权柄,当然有人不满意。因此,退朝后,荀彧找上门来,希望要一些名额。“陛下,如此一刀切,会导致大家心怀不满,不妨给太守以上职位的官员,开一个后门。”

刘辩没有想到,荀彧竟然会因为这种事找上门来。不过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他只是一个代表。或者正在寻求一个折中之策。“文若,你说说看,朕会仔细考虑。”

荀彧先明确一点:“陛下,这并不会破坏科举。”

“得到太守推荐的人员,可以跳过县试,直接参加郡里的考试即可。”

刘辩想了想,这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也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可以。”

“不过这些太守举荐的人,朕会记录起来,如果能够通过科举,朕就当作政绩考核。”

如果推荐的酒囊饭袋多了。呵呵。那不好意思。小日子将不会好过。也就是说,动用这项特权,有利有弊。运作不好,还会给自己添堵。“还是陛下考虑周到!”

荀彧抱拳道。“文若,你觉得科举的主考官,谁最合适。”

刘辩试探着问。这个主考官,可不一般。只要是从他手底下考出来的学生,都可以称呼他为“老师”。这份殊荣,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当然是蔡邕大学士!”

荀彧脱口而出。蔡邕不仅名望高,还是国丈。谁敢和他抢?“嗯。”

刘辩轻轻应了一声,接着道:“不过国丈年事已高,不适合处理一些琐事。”

“文若可否担任副手?”

荀彧愣了一下,刚要推辞,刘辩就打断了他。“非文若莫属了。”

“谢陛下信任!”

荀彧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点头答应。“不必有任何压力,放心去做,有朕给你撑腰,大不了推到重来,再制定新的规则。”

刘辩道。这点魄力,他还是有的。畏首畏尾,大汉怎么前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终宋贴吧 诛红与八十红论 秦汉血歌 朕又不想当皇上 我在东汉末年当会长 疯了吧,我一废皇子,郡主们求着我入赘? 铁血征战英雄梦 终宋小说八一 偷香 终宋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