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1635汉风再起 > 第三零零章 海权

第三零零章 海权(1 / 1)

1657年4月25日,建业,齐王宫,崇政殿。

  鸿胪寺卿黄子加和左卿纪常荣有些神色不安地互相看了看,随即便继续垂手而立,等待齐王的决断。

  “这个所谓的英国使者,可有来自英国政府的全权外交委托书?”

  “……英使声称,其位于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即可代表英国政府。”

左卿纪常荣迟疑了一下,硬着头皮说道。

  “是吗?”

齐天玩味地笑了笑。

  这个时候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还没有18世纪那么牛逼,仅仅得到了英国政府的东方贸易许可,而且还不是独家的,每年获得的经济效益尚不丰裕,实力更是远不如荷兰东印度公司。想不到他们竟然敢假冒英国政府的名义,跑来汉洲这里招摇撞骗,谋取商业利益。

  “内阁其他部门什么意见?”

齐王将手中的文书轻轻地放在桌案上。

  “回王上,工商部意见是,准予英国人通商要求,以扩大我齐国商品销售渠道,交流英国特产,于此,亦可不使荷兰人一家独大。”

工商部尚书陈广兴说道。

  “军部什么意见?”

齐天视线转向齐大江。

  “回王上,我军部意见是,英国乃欧洲孤悬海上一岛国,实力有限,不妨任其进入印度、南洋,以分荷人之势。”

军部总参谋长齐大江躬身说道:“虽然我齐国与荷人目下维持交好,但难保以后会因为南洋及印度事务,再起波折。故而,可仿葡人例,联夷制夷。”

  “王上。”

黄子加躬身说道:“此前传闻英人欲袭掠我汉洲本土,英国使者声称,此乃无稽谣言,乃是有人以此诋毁英人声誉,挑拨两国关系。另外,英国来使还言,若能与我齐国建立正常外交、经贸关系,可在广宁堡租借一事,予我声援,施压万丹王国,迫其就范。”

  “呵,我齐国谋取广宁弹丸之地,尚需要借助英人之力吗?”

齐天嗤笑一声,“就算需要借助外力迫万丹王国就范,那我齐国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岂不是更为有效?”

  “联合东印度公司,自然会对万丹形成重压之势。但此举,难保荷人不会借此于万丹王国谋取更多的利益。”

黄子加婉转地说道。

  相较于齐国比较“文明”的殖民方式,荷兰人的吃相就显得有些难看多了。这几年东印度公司以巴达维亚为中心,动用武力,不断向东、南、西三个方向扩展,东面夺取了万丹的勿加泗地区,南面占据了德波,西边开始慢慢蚕食唐格朗,几乎将巴达维亚的控制范围较此前扩大了三倍。这也使得万丹王国在面对如此日益严峻的情势下,不敢强硬索讨被齐国占据的广宁堡一地。

  出于后世的记忆,在这个时空,齐天对英国充满了深深的忌惮。若是按照历史的进程来看,英国将在未来的百年间,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迅速崛起,并先后将荷兰、西班牙等世界海洋霸主掀翻在地,接着又联合一众欧陆国家,通过对法国的围殴,粉碎了欧陆强权的树立,最终成就了英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这种潜在的强大海洋国家,怎么会被认为是一个孤悬大洋之中、实力有限的岛国?就算人家现在还没发达起来,但也是一个拥有五百多万人口大国。数年前发生的英荷战争,更是将海洋霸主荷兰打得狼狈不堪,不得不委屈求和。

  “诸位,若是清虏彻底占据大陆,并拥有全国之力,那我齐国聚集所有军力于大陆上,可否与之一战?”

沉吟片刻,齐天突然问道。

  “……恐难以与之一战。”

齐大江摇头说道。

  “若我齐国不予清虏纠缠于陆地,而以舰船优势,频繁袭扰大陆,清虏可能奈我何?”

  “清虏水师近乎于无,根本不会予我海军造成任何威胁。”

  “清虏若是在北方再遭强大蛮族入侵,可否长期同时应对海陆两面之击?”

  “……以清虏之力,恐难以同时应对来自海陆两面强敌威胁。”

齐大江想了想,说道:“如此,必然会放弃一个方向。”

  “当今世界,存在两大霸权模式,陆权和海权。”

齐天缓缓的站起身来,走到大殿一侧,拉开帷幕,露出一幅巨大的世界堪舆图。一名侍卫官见状,立即捧起一根教棍,递给他。

  “一千余年前,秦皇一统六国,建立大秦帝国,此后,历经汉、唐,均成就我华夏文明为主的陆地强国,及至数百年前蒙元,更是将帝国版图扩展到极致。不止我华夏文明,西边之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乃至现在的奥斯曼帝国,无一不是通过陆地征伐,造就一个个强盛的陆上霸权。”

  “然,自两百年前,以西、葡两国为先,开启伟大的世界海洋探索活动,并籍此占据庞大的殖民地,成为最早的世界帝国。要知道,西、葡两国,本居于偏僻半岛之上,不仅本土地域狭窄,而且民力不丰,置于欧陆之中,这算不上大国之列。但就是这等小国,却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先后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全球帝国。”

  “何为?……海权矣!”

齐天拿着教棍重重地点了点堪舆图大片的海洋区域位置,“两国凭借自身拥有的庞大海上力量,不断在美洲、非洲、印度,乃至南洋,跑马圈地,夺占了无数的殖民地,也获取了海量的财富,继而支撑起它们远超本国体量的巨大帝国。”

  “作为后来者,荷兰人在数十年前,亦循着西葡两国的脚步,也在极短的时间里,成就了又一个全球海洋霸主。这个时代,随着海洋的扩张,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随着航海手段的进步,未来的财富将来自海洋,未来的霸权亦诞生在海上。”

  “这个时代,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谁拥有了绝对的海权,谁就能成就海上霸权,乃至全球霸权。但纵观欧陆诸国,虽然西、葡、荷先后建立了一个个全球帝国,但其自身却都拥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三国均位于欧洲大陆之上,身边皆强敌环伺。葡萄牙之侧,乃是西班牙;西班牙之北,乃是强大的法兰西;至于荷兰,形势更为恶劣,周边不仅有法兰西,还有西班牙(西属尼德兰)、神罗,以及诸多德意志邦国。如此地缘劣势,稍有不慎,便会卷入欧陆战争当中,以分其海洋力量。这些国家的霸权衰落,也是早晚之事。”

  “所以,我齐国才会毫无忌惮地与荷人交好,就是因为这荷兰本土地缘形势恶劣,加之国力有限,未能专注于海外殖民争夺,对我齐国威胁不大?”

内阁总理张文琪若有所思,“如此说来,我齐国独占汉洲大陆,内无强敌,乃绝佳地缘优势。我齐国只需全力发展海上力量,便足可维系和扩展我齐国未来海外利益。”

  “不错。”

齐天笑着点点头,随后将手里的教棍转移到欧陆的西北边缘,指到了英国的位置,“英国虽然孤悬大海之上,与欧陆沟通交往不便,但其独立的地缘位置,却保证了他们在欧陆纷争的局面下,可以完全置身于外,然后伺机而动。英国,是一个跟我们齐国拥有同样地缘形态的国家,所以,他们同样可以只专注于发展海上力量,而不虞有强邻入侵(此时,苏格兰虽未正式归属英国,但却是共主联邦)。”

  其实,因为地理位置到底是好是坏,取决于科学水平和经济的发展。

  比如在农耕时代,中国的地理位置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东临大海,南有未开发的雨林,西有无边的雪山荒漠,只有北边和游牧民族密切接触。

  这让中国相对易守难攻,只要防住北边的游牧民族就可以了,同时又由于和北边游牧民族的交往,让中国和世界没有隔绝,不像美洲的印第安人那样,被锁死在一个封闭的地缘环境当中。

  再加上中国还拥有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水系,因此非常便于农业发展,所以中国在15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享受了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但是从15世纪开始的大航海,和随之而来的地理大发现,在给世界带来了新的财富来源的同时,也让中国的地理优势,变成了一种地理缺陷。

  因为,此后的中原王朝不仅仅要对付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同时还要应付来自海上的挑战,中国到了明朝中后期,虽然享受了来自海外贸易的好处,可是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倭寇的袭扰和日本入侵朝鲜,对中国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了海上贸易的收入,这是明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两次援助朝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可是对于像英国这样的岛国来说,大航海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让他们终于有了屌丝变高富帅,继而实现阶级变迁的可能。

  不过在大航海的早期,英国并不是一个受益者,因为在欧洲南端,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他们的地理位置更好,近水楼台先得月,新大陆带来的财富,铸就的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其实是西班牙。

  那么英国人是怎么脱颖而出的呢?

  是大宪章吗?是议会制度吗?

  当然不是,我们在西学东渐的早期,还真是被外国人忽悠过一把。

  大宪章和法国的三级会议,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都是封建时代,国王和贵族之间斗争的产物,至于议会制度,荷兰的联省共和国则玩得更好。

  客观地讲,都铎王朝时期,也就是那个特别喜欢砍自己老婆头的亨利八世,还有他的儿子女儿们,爱德华、玛丽和伊丽莎白,一直追求的都是封建集权。

  所以千万别说是政治制度改变了英国,因为从1588年,伊丽莎白女王统治下的英格兰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砍头,以及随后的护国公克伦威尔独裁,查理二世复辟,直到1688年的詹姆斯二世倒台,英国在内战和专制制度之间,又整整折腾了100年。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已经取代了西班牙,成为了欧洲第一海上强国,所以说英国是靠制度成功,纯粹是扯蛋,最多是英国在将他们的海上霸权过渡到世界霸权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们今天所津津乐道的,英国的君主立宪,民主议会制度,都是英国已经崛起了以后,才发展出来的。

  那么真正让英国人登上历史舞台的,到底是什么创新呢?

  是海战的战术!

  那个臭名昭著的海盗德雷克,改变了海战战术,这才是关键。

  在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入侵英格兰之前,海战战术,实际上已经一千多年没有变化过了。都是接近敌方船只,然后靠帮登上对方战舰,把海战当成陆战来打,陆上强国根本不怵所谓的一些海上强国。

  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就是这种战术的巅峰,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异母兄弟唐·胡安,率领28,000名欧洲联军,乘坐200多艘战船,对战阿里帕夏率领的奥斯曼帝国舰队3万多人,300多艘战船。

  这场战争虽然名为海战,但实际上是站在甲板上打的一场陆战,双方的战船在短暂的冲撞和炮轰之后,就在火枪和弓箭的掩护下,立刻互相登船,进行肉搏战。

  火枪更猛,胸甲更厚,长剑更锋利的西班牙人最后占了上风,赢得了这场史诗般的胜利。

  所以在1588年之前,欧洲陆上最强的西班牙人,才是海上当之无愧的王者。

  假如英国人这时还是固守传统,和西班牙人打传统的登舰战的话,根本不是西班牙人的对手。

  但以德雷克为首的英国海盗们,无意中改变了历史,之前他们为了追上西班牙运送金银的盖伦大帆船,已经对传统的盖伦帆船做了改进,他们的船速更快,操纵更灵活,火炮更猛,射程更远。

  所以他们不再和西班牙人打接舷战,而改成远距离的炮轰,咱不和你玩肉搏,只和你远战。虽然在初期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进步,海战从此变成了战舰机动力和火力的比拼,而不再比双方的肉搏能力,人力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因此作为一个资源不足的岛国,英国人发现他们拥有了和陆上强国对抗的实力。

  因为这场军事革命,岛国最大的弱点--孤悬海外,变成了一个最大的优势,只要它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它就是绝对安全的。

  而在此之前,传统的海上强国,都是沿岸的大陆国家,比如之前的热纳亚、威尼斯,还有后来的法国和西班牙,他们的弱点则暴露无遗,因为他们必须同时对付陆海两方面的敌人。

  所以,虽然初期的英国,绝对实力不如这些国家,但它可以集中资源发展海军,因此它反而占了优势。

  再加上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海上带来的财富可以和陆上的财富相匹敌,拥有制海权的英国,自然就脱颖而出。

  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后世,我大清因为要去对付西北的叛乱,收复遥远的新疆,防备北边的俄罗斯,南边的法属越南,西南方向上的英属印度,还要保卫朝鲜,所以牵扯的精力太多,以至于让总体资源不如自己的日本所击败(当然也有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腐朽)。

  而英国人成了海上的强权之后,他们接下来又做对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他们千方百计地控制了关键的海运通道,马汉在写海权论的时候就提到,英国之所以能变成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他们控制了直布罗陀,新加坡,埃及和南非。

  所有通往欧洲的关键海运节点,全都在英国人的掌握之中,因此所有欧洲国家的命运,都受制于英国。

  第二件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欧洲的团结和统一,因为只要欧洲国家处于分裂和对峙之中,他们就没有能力同时建立一个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也就不可能挑战英国对世界的控制权。

  其实,后世的米帝,在本质上也是一个岛国,所以它的对外策略,注定了也会像当年的英国一样,无非是将欧洲扩大为欧亚大陆这个更加广阔的维度上,竭尽全力地压制冒头的任何一个陆地强国。

  “所以,我们为将来计,都要尽可能地在一些关键航线上提早布局,全力谋划。如此,待我齐国实力日益增长,参与未来世界海权争夺的时候,方能占据一定的先手。至于英国这种潜在的海上竞争对手,自然要在我齐国势力所及之处,进行必要的打击和削弱。”

  “王上圣明,臣等叹服!”

  殿中的诸多内阁大臣和军部属僚,对齐王所拥有全球视野和长远战略布局,无不敬服。

  “故而,在未来数百年里,海权的夺取和维系,将是我们齐国始终不渝且必须坚定实施的重要对外政策。”

  ---------------------------

  ---第四卷《风云》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捕快摸鱼指南 大周少卿 锦衣录:谋臣天下 红楼如此多骄追书神器 重生古代当良民 穿越到明末 大明:我的皇孙太强了朱肇辉 红楼名侦探 剑荡三十州 军事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