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永远是正确的,当你做错事的时候,只需想到别人兴许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别人在其他问题上也会犯错,这样你就不会过于自责,气也就消了。当我们觉得自己的行为违背了道德标准或者社会公德时,就会感到自责;当我们回想曾经发生的不幸,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也常常感到悔恨和自责。我们往往长时间地沉浸在这样的低落情绪当中,不能自拔。这真是自找气受,我们可以宽容别人,为何不能原谅自己呢?一位年轻女孩跟一位玉雕大师学习雕玉的技艺,年轻女孩一学就是九年,师傅把雕玉的步骤、技巧都一一传授于她。无论是选玉的视角、开玉的刀法、下刀的力道、打磨的时间,年轻女孩都能熟练地把握了。可有一件事让年轻女孩不明白,虽然她的操作和师傅一模一样,但大师雕的玉就是比她雕得好看,价也比她的高出好几倍。年轻女孩开始怀疑大师没有把绝技传授给她,所以他们雕出来的玉差别才那么大。年轻女孩越想越生气,开始惋惜自己在此花费的九年光阴。一天,大师把她叫到书房,对她说:“我的全部技艺已经传授于你,你离开师门之前,需雕刻一样作品作为你的毕业总结。我已经在南山购得一块璞玉,准备让你来雕一个蟹篓,雕玉的价钱已经谈好,到时候你可以用这笔收入作为自立门户的本钱。”
年轻女孩一看那块璞玉,是一块翠绿的极品岫玉,显然是师傅花了大价钱才购得的。年轻女孩想:我一定要认真雕这块宝玉,一定要超过师傅。于是年轻女孩憋着一股劲,开始动手雕刻。这种心气让她无法平静下来,手中的刀似乎也不听使唤,终于在雕篓口的一只螃蟹时歪了,刀痕划过美玉,一瞬间,她崩溃了。她无法原谅自己的失误,于是不辞而别,放弃未完成的玉走了。后来,年轻女孩在几家玉雕作坊里工作,不过多年来她从没雕出一件像样的作品,因为每当她拿起刻刀,那块翠绿岫玉上的刀痕就会浮现在她脑海里。由于作品一直不出彩,她一次次被作坊老板辞退。在被第八家作坊辞退的时候,她彻底失去信心。这时她想起了大师,决定回去看看。面对身背荆条跪在门前的徒弟,大师并没有觉得很诧异,只是和过去一样,心平气和地说:“开工了。”
她哭了,然后跟着大师来到书房,大师从一个方匣中取出那块翠绿岫玉,一刹那间那深深的刀痕又进入她的眼帘。大师当着她的面,拿起刀在那深深的刀痕上雕琢。没过多久,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龙虾出现在螃蟹背上,原来那道刀痕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年轻女孩扑通一下跪在大师的面前,满面羞愧地央求道:“请师傅传授这雕玉绝技。”
大师神态平静地对她说:“我已经把全部的技艺都教给你了,如果说有什么绝技的话,就是一句话:刻在玉上的错,不应该再刻在心上。”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感到自责,是因为我们想要向自己以及周围的人表明,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抱歉。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是在进行自我惩罚,为以前的错误寻找解脱的出口,并且企图改变曾经发生的不愉快。可是过去发生的一切都不可能从头再来。不断地自责,无疑会让自责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习惯,不知不觉中消磨了改变的意志。甚至,把自责当作一种减轻压力的工具,而事实上,如果不能及时脱离这种无节制的情绪低谷,自责还会继续下去,而且压力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坏,到头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自责不同于吸取教训。适当的自责会让你认识错误、改过自新,但强加的自责只会把你变成过去的俘虏,不仅不能树立信心,反而因此停滞不前、消极逃避,这实际上是一种更加不负责任的行为。不能原谅别人、心怀怨恨的人,同样也不能原谅自己。他们都是饱受自责情绪折磨的人。发现问题后,不要为此急着责怪自己,而应该尽早尽快地把它解决掉。越早解决,你就会越快摆脱它所带来的痛苦。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快走出自责的阴影,怀揣一份积极快乐的心态坦然面对未来。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因为做错一件事就永远被打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犯错本来就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关键不在于你犯的错本身,而在于你犯错之后的反应。如果你失去了直视错误的勇气,从而失去做事的心情,很可能就会赔上你的现在还有未来。所以,切莫再抓住过去的伤疤不肯放手,赶快从自怨自艾的泥潭中跳出来,朝气蓬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和事业中去吧!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背着心灵的包袱走路了。一路走来,辛苦疲惫不说,最终还无法达到目标。只有学会放下,放下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原谅那些意外,不堪重负的心灵才能从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做“错事”之前的自己,开始一个不一样的精彩纷呈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