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进皇宫,虽然这一次不再是琴妃和林月诗安排的鸿门宴,可是楚南音的心情也没有轻松多少。楚南允的话彻底提醒了她之前疏忽掉的一点,夜流景对自己的态度有可能不只是因为牵扯到白羽宸,同时还有整个候府。朝堂之争,说到底是势力的一较高下。可若夜流景真的想要拉拢候府势力的话,接下来的事情,只怕会更加麻烦。因为楚南音坐的是德妃娘娘派的马车,所以这一次并没有在宫门口下车,而是马车直接进入了皇宫。“楚小姐,请您下车。”
马车外,一个宫女尊敬的开口。“好。”
楚南音走下马车,跟着那宫女走了一段路之后,到了德云宫,这便是德贵妃住的宫殿。“楚小姐您稍等一会,奴婢进去通报一声。”
“有劳。”
楚南音站在宫门口四处打量了一下,整个宫殿看起来宏伟古朴之中又透着几分雅致。听说这位德贵妃在夜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便嫁给了他,虽然现在恩宠不同于往昔,不过与皇帝相伴多年,又生了三皇子,虽然皇后前几年去世后夜帝迟迟未曾立后,但德贵妃在宫中的地位已经是无人能及。“楚小姐,请。”
一个小太监走到楚南音面前,引着她走进了德云宫。“臣女楚南音见过贵妃娘娘。”
楚南音低头行礼。“楚小姐不必客气。”
德贵妃打量着站在面前的楚南音,“今日本宫让人传你过来,不过是希望和你闲话家常,你不必拘束,只将这当做自己家中便好。”
“多谢贵妃娘娘。”
楚南音抬起头,看着德贵妃。“楚小姐请坐吧!”
德贵妃笑着开口,“那一日在宴会之上见着楚小姐,本宫心里面就觉得很是亲切,只不过当时官家小姐众多,若是本宫表现得对你太过欣赏和偏颇,只怕会给你招来她人的嫉妒,所以那一日本宫也没有与你多说什么。今日刚好有机会,本宫还真是想要和楚小姐好好聊一聊。”
“多谢贵妃娘娘替南音考虑,今日贵妃娘娘相邀,着实是南音的荣幸。”
楚南音落落大方的开口。那一日她可没有看出德贵妃对自己有什么另眼相待的地方,只怕今日的相邀根本就不是源于那一日的宴会,而是因为自己之后和夜流景的接触。德贵妃示意身后的宫女上茶,“楚小姐今年多大年岁了?”
“回禀贵妃娘娘,臣女今年十六岁。”
“十六岁,那也到了该婚嫁的年纪了,不知道你父亲楚侯爷可有替你寻摸一个好夫婿?”
“这……”楚南音装作有些羞怯的低下头,“南音年纪尚小,希望能够留在家中多侍奉爹娘,还有祖母几年。”
“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本就是礼法和人情,只怕就算楚侯爷心里面不舍,想要将你在家中多留上个几年,可实际上也不会这么做。”
德贵妃顿了一下,“毕竟为人父母,最操心的便是儿女的婚事了,不管是官宦人家还是皇宫之中,皆是如此。”
这是直接开门见山的就要将话题往婚事上面扯?楚南音心里面嘀咕了一句,大哥那张乌鸦嘴,可千万别好的不灵坏的灵。“父亲虽然操心,不过我大哥尚未娶妻,加上前段时间祖母身体不好,我也的确应该在家中多留些时日侍奉长辈。至于婚姻一事,尚且不急。”
德贵妃看得出来楚南音有些故意推脱这个话题,于是也不再继续,转而说到:“不知道楚小姐你平日里除了在思文院学习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本宫倒是听说前段时间三皇子约你前去游湖,因为此差点连累了你被山匪劫道,不知道可有此事?”
“回禀贵妃娘娘,的确有此事,不过民女安全无虞,而且这件事情自然也不能说是因为三皇子邀约连累。”
楚南音笑了一下,“因为此事,三皇子还特意登门探望,南音实在受之有愧。”
“不管怎么说终究是因为景儿邀约,他登门探望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不过……”德贵妃笑了笑,挑着眉开口,“依本宫看,三皇子对你倒是有些上心,说起来那一日宴会之上,三皇子对你的诗作也是十分的欣赏。”
“承蒙三皇子抬爱,臣女受之有愧。”
“你这孩子啊,还是太过客套了,哪里什么受之有愧,说三皇子了,就是本宫看着你也觉得甚是喜欢。虽然本宫养育了三皇子,可是有却有些遗憾,未曾为皇上生下公主,没能一儿一女凑个好字。今日见到你倍感亲近,倒觉得就如同自己的女儿一般。”
“多谢贵妃娘娘厚爱。”
楚南音站起身行了一礼。“不必客气,之后你若是有时间的话,就多入宫来探望探望本宫,陪本宫聊聊天。每日在这德云宫中,本宫也觉得甚是无聊,若是你肯来陪陪本宫的话,想必这日子会过得舒心不少。”
德贵妃语气亲切,仿佛楚南音真的是她自己的女儿一般。“娘娘,三皇子来了。”
一个宫女进来禀报道。“哦,景儿来了,快让他进来吧!”
说完,德贵妃又笑着对楚南音说道,“这孩子呀就是孝顺,经常入宫来给本宫请安,本宫已经跟他说过好几回了,不需要如此多礼,可是却怎么也说不听。”
楚南音笑着点头附和,哪里是刚好遇请安遇上了,只怕是早就已经传过信了。“儿臣见过母妃。”
夜流景走进了大殿,依旧是一身红衣,张扬夺目。对着德贵妃行完礼之后,又看着站在一旁的楚南音笑着开口:“原来楚小姐也在。”
“见过三皇子。”
楚南音起身行礼。“好了,你们两个人都不必客气,今日不过是闲话家常,弄这么多繁琐的礼节做什么。”
德贵妃站起身,对着夜流景开口,“本宫想要留楚小姐在宫中用膳,既然你也来了,那便一并留下,刚好替母后带楚小姐在这德云宫中走一走,尽一尽地主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