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争魏 > 第九百四十二章 送行

第九百四十二章 送行(1 / 1)

杨旻是几个皇子中最低调的一个,这一点倒很像现在的刘禅。  在河中封了汉国之后,刘禅老泪纵横,“陛下此举必为后世称颂!”

蜀汉的遗老遗少们抱头哭泣,他们的后代主动请愿远赴河中,杨峥自然应允,巴不得他们迁徙过去。  关中百姓一半是蜀中迁徙过来的,其中不乏大汉的拥笃者,宣义司稍作动员,在承诺双倍田产免赋三年后,便有七千多户愿意过去。  七千多户,也就两万多人。  对于偌大的河中来说,远远不够。  本民族人口在当地占绝对数量优势,才能真正将当地转化过来,不然几十年后,汉民会反过来被当地融合。  杨峥只能动用皇帝的权威,号召百姓西迁,去开拓新的疆土,还让李密写了一份文采斐然的诏令。  愿去者,每户赏赐马车一辆,驽马两匹,骆驼一匹,粮食三石,皮甲一套,弓两副,刀三口。  大秦别的不多,各种牲畜应有尽有。  相当于一路的消耗,全有官府承担。  沿途驿站也对百姓开放,提供水和食物。  宣义司宣传了这么多年,杨峥已经被神化了,在大秦帝国拥有无上的权威和威信,百姓的信任几乎是盲目的。  很快便有两万三千多户被动员起来。  两万三千户,也就六七万的驽马和骆驼,七万石粮食,还没有一场小型战争消耗的多。  不过驿站的承担能力有限,十几万人涌过去,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  户部迅速拟定了方案,分成四批次。  明年春、夏各迁徙一波,后年的春夏再来一次,也就差不多了  “儿臣惶恐……”才十五岁的杨旻在众人的目光下有些不知所措。  杨峥拍拍他的肩膀,“有什么惶恐的?你是天璜贵胄,是大秦的汉王,是朕的儿子!”

杨旻眼中闪过一阵阵光彩,儿子的自信都是父亲给的,其实杨峥挺喜欢这种性格,知道惶恐,就说明他有敬畏之心,不会肆意妄为。  作君主的,往往最缺的就是敬畏之心。  没有这个,很多时候连人都做不好。  “到了河中有不决之事,可多多询问大都护,为兄也为你延揽了不少治国之才。”

杨旭颇有兄长作风。  杨旻是他推荐的,两人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  将来汉国与朝廷和睦也算是一桩美事。  “多谢兄长。”

杨旻向杨旭拱手,转身又向刘禅行礼。  刘禅这些年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人又长胖了一圈,通常情况下,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即便是朝中权贵的邀请,也会推辞,但这次是外孙就封,封的还是汉国,不能不露面了。  “殿下以后多多保重。”

刘禅语气温和,一副老好人模样。  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通常会以为他真的暗弱,一个能支撑蜀国几十年的君主,又岂会真的暗弱?  “外祖也当保重!”

蜀国的一帮旧人,刘、关、张三家的第四代子弟大多跟随西行。  还有诸葛武侯、姜维的后代,也在西行之列。  大秦将诸葛武侯、关羽、张飞抬进武庙之后,这两家对大秦的态度也改变了,尤其是诸葛家和关家。  诸葛亮同时进文武二庙,就算没有宣义司的宣传,也被大秦的士人们推崇。  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千古名臣的典范。  诸葛武侯被士人推崇,关羽却在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忠义勇武的形象深入人心。  后世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吕布被吹捧成天下无敌,实则三国时代,关羽才是名将的天花板,作为敌对阵营的郭嘉、周瑜都曾评价过关羽为当世名将。  只不过,关羽的舞台有些小,前半生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东躲西藏,后半生遇到盟友背刺。  三国之后,评价一个将领的勇猛,称其有关、张之勇,或近似文鸯,从没提过吕布……  荆襄、蜀中、河东兴起了关帝庙,香火旺盛。  大秦尚武,所以民间多崇拜关羽一些,杨峥乐见其成,关羽跟诸葛武侯一样,都是忠义的代表。  “去吧!”

杨峥挥了挥手,制止了杨旻与他母亲刘婉的惜别。  每个杨家子孙都有自己的使命。  “父皇万万保重身体。”

杨旻眼角隐有泪光,冲杨峥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毅然的翻身上马,缓缓西去。  杨旭忽然也感慨起来,“八弟此去,定能让河中彻底归我华夏。”

土地,大秦已经拥有很多了。  杨峥一向的原则是贪多嚼不烂,没有战略意义经济价值的土地,没必要让将士们去流血。  就像此次西征,文鸯、马循等将领一直认为萨珊不过如此,绝非大秦之敌,更激进一些人认为即便萨珊和罗马联手,也未必是大秦的对手,更何况他们现在正在大战,大秦完全可以继续西进、南下,获得更多的土地。  但被杨峥拒绝了。  即便如蒙古一般打下那么大的疆土又能如何?  仅仅一百多年,蒙古的各大汗国全都被当地同化了……  一个强大的文明绝不仅仅是兵强马壮。  对杨峥而言,战争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接下来的日子是建设,是在文化和经济方向上拓展。  当年承诺过让大秦的百姓吃饱饭,也该兑现了。  维持一个帝国的稳定运行,远比征战四方要艰难。  杨峥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大秦子民吃饱饭,还要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不再被士族豪强肆意掠夺,不再被外人肆意欺凌,不再被人随意践踏……  黑暗的历史长河中,华夏百姓承担了太多的苦难和艰辛……  当然,要做到这些很难,非常难,但不做,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那怕只有自己当政的几十年里勉强完成,也能让大秦子民稍微过的舒心一些,给黑暗的历史长河留下一丝可供追溯的光亮。  一个人要有志向,一个国家也是。  历史上的西晋就是日子过的太舒服了,所以才会那么拉跨。  对比周、秦、汉、隋、唐、宋、明,就会发现,西晋的外部局面是最好的。  匈奴、鲜卑、羌氐基本沦为中原的打手和走狗,而且被高度汉化。  放眼周边,没有一个能打的……  就这种大好形势,司马家还是玩崩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