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天,店铺里的货清理的差不多,最后只剩下一点尾货。 期间,二杠又找过来一次,俞晴答应了他,可以给他供货,两人一东一西互不干扰,算是共同进步了。 “我们吃完饭,是先去火柴厂还是先去火车站买票?”
“先去火柴厂,买火车票不着急,如果延误一天就当休息。”
项一森捏了下她的脸颊,“这几天忙得都把你累瘦了。”
俞晴恼火的拍了掉他在脸上作乱的手,“我这脸又不是柿子,你尽捏它干啥?”
这人还好意思说把她累瘦了,这几天最让她劳累的就属这男人! 以前冷淡疏离的男神,现在在她面前是越来越接地气了。 但也接地气也有一点不好,就是越来越赖皮了。 项一森的手被拍开也不恼,耐心极好地说道:“快吃吧,吃完你老公我带你去兜风。”
俞晴娇嗔道:“美的你!”
“呵呵。”
两人吃完早饭,收拾妥当,就骑上摩托车往火柴厂而去。 快到达火柴厂时,项一森特意骑着摩托车往临街门面路过,“这一排门面房他们都准备出售。”
闻言,俞晴注意到这一排门面房都是只有一层的红砖平房,而且面积都不大总共十一间,门面房的另一条街直接是围墙。 长长的围墙和门面房将火柴厂东南两面圈在里面。 说实在的,这种老旧的门面房,她不怎么满意。 当然,来都来了,总得进去听听他们报的价格。 陈郁竹原来就是火柴厂的职工,看着如今萧瑟衰败的厂区,俞晴为她庆幸,申请调到电站,也许是她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两层的厂办楼,一楼的办公室全部都是铁将军把门,两人一路到了二楼,才发现靠近楼梯口的两间办公室里有人办公。 敲门进去,里面的人看到来人。 特别是坐在办桌看报纸的中年男人,看到门口进来的两人,视线略过俞晴,直接停留在项一森的身上,满脸笑意的站了起来,“项工,进来坐进来坐,今天你怎么有时间来我们厂?”
“您好,刘厂长。”
项一森与对方握手,向他介绍俞晴:“这位是我的妻子俞晴同志。”
说着,他又介绍了刘厂长,两人寒暄一番,各自落座。 项一森开门见山的直接道明来意,刘厂长听闻他们夫妻是来购买门面房,心下无以为意,只以为他们只购买一两间。 他对另一张办公桌的男同志说道:“小于,我外面那一排门面现在还剩下几间?”
小于道:“消息才放出去几天,目前还没有人来购买,那一排门面房现在都还没出售。”
“你们要价的是多少钱一间?”
俞晴问。 小于推了一下眼镜框,“门面房有大有小,五间面积大的一千,其他面积小一点的六百。”
“大的有多大面积,小的又是多大面积?”
俞晴好奇一层的老旧门面房是多大的面积,要不然,她不好评估这个价钱买下到底值不值。 “大的有一百平,小的七十平不到。”
他们火柴厂变卖资产主要是为了发拖欠的职工工资,现在停产几个月,已经有不少职工家里,连锅都揭不开,再不发拖欠的工资,领导怕职工闹事。 俞晴算了一下,平均差不多一个平方要一百块,和后世天价门面房相比,便宜的如白菜价。 但是,不能忽略这个年代的物价和火柴厂的偏僻位置。按普通工人的工资不吃不喝,工资高的一个月工资可以买一平,工资不高的要两个月才可以买一平。 当然俞晴他们电站单位特殊,因要求职工呆在山沟沟里上班,有不少补贴。 比如住在电站住宅区,水电费都免了。夏天三伏天有防暑补贴,冬天有防寒补贴,一年雨水充沛的季节还有防汛补贴,过年过节还另有福利。所以她们的工资算起来真的算高工资了。 而火柴厂则恰好相反,如果厂子倒闭,这一片可以说经济进入萧条期,换个普通人肯定担心这门面房买来租不出去。 俞晴知道城市发展会越来越好,这一片厂区,以后会成为城中心的商贸圈,厂区对面以后会建成商城、步行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繁华兴旺,人流络绎不绝。 项一森不动声色扫了办公室内的三人,见俞晴面色平静,就知道这个价格她应该能接受。 他看向火柴厂的刘厂长,“我们先去看看再做决定。”
刘厂长点头,“当然。走,我陪你们一起去瞧瞧,前些年,这一排门面房主要是厂里自用,糊纸盒的发派、回收和厂里的批发部都是在设立在那边门面房。”
后来,就不用说了,业务没有了。供大于求,产出都在仓库里堆积,慢慢的整个厂被拖垮。 俞晴觉得这还是厂子里没有推陈出新,如果火柴不好卖,他们推出现在比较走俏的打火机,相信厂子还可以维持几年,以后慢慢更新换代,说不定可以坚持到新千年。 当然这种国营厂子,想推陈出新那些麻烦手续,这里暂且不谈。 门面房老旧脏乱,比不上玻璃厂那边的门面。 刘厂长尴尬的看着这脏乱的门面,一时词穷,他陪着一起来本还想吹嘘一下自己的厂的房产,想着不期望抬高价格,至少不能让人还价。 结果...... 他竟然不知道,下面的人做事如此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呃...,小于,下午你叫几个人过来,将这里清理干净,这么脏乱像什么话。”
“是,我下午就派人过来打扫。”
小于瞥了两眼项一森和俞晴,他不知道这两人是什么想法,心里惴惴不安,他已经差不多有三个月没发工资了,最近手头拮据,若再不发工资,全家都等着喝水撑饱了。 俞晴蹙了蹙眉,对于这里门面房的卫生情况,当然是相当嫌弃。 只是她更注重门面房的结构和面积,以及价格还能少多少? 十一间门面房几人转了一遍,回去的路上,俞晴注意到了门面房后面的一片空地。